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就中奈山西南段发现的与太古代变质基性岩有关的新类型层控铜矿,并结合多年来的找矿实践对中条山地区找矿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海田 《科学通报》1988,33(18):1412-1412
作者于1986年在中条山“胡-篦型”层控铜矿床矿区首次发现了热液化学沉积条纹状电气石岩及容矿富硼岩系。通过室内及野外进一步工作,使这一新发现得到补充和完善。该发现对于正确认识中条山层控铜矿床形成地质环境、矿床成因以及重新建立有效的找矿标志寻找扩大铜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涛 《科学之友》2010,(8):102-103,105
文章以电铜营销策略分析为题,运用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知识对中条山电铜营销策略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分析,为企业如何在产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扩大铜市场份额,加快新型营销体系建设,为形成企业独特的营销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条山电铜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电铜营销策略分析为题,运用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知识对中条山电铜营销策略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分析,为企业如何在产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扩大铜市场份额,加快新型营销体系建设,为形成企业独特的营销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条山电铜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西藏冈底斯朱诺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约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冈底斯成矿带西部最近发现的朱诺大型斑岩铜矿床, 锆石SHRIMP U-Pb年龄明显可分为新、老两组, 记录了4次以上的主要构造岩浆事件: 残留锆石中(62.5 ± 2.5) Ma可能与印-亚大陆碰撞不久形成的林子宗群火山岩有关; (50.1 ± 3.6) Ma可能代表了冈底斯地区地幔镁铁质岩浆底侵事件; 岩浆锆石中(15.6 ± 0.6) Ma代表了朱诺含矿斑岩的成岩年龄; 而矿石中获得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13.72 ± 0.62) Ma与锆石中(13.3 ± 0.2) Ma的年龄相当, 代表了朱诺的成矿年龄. 冈底斯带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具有从东往西逐渐变新的趋势. 朱诺斑岩铜矿床与冈底斯东、中部其他斑岩铜矿床属同一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此为该斑岩铜矿带向西继续部署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金龙 《科学之友》2005,(12):36-38
主要介绍了解州-陌南公路中条山特长隧道工程建设方案的概况、工程沿线的地质情况,以及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屋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中的一座大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北部的晋豫交界处.位于太行山与中条山之间.主峰天坛山海拔1715米。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考古工作者目前在闻喜县新发现了两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这两处遗址分别位于闻喜县裴社乡的北坡村和东坡村,彼此相距约1km,在中条山北麓铁寺河两岸的高阶地上,隔河相望。  相似文献   

9.
立地条件差,干旱少雨,人为活动频繁一直是困扰类似中条山前沿一带荒山造林的难点.通过细致整地、选用优质壮苗、科学栽植、覆盖技术应用和精心管护,达到提高荒山绿化成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霞 《科学之友》2010,(1):163-164
立地条件差,干旱少雨,人为活动频繁一直是困扰类似中条山前沿一带荒山造林的难点。通过细致整地、选用优质壮苗、科学栽植、覆盖技术应用和精心管护,达到提高荒山绿化成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首次发展块硫锑铜矿的变种:——硒硫锑铜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家军  卢文全 《科学通报》1993,38(18):1726-1727
  相似文献   

12.
蒸发晕找矿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铁阶 《科学通报》1978,23(9):550-550
经过长期找矿勘探后,尚未发现出露地表的矿床已越来越少,因此当前找矿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寻找地下盲矿体。蒸发晕找矿法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找矿新方法之一,它对寻找热液盲矿体将有一定效果。我组开展包裹体研究工作以来,在几个矿区进行了蒸发晕找矿法试  相似文献   

13.
正山西省运城市地处陕、晋、豫三省交界,为黄河所环、中条山所抱,风光独秀,人杰地灵,堪称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开基之地。运城以"盐"得名,自春秋以来,历有"盐氏、盐邑、司盐城"等称谓。宋元时期置盐运使,"因(盐)运司驻扎,故名‘运城’"。其间,在市区南中条山下、涑水河畔有一晋地最大的湖泊——盐池。在运城,"盐池自古有之",并以盛产潞盐著称于世。产潞盐的盐湖古称"河东盐池",后来又有"盐贩之泽""盐池""潞池""解池"等称谓,是世界上第  相似文献   

14.
墨铜矿的晶体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善  曹正民  陈衍景 《科学通报》1996,41(24):2261-2263
墨铜矿是由硫化物层(S层)和氢氧化物层(H层)沿c方向交替排列而成,其特殊的层状结构可代表一系列类似矿物的结构特点.墨铜矿的超晶胞结构模型最初由Evans和All-mann于1968年建立,其后,为数不多的文献在承认该结构模型基础上,从组成、选矿、人工合成及类似物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近来将其作为一种新类型的间层矿物来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对采自河北寿王坟、涞源和甘肃金川3个铜矿床的墨铜矿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X射线和M(?)ssbuer谱测量,对寿王坟样品还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1 实验结果与讨论1.1 电子探针分析25个测点的探针分析结果表明:(1)主量元素为Fe,Cu,S和Mg,含微量Al;(2)不同产地、不同样品及不同测点的探针成分均变化较大;(3)计算的晶体化学式中n值(表示S和H层的失配程度)偏离理想值较大.化学组成的不稳定性是墨铜矿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表明结构基元层局部堆垛较不均匀,或在层平面上S层和H层的失配度较高.1.2 穆斯堡尔谱分析根据M(?)ssbuer谱的测量和分析,我们认为高自旋的Fe~(2+)占据S层四面体位置,且配位化学环境不完全等同,谱参数为IS=0.42~0.48mm/s,QS=0.81~1.28mm/s,H_i约为24T;低自旋的Fe~(3+)占据H层八面体位置,IS=0.32~0.36mm/s,QS=0.44~0.59mm/s;可能弛豫作用造成磁  相似文献   

15.
孙海田 《科学通报》1994,39(14):1343-1343
中条山地区钾质火山岩系主要在铜矿峪铜矿南和北峪短轴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归属绛县群,时代有早元古宙和晚太古宙两种不同认识.岩石特征和性质表明二者为同一火山地层层位.火山岩系具有十分明显的双峰态特点,由变质基性绿泥片岩、黑云片岩和变钾质流纹岩组成.K_2O含量变化于1—10%  相似文献   

16.
徐驰 《科学通报》1986,31(22):1758-1758
铁帽是金属矿一种有用的找矿标志。许多有色金属矿(硫化矿或氧化矿)和菱铁矿都有铁帽。其中有色金属硫化矿经济价值最大,氧化矿次之,菱铁矿价值最差,若能根据地表浅层样品分析数据判断地下矿床种类,则可成为有色金属找矿的有用手段。鉴于铁帽中含有多种主量及微量元素,有可能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柿叶茶     
正柿叶茶产于山西,是以柿叶为原材料,经过科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茶叶。中条山北麓生产的柿叶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常年光照充足,无污染,昼夜温差大,形成了特别适合柿树生长的气候,为生产柿叶茶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市面上的柿叶茶有的拼入茶叶,也有的不拼茶叶。柿叶茶的主要特点是富含维生素C,对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超羣 《科学通报》1964,9(9):798-798
《科学通报》1963年1月号发表了孟宪民先生的“矿床的成因与找矿問題”一文,他反对矿床的岩浆內生成因論,并认为硫化矿石及有色金属矿床是同生沉积的。同年他又在《中国科学》第10期及《矿床分类与成矿作用》論文集中,发表了“矿床分类与找矿方向”一文,具体地論証了揚子江下游的矽卡岩型矿床也是同生沉积的。随后周圣生先生于1963年《科学通报》12月号发表了“揚子江下游矽卡岩型矿床的分类及其找矿意义”,并于1964年《中国地貭》1月号发  相似文献   

19.
"铜草"作为找到铜矿的指示植物,于1951年首先在安徽被发现。它为找到铜矿立了大功。这不仅揭示了地球植物方法探寻矿产的奥秘及功能,还证明了当今不同学科交叉发展的重要性。铜草的植物特征铜草,学名海州香薷,显著特征是深秋在茎顶一侧绽开紫色美丽的花,又因花穗如牙刷,故又名"九月蒿"、"牙刷草",其茎基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60,5(17):513-513
一一门科学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生产实践,都是随着社会生产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找矿勘探地质学更明显地说明了这一客观真理。对矿产的找寻和开采,是在很早以前就有了的。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找矿工作都是由私人进行的。由于他们都是为了个人得到利润,并不考虑国家的利益,因而都是边采边探,只进行最轻易的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