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在微重力影响下,打闹嬉戏,似乎非常好玩。尽管有许多日常事务要做,而且日程安排得非常紧,但宇航员总能够在地球轨道上找到个人的娱乐时间,抽时间玩一玩,以助于缓解沉重的工作压力。1971年的“阿波罗14号”月球漫步者就是这样。埃德加·米切尔在月球表面上投掷“标枪”,而艾伦·谢泼德则在遍布陨石坑的月球表面玩高尔夫球。随着太空旅行日益向大众走来,太空运动也将成为可能。果真如此,轨道体育场还会远吗?美国佛罗里达州达尼亚滩的太空娱乐与旅游公司——零重力公司(Zero-Gravity Corp.)正在研究…  相似文献   

2.
事实证明宇航员的工作是个苦差:谁能想到在太空呆着就可能得肾结石。因为喝不到水以及失去地球重力的刺激使宇航员们的尿越来越少,尿里的钙盐越来越浓。这让他们的肾脏遭受风险。因而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时间越长,如何处理他们排出的尿就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3.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20):74-74
<正>很多人都很好奇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如何使用抽水马桶呢?美国蒙大拿州的科学家汉克一格林解释说,宇航员用一个吸入系统进行小解和大解,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些排泄物经过处理后,会被生活所必需的系统重新利用。格林在视频里说:"地球上我们使用的是直径30—45厘米的马桶座圈,但太空中宇航员在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太空旅行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已经不再让人感到意外。但是,这种影响究竟在分子层面上的机制是如何的?科学家们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的答案,对18名曾经长期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宇航员血液样本中的蛋白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期的太空环境会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在面临不熟悉威胁时"开启了所有可能的防御机制",这导致了人体多方面的改变——从器官到组织,  相似文献   

5.
正在太空中利用人类排泄物的方案并不是新鲜事,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已将他们的汗水、洗澡水和尿液转变成饮用水。如今,科学家利用特殊的酵母菌株,使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尿液中的尿素制造成聚酯化合物,并用3D打印机加工成新的塑料部件。同时,其他酵母菌株可以制造基本的欧米加-3脂肪酸,为宇航员提供营养物质。这项研究能够确保长时间太空旅行,使未来实现火星旅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3,(3):20-21
<正>水稻“小薇”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要带它多次上太空呢?在太空环境种粮种菜不是一件易事。飞行器在行星轨道飞行时重力变得十分微小,称为“微重力”。重力的变化会严重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了解微重力影响植物生长的原理乃至加以控制,正是郑慧琼的研究方向。这次上天,科学家送上去两种水稻,一种是常规稻,一种是名叫“小薇”的矮秆水稻。太空之旅,对“小薇”来说并不是首次。早在2016年9月15日,  相似文献   

7.
美国神经学家研究发现,长时间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会因宇宙射线遭受脑损伤.研究指出长时间暴露在星际辐射环境下,会导致大脑内的神经细胞结构发生变化.神经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暴露在高能粒子环境下的老鼠更容易出现精神错乱以及好奇心降低,因而警告称如果人类的大脑遭受类似影响,将降低宇航员对新情况的反应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执行危险的太空任务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人不用乘坐宇宙飞船,只要潜入海底,进入一个像宇宙飞船一样的罐状体,就可以体验到太空生活的感受. 作为美国宇航局极限环境任务行动(NEEMO)的一部分,进行水下训练的宇航员生活在一个叫"宝瓶宫"的水下居留地,全面体验太空生活.老宇航员桑德拉·马格拉斯来到"宝瓶宫"住了下来,负责指挥其他5名宇航员为期7天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正>加拿大透特科技公司近日成功申请了"太空电梯"专利。根据设计和建造方案,太空电梯将高达20千米,届时宇航员和运载火箭都可以先搭乘太空电梯进入位于平流层的发射平台,然后再点火起飞进入太空。透特科技公司科学家表示,未来太空飞行的花费将会减少1/3,因为航天飞机等飞行器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的燃料以助自己从陆地起飞。太空电梯发明者布伦丹·奎因介绍说,"宇航员将通过太空电梯升到20千米高的平流层,并从那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3,(9):50-51
美国科学家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太空飞行中,60.6%的宇航员会出现头痛、失眠、恶心、情绪低落等症状。经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宇宙飞船上都是清一色的男性。之后,有关部门采纳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执行太空任务时挑选一位女性加入,结果,宇航员先前的不适症状消失了,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便是典型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异性效应"在起作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太空之旅中,即便每天锻炼两个小时,都不足以阻止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如何保证宇航员在执行航天任务时的健康昵?答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正在研制的一款紧身太空服,它不仅看上去时髦、舒适,还能以类似于身体遭受地球重力影响的自然方式将压力施加给人体骨骼,已达避免宇航员在太空之旅中骨质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公司拟建蘑菇形空间站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进行太空旅行时会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应对微重力的太空环境.微重力或者零重力可导致骨骼和肌肉退化.美国“联合太空结构”公司表示,他们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建造一座可产生人造重力的新型空间站.这座新空间站在设计上呈蘑菇形,通过旋转产生人造重力. 联合太空结构公司的设计师比尔·坎普和特德·马泽卡设计了这个“太空蘑菇”.  相似文献   

13.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3,(14):63-63
2013年8月,日本科学家研制的聊天机器人Kirobo将入主太空,首次实现机器人与宇航员之间的太空对话。Kirobo的研制人员在东京举行了演示会,向记者们演示Kirobo的语言能力,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演示过程中,丰田公司的项目经理片冈文纪问Kirobo它的梦想是什么。Kirobo回答说:"我希望打造一个人类与机器人共同生活相处的未来。""Kirobo"这个名字来自于日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5,(17):39
来自美国的两位宇航员——70岁的查尔斯·杜克和59岁的查尔斯·博尔登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国贸饭店,为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们讲述了他们在太空梦幻般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正>将来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故——一位宇航员死在太空里了,这也许是因为在进行星际穿越的途中,宇宙飞船失事;也可能是宇航员不幸从空间站的气闸舱中被喷出,飘荡在太空中后孤独地死去。尸体或载有尸体的宇宙飞船可能会在太空中飘荡几十年、几百年、几万年……直到有一天被某个星球的引力捕获坠落。如果落到恒星上,那无论是尸体还是宇宙飞船都会被烧掉;如果  相似文献   

16.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从而使他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50多年来,世界各国已经有400多人到过太空.他们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不少,其中也遭遇UFO与外星人“第N类接触”的许多怪事.比如说,听到一些外星人莫名其妙的声音,看到一些神乎其神的UFO事件,甚至还会进入外星文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东晨 《科学大观园》2012,(14):59-60
"哈姆"是美国的黑猩猩宇航员,干的是一份非常严肃的工作。50年前,为了在太空竞赛中打败前苏联,美国特意培训了40位黑猩猩宇航员,"哈姆"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被送入太空的黑猩猩。当时,将人类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8.
尤里·加加林是第一个太空人吗? 40多年来,欧美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 法:在加加林上天之前,前苏联就已经 把11名宇航员送入了太空,但他们中 的大部分人在试验中牺牲,而事实真 相被苏联政府掩盖了。果真如此吗?俄 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刊登文章,揭开 了加加林之前11名“宇航员”的生死 之谜。  相似文献   

19.
<正>“性格冲动,有自杀倾向,性癖好异常,追寻刺激感。”这种描述是航天竞赛刚开始时,一些美国空军心理学家想象中的宇航员形象。这些心理学家指出,宇航员若非疯狂无畏,怎么会愿意被发射到太空中呢?然而,这些医生对太空环境不够了解,言论缺乏真凭实据。事实上,正是宇航员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的性格、熟练的技能、强大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展了六次成功的登月行动,并使阿波罗13号的三名  相似文献   

20.
木子 《科学大观园》2012,(23):62-65
在太空中被"冻成冰棍"?被其他宇航员谋杀而死?在其他星体上"抛锚"饿死?还是被黑洞扯成"意大利细面条"?……在好莱坞科幻影片中,那些探索外太空的宇航员们面临的最可怕死法,或是被外星细菌感染,或是死于可怕的外星"异形"之口。然而,好莱坞电影中的"太空死法"往往太过于戏剧性,缺少真实的科学基础,英国太空生物学家刘易斯·达特奈尔博士以真实的太空科学为依据,盘点了10种最离奇也最可怕的"太空死法",其中包括"被其他宇航员谋杀"、"被零重力下的奇特火焰活活烧死"、"在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