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威 《海峡科学》2014,(12):29-31
该文从PC端手势识别应用的需求出发,对常用的手势识别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普通家用低分辨率摄像头的手势识别进行设计,实现通过普通摄像头识别人的手势动作,转化为特定指令,嵌入其他应用软件或游戏中,在不增加硬件成本下带给用户更多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栅方程和双光栅成像时各参数方程,研究了双光栅成像中观察到的物体虚像位置与原物位置发生横向偏移的情况,给出了其表达式并且分析了产生横向偏差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光栅参数对横向偏差的影响,给出了其对横向偏移影响的关系图,并对偏移的一些特性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提高超声成像系统帧频为目标,研究了双波束合成技术及其硬件实现方法。首先,对其理论模型进行了声场建模与仿真,并针对仿真中发现的失真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双波束合成孔径超声成像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结果表明,采用双波束合成技术可以将帧频提高为原来的两倍。  相似文献   

4.
数据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科研领域,在成像测井图像解释系统中,采用七元组格式的文件来存储相关的成像测井图像特征信息数据与图像数字特征数据构成数据库,易于读写和数据的维护等操作,完成了成像测井图像解释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相关数据库格式的构造。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由红外激光器和数字单目摄像头组成的非接触测距系统。该系统利用激光三角法对单目摄像头采集到的激光光斑图像进行位置信息处理,从而得到目标物离摄像头的距离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距系统测量范围为2~100 cm,能对目标物离摄像头的距离及其大小进行准确测量,测量精度达到了毫米级。  相似文献   

6.
基于摄像头的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杰  凌六一 《科技资讯》2009,(26):103-104
介绍了一种采用数字摄像头识别路径的智能车控制系统。系统以单片机LMC9S12XS128为控制核心,给出了电机驱动,速度检测和电源等电路的硬件设计以及路径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路径识别算法可行,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当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重要仪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保幅叠前深度偏移与地下人射角度的关系,应用单程波双平方根方程的保幅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输出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及相应的成像结果,为后续的偏移速度分析和振幅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取代相对耗时的倾斜叠加法,应用基于精确投影的快速插值映射法抽取保幅角度域共成像道集.结果表明:基于双平方根求取偏移距域道集比基于单平方根方程更为方便直观,也更适合于角度域成像;保幅角度域偏移采用的成像条件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偿振幅和改善成像结果,而且克服传统炮域单程波保幅偏移中反褶积型成像条件的不稳定性.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所提角度域保幅偏移理论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摄影术所记录和复制的图像数据颜色是基于同色异谱原理的颜色复制技术,虽然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但是由于同色异谱现象,不能实现颜色的真实复制.文章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设计一个多光谱成像系统,根据系统对目标的数字响应,采用适当的算法,来重建其光谱维信息.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动态接收聚焦DRF波束合成方法在超声成像中分辨率和探测深度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阵元的双聚焦波束合成方法.首先利用单一固定焦点进行第一次聚焦;然后利用虚拟阵元的概念计算第二次聚焦的延时参数;最后再根据延时叠加波束合成的原理及动态聚焦技术进行第二次聚焦,得到最终成像的扫描线数据.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点散射目标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双聚焦波束合成的超声成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调和了分辨率与探测深度之间的矛盾,提高了超声成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摄像机标定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对摄像机参数标定是三维定位的关键.制作了平面式标定板,将标定板中圆的当量中心作为标定用参考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测量误差.采用线性和非线性结合的方法标定摄像机参数,首先利用直接线性转换模型(DLT)得到投影矩阵,通过约束条件分解参数矩阵,分别求出摄像机内部参数;然后将得到的标定参数作为初值,代入非线性方程进行优化,得到精确的标定参数.非线性优化采用Levenberg—Marquardt迭代法.试验表明,标定参数与出厂参数有一定差异,但和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摄像系统的苹果缺陷快速判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果缺陷识别一直是计算机视觉水果实时分级中的研究热点,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三摄像系统的逻辑判别缺陷的新方法.首先利用三摄像系统获取苹果在三个连续不同位置的9幅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去背景、滤噪等预处理操作,再对图像进行缺陷的分割并加以标记,接着根据分割标记后的可疑区个数,对苹果缺陷的有无进行逻辑判别,即当这9幅图像中只要有一幅图像被分割出两个以上的可疑区,则判断该苹果有缺陷.试验结果表明,缺陷识别精度达到89.4%,另外由于该方法避免了缺陷和果梗或果萼直接识别,处理速度和正确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满足在线5—10个/秒的检测速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将钻孔摄影方法推广到多孔结构面连通中,从结构面产状、地质特征等角度提出了连通性判别依据,并运用龙江特大桥桥基摄像勘察结果检验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其中,选择了位于大桥一侧的3个钻孔,在对孔内的结构面地质特征、产状等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根据结构面连通原理进行对比和筛查,共得到3组2孔连通结构面和2组3孔连通结构面.结果表明,所有可连通结构面产状相似、空间位置满足共面的要求,并且组成结构面的岩体及周围环境岩体特征相似.将基于钻孔摄影技术的结构面连通方法用于该工程中可行.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总结了炮眼堵塞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化炮泥应具有的功能要求和应用要求,提出了新型炮泥的设计理念,开发了四大类炮泥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做了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定向钻孔雷达是一种应用于井孔的新型探地雷达,具有识别孔周目标体方位角的能力,可实现孔周异常体的三维精细探测。四联阵列接收雷达是一种定向雷达形式,其利用四根相距较近的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差异判断入射波方位,进而推断异常体反射界面位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四联阵列接收天线的新型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以ESPRIT算法为基础,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分析阵列接收天线数据,判断异常体方位角,解决四联阵列接收天线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与已有的方位角识别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新型数据处理方法不存在180°方位混淆的问题,并且在计算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GprMax合成数据检验了本文处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前视钻孔摄像系统(Axial View Borehole Camera System, AVBCS)获取地质钻孔孔壁图像并分析地质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查方式。针对目前钻孔孔壁图像基本由人工判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区域生长和Hough变换的钻孔孔壁图像水平裂隙识别算法。首先,利用三种图像预处理算法提高钻孔图像中裂隙区域的对比度;然后,结合OTSU算法和圆形度自动提取种子点,并利用双阈值准则进行中心区域生长,以消除中心干扰区域;最后,利用Hough变换算法完成裂隙的检测与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裂隙识别算法对于不同的水平裂隙和离层图像都可以准确、自动的检测出裂隙。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般正则化方法不能有效解决非线性成像和高动态成像的系统退化恢复问题,提出一种非线性图像恢复方法,该方法利用乘数交替方向法解决双边全变差(bilateral total variation,BTV)模型的正则化项不平滑问题.建立包含复原图像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数据拟合项和BTV正则化项的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构建一套有效的乘数交替方向法(multiplier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MADM)求解提出的模型.利用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 noise ratio,PSNR)和结构相似性度量(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ment,SSIM)评估图像恢复结果.对于非线性成像系统退化,提出的方法在PSNR和SSIM方面比基于TV(total variation)模型的方法分别提高4.5%和4.1%.对于高动态的成像退化问题,提出的方法获得的恢复图像PSNR值可达61.89 dB,相比其他方法,至少提高了2.9%.此外,该方法的运行时间也至少节省了26%,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虚拟光学成像系统中随机模板的安全性,提出了基于混沌的改进算法。引入混沌系统来构建随机模板,借助于混沌系统的非线性、伪随机、对初值高度敏感等特性提高算法的安全性。对混沌系统的选取和混沌输出序列的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且在虚拟环境下对明文和随机模板在透镜前的干涉过程引入权重因子,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复杂度。最后,对结合混沌的虚拟光学成像加密系统从统计分析,密钥敏感性,密钥空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讨论。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表明,结合混沌后的加密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a 3D mult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ing system which utilises reflected GPS signals from moving objects on the Earth's surface. The principle of bi-static radar is used to model the reflected GPS signals. The movement of a visible GPS satellite serves as a base for a synthetic aperture over an observation time period. As an example, a MATLAB simul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detect the movement of imaged object sunder the assumption of one static GPS receiver with two targets which move with different speeds. The influence of the visible satellite'sposition and velocity on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such a SAR system isdiscuss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y measuring the cross-correlation of the reflected GPS signal from the terrain and objects on it,the detection of the objects can enjoy a good spatial resolution for thecase of moving objects and a moving GPS receiver. Furthermore, thespatial resolution is also related to the selection of visible GPS satelliteswith respect to their azimuths, elevations and velocities. This systemhas the following useful features: (a) no dedicated signal transmitter is required; (b) the GPS signal frequency is reused; (c) GPS operates round-the-clock and its signals cover the entire Earth's surface; (d)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e) known GPS sign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字地形模型土微结构三维孔隙度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SEM图像中蕴含的三维信息,反映土样内部孔隙特性,提出了利用数字地形模型(DTM)计算三维孔隙度的方法,该方法无需选取阀值对图像进行分割,避免了由于阀值选取引起的统计误差。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天津港某杂货码头不同深度土样的孔隙度,并与压汞法、土工实验方法和基于图像二维孔隙度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住图像二维孔隙度只反映了孔隙结构一个剖面的孔隙度,与其他方法结果相差较大,而DTM法计算结果与压汞法、土工实验方法所得的结果相近,反映了土样的三维孔隙度的实际情况。该方法对进一步研究土样内部三维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