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美籍伊朗裔女商人阿努谢赫·安萨里随“联盟”号进入空间站不全是为了圆自己的太空梦,她还是欧洲航天局4项重要实验的测试对象。第一个实验:太空辐射对人体的反应——第2号染色体的实验在太空飞行中,机组成员经常暴露在不同类型的辐射中。辐射会损害细胞的DNA,可能会导致染色体的突变,从而增大了致癌的风险。引起的染色体的突变可能需要分析淋巴球(白细胞)。第2号染色体实验的研究是研究染色体变化,以及国际空间站成员的淋巴球对辐射的敏感程度。在地球上无法准确模拟太空的辐射场,因此在空间环境中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试验的结论有利于评估…  相似文献   

2.
<正>太空中如果不穿航天服人体会爆炸,女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会被禁止生育……这些听起来有鼻子有眼的谣言,你信了吗?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闻名已久的"太空双生子"实验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结果。随后关于这个实验,网上流传出这样的说法:"NASA航天员太空待340天,8.7%的DNA发生永久突变。"不过,很快这就被证实是误读。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歇,和太空旅行有关的谣言也随之而来。比如,太空中如果不穿航天服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太空之旅中,即便每天锻炼两个小时,都不足以阻止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如何保证宇航员在执行航天任务时的健康昵?答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正在研制的一款紧身太空服,它不仅看上去时髦、舒适,还能以类似于身体遭受地球重力影响的自然方式将压力施加给人体骨骼,已达避免宇航员在太空之旅中骨质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电影《地心引力》让广大观众见识到了没有地心引力的太空环境有多可怕。可是挣脱地心引力,在半空中自由活动,仍然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在各国传说中,不论是欧洲的天使、印度的众佛,还是中国的仙人,都无一例外地拥有飞行的能力。有人曾经做过计算,如果想利用上肢的力量飞起来,人体需要空心的骨骼,大量的体内气囊,再加上增长两倍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在微重力影响下,打闹嬉戏,似乎非常好玩。尽管有许多日常事务要做,而且日程安排得非常紧,但宇航员总能够在地球轨道上找到个人的娱乐时间,抽时间玩一玩,以助于缓解沉重的工作压力。1971年的“阿波罗14号”月球漫步者就是这样。埃德加·米切尔在月球表面上投掷“标枪”,而艾伦·谢泼德则在遍布陨石坑的月球表面玩高尔夫球。随着太空旅行日益向大众走来,太空运动也将成为可能。果真如此,轨道体育场还会远吗?美国佛罗里达州达尼亚滩的太空娱乐与旅游公司——零重力公司(Zero-Gravity Corp.)正在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将来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故——一位宇航员死在太空里了,这也许是因为在进行星际穿越的途中,宇宙飞船失事;也可能是宇航员不幸从空间站的气闸舱中被喷出,飘荡在太空中后孤独地死去。尸体或载有尸体的宇宙飞船可能会在太空中飘荡几十年、几百年、几万年……直到有一天被某个星球的引力捕获坠落。如果落到恒星上,那无论是尸体还是宇宙飞船都会被烧掉;如果  相似文献   

7.
<正>宇宙对人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地球上的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20世纪终于走进了茫茫的宇宙太空,将幻想变为现实。但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有少数国家的航天员进入太空,完整目睹过我们这颗蓝色星球。大多数人仍然在地面上,只能想象着太空和我们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样子。欢迎来到“地球之眼”项目而现在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赞助的“地球之眼”任务(让中学生探索地球知识),是一项旨在让学生、老师和公众通过空间站上星载数码相机给地球拍照的教育性延伸项目。这样就可以从太空这个独特的视角了解到我们与众不同的地球。“地球之眼”任务执行期间(即国际空间站地球之眼相机可以操作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家们曾在早些时间预言的地球灭绝种种可能里,地球两极翻转也赫然在列。而近日,科学家在研究地层深处构造时意外发现,在地球深处的一个活动剧烈的熔岩核,能产生具有让地球抵御毁灭性太阳风能力的磁场。这个保护性区域延伸数千英里,直入太空的磁性能影响从全球通信、动物迁徙到天气模式等各个方面。但这个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的磁场在过去200年中减弱了15%。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地球两极将要翻转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0,(11):30-35
正国际空间站作为一个轨道实验室,用于生命、物理、地球和材料科学的实验,这是地面上无法复制、无法替代的特殊科研环境。空间站,通俗叫太空站,是一种可供人类长期居住的航天器,作为一种微重力和太空环境中从事科研的实验室,在这儿进行生物学、人体生命学、物理、天文、气象等科学研究实验,这是地面上无法复制、无法替代的特殊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10.
科技快讯     
世界第一位太空游客蒂托南非富翁马克·沙特尔沃思作为世界上第二位太空旅游者尚未升空,俄罗斯很快又将确定第三位太空游客。俄罗斯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的新闻秘书谢尔盖·戈尔布诺夫透露,这位太空旅游者的候选人大概在2002年秋天随专业宇航员进入国际宇宙空间站,实现太空之旅的梦想。这位太空游客可能是波兰的科学博士。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21,(6):8-11
你知道吗?3D打印人体器官的最佳地点其实是在太空.2019年,科学家为国际空间站开发了一台“3D生物制造设备”(3D BioFabrication Facility, 简称BFF).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在太空中制造人体组织的3D打印机,于2019年7月搭载SpaceX公司的货运飞船到达国际空间站.在无重力条件下打印人体组织听起来很酷,但科学家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尝试呢?  相似文献   

12.
<正>由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开展的新研究显示,长期生活在太空中会抑制人体内氧气的输送,使宇航员难以完成繁重任务。该研究显示,尽管长期的太空生活可使宇航员会进行体能锻炼,但他们的运动能力还是下降30%至50%,这是因为我们的心脏和较细的血管在微重力环境下难以将氧气输送到肌肉中,微重力仍会对他们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家曾提出了雄心壮志计划,声称本世纪30年代将派遣人类在火星和月球上建立人类基地,然而各种的危险因素对人类栖息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不仅要考虑到太空碎片的危害,还要考虑到太空辐射造成的身体损伤。而近期,拉脱维亚研究人员在欧洲行星科学大会,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人类在月  相似文献   

14.
正让人欲罢不能的珍珠奶茶,"珍珠"居然是有毒的;乙烯利不仅能催熟蔬果,而且会导致小孩性早熟;肉放在冰箱超过3个月,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睡眠不足,人体的基因就会发生改变……这些消息可信吗?5月,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网传消息让人在炎热的天气里不禁阵阵发寒,平日里不知道吃下了多少毒药,有多少个基因已经发生了改变,孩子会不会比同龄人早熟……不用担心,我们请专家给你一颗定心丸。  相似文献   

15.
在失重的外太空进行性活动,无疑是一个离奇的传说和充满浪漫的幻想——但专家说,太空性爱也有许多负面效应,如易患太空病。另外,进行亲密动作时遇到的障碍,性活动时的出汗或爱液分泌,都是太空性爱的大难题。太空性爱挑战多“太空性幻想是超现实的”,NASA的内科医生洛根在太空领域基金会举办的2006新太空大会上说,“但在太空中进行性活动以及其他生物学因素的研究,对于人类长期探索太空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太空性爱不仅仅只是一个好主意,还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途径”,《飞行》一书的作者邦特说。在该书中,他把爱情故事同太空旅行和量子…  相似文献   

16.
事实证明宇航员的工作是个苦差:谁能想到在太空呆着就可能得肾结石。因为喝不到水以及失去地球重力的刺激使宇航员们的尿越来越少,尿里的钙盐越来越浓。这让他们的肾脏遭受风险。因而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时间越长,如何处理他们排出的尿就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太空武器进入了浩瀚的太空,太空战场呼之欲出。太空战场的出现,必将给战争形态带来巨大的影响。那么,未来的太空大战将怎样打呢?在此简要作一描述。1.太空保障战。它是太空战最先产生的作战样式,也是迄今太空战的主要作战样式。它是指主要运用太空被动式武器系统,为各战场上的军事行动提供各种保障的军事活动。主要包括太空侦察情报保障、太空通信保障、太空运输保障、太空装备技术保障和太空后勤保障等。尤其是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在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在未来战争中扮演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正>相比传统育种技术,太空育种可能在相对短时间里获得大量突变材料,为育种按下“加速键”。那么,什么样的种子能拿到太空旅行的珍贵“船票”?“天选之种”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与航天员乘组一同回归的,还有近千份宝贵的航天育种实验材料。实际上,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历次飞行任务中都搭载了各种品类的种子,进入太空进行诱变育种实验。相比传统育种技术,太空育种可能在相对短时间里获得大量突变材料,为育种按下“加速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3,(3):20-21
<正>水稻“小薇”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要带它多次上太空呢?在太空环境种粮种菜不是一件易事。飞行器在行星轨道飞行时重力变得十分微小,称为“微重力”。重力的变化会严重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了解微重力影响植物生长的原理乃至加以控制,正是郑慧琼的研究方向。这次上天,科学家送上去两种水稻,一种是常规稻,一种是名叫“小薇”的矮秆水稻。太空之旅,对“小薇”来说并不是首次。早在2016年9月15日,  相似文献   

20.
<正>人体冷冻或人体冷藏技术,是一种试验中的医疗科学技术,即把人体或动物在极低的温度下冷藏保存,梦想在未来能够借助于先进的医疗科技使他们解冻后复活及治疗。俄罗斯的人体冷冻研究在医学家看来,被冷冻的人几乎没有有朝一日复活的机会。因为在冷冻的情况下人体内的水会结冰膨胀,冰晶锋利的边缘会刺破机体组织,使得人体组织不能完整地恢复。所以,要使被冷冻的人有复活的可能,在冷冻时不能让人体内结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