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探讨以IN4148热敏二极管为感温元件的数字显示器,配双限比较器获得单点和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控制。该仪器具有精度高、控温范围宽、可靠性好的优点,彩数码管显示温度值,直观、视感好,还可分别显示上限、下限控制温度值。同时本仪器可以和其它以电压输出的传感器兼容。  相似文献   

2.
为简化湿度仪的标定工作,研制可作为二级湿度标准仪器的湿度发生器.采用分流法制备混合气体的原理,仪器中引入微机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温度控制、信号处理、显示、打印等功能.该仪器输出气体湿度稳定,可任意设定输出湿度值,并能显示、打印输出气体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参数.该仪器满足二级湿度标准仪器的功能指标要求,集湿度源和标准湿度仪为一体,可单独作为二级标准湿度仪使用。  相似文献   

3.
远程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系统是以AT89S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单元,并采用Dallas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820采集现场温度数据而设计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新颖、电路简单和控制方便等优点,其监控的温度范围为-55℃~99℃,温度值显示的精度为0.01,并可根据需要设置控制温度的上、下限,系统具有超过设置上、下限温度自动报警等功能.系统可以被广泛地用于生产中的各领域,特别适合于人体无法接近的高温或危险场所的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4.
(一)数字显示跳动量稳定方法及原理一些数字显示仪器,特别是分辨率较高的仪器,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显示数字往往在读数点附近跳动。由于不能稳定读数,而降低了仪器的分辨率。例如在利用激光测长的干涉仪中,由于轻微的外界振动、温度变化及空气流动对光路的影响而使显示值围绕一个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铝合金半固态浆料制备中,即用计算机显示屏作为虚拟仪器面板,完成对仪器的控制、数据分析和显示,对半固态流变铸造加工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采集与在线控制,从而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试验表明该虚拟仪器具有实时性好、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自行研制的胃、食管多参数监测诊断仪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的结果及其分析,选择pH值、温度、应力、体表胃电四参数作为监测的参数。该仪器是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小系统,可显示与打印监测结果,并能在PC机上作进一步信号处理。实验验证了本仪器性能上的可靠与稳定性,揭示了胃、食管的四参数间的某些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用特定材料和巧妙的方法设计制作了安全可靠和密封性好的微型锅炉 ,理论分析和实验证实压力容器(微型锅炉 )的上述性能 .以微型锅炉为基础 ,配以压力、温度传感器及控制电路制成了液体饱和蒸气压力和温度关系测定仪 ,通过对水、无水乙醇的饱和蒸气压力和温度关系的测定 ,证明该仪器在设计压力及温度范围内测得的数据与公认值吻合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业过程控制中温度仪表校验非现场性的烦锁情况,研制了一种数字式热电偶温度仪表校验器。该仪器采用低功耗单片机技术,点阵液晶显示,具有电池供电、手持式、汉字显示、智能化、键盘操作、低功耗和高精度等特点。可在工业过程控制工程中,用于现场校验各种热电偶温度变送器、各类温度控制器、温度指示仪表等,是工程现场较实用的一种多功能仪器。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利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LM35以及V/I变换芯片构建的温度检测系统,实现了远距离的温度检测以及信号传输,对温度值的处理采用了PC屏幕和数码管的双重显示.巧妙借用PLC的1个模拟通道.简化了电路的设计.经过实际应用表明,此方法构建了实用的温度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将老式手工控制的MZ309A染色机进行技术改造,实行微机群控的系统设计和抗干扰措施.该系统能对绒线染色的温度进行测量和控制,控制精度为±1℃;还能对主管道上水蒸汽的压力及染液的pH值进行测量和显示.系统以工业现场环境恶劣、干扰严重、工业控制要求故障率低和稳定可靠为基点,对温度、压力和pH值三种传感器有关性能都进行了严格的挑选:选择了STD-PC型工业计算机;执行部件采用了气动薄膜切断阀,阀上没有电气元件,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动作可靠,寿命长.用户可以从键盘上任意设定染色的工艺曲线,以适应各种材料和各种工艺的染色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双向照度数字测光仪是一种数字测光表,它采用光敏元件(SPD等),CMOS数字集 路、语音集成电路、A/D转换器以及LCD液晶显示顺等组成,对光照度进行声光及数字处理,能在一个大照度范围指示光照度正常,当光照度低于该照度范围的下限(低照度)或高于该照度范围的上限(强照度)时,电路能自动发出光照度过弱或过强的声光提示以及LCD数字照度显示,且电路能自动作出相应的指令指令控制信号,解决了上前照度计(或测  相似文献   

12.
余攀 《科技信息》2011,(11):70-71
本文对基于AT89C51的温度测量显示及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探讨了以传感器AD590,模数转换芯片ADC0809,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的温度显示及控制电路的实现方法。利用该系统可实现对环境温度的测量并通过四位七段数码管显示。并可通过键盘设置高低两个温度值,当环境温度超过这两个温度值范围时,系统可发出报警,并可控制相应电机的动作。  相似文献   

13.
以高性能ADC芯片及超大规模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为核心器件,利用其高度的灵活性及强大的处理能力,构建了一套通用的数字信号处理硬件平台,可处理载波频率小于200MHz,带宽小于20MHz的所有中频信号。并通过显示面板驱动七段数码管、发光二极管、按键等常用输入接口器件,极大地提升了平台的可扩展性及可重构性。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采用Verilog HDL设计语言开发串行输入的多组多位数码管显示的设计思想.在硬件物理层实现串行数据的接收和硬件编码,而该物理层是采用VerilogHDL编程在FPGA上实现.利用FPGA硬件执行的并行性解决传统设计方法中难以克服的多组多位数码管显示抖动问题,这也是一种充分利用FPGA资源换取系统性能的设计方法,也易于实现数码管显示的扩展.本设计方案的VerilogHDL源代码已经完成综合并通过了布局布线后的时序仿真,系统性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5.
使用MSP430F5438A单片机,辅以电源、键盘、数码管、风扇、信号采集放大电路,组成智能温度控制仪。以Pt100为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经过信号采集放大后连接到430的AD端口,分别启动功率电阻加热,风扇散热,使工件温度快速控制在所设置温度t1附近。用户可以通过键盘、数码管进行温度的设置和显示。  相似文献   

16.
微米级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Micro-LED)器件具有高亮度、高耐热性、长寿命、低功耗以及极短的响应时间等优点,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基石,可满足手机、可穿戴手表、AR/VR、微型投影仪、超高亮度显示器等先进设备应用的个性化需求。Micro-LED显示芯片与目前用于高亮度照明的无机半导体芯片具有相似的特性。当管芯直径减小到微米级时,会出现尺寸效应与Droop效应,量子效率急剧下降,器件整体性能受限。介绍了发光二极管的量子效率及影响GaN基Micro-LED量子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升内量子效率和光提取效率的措施,同时对Micro-LED的未来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DS18B20测温的ARM温度采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实现了以ARM为核心的温度采集系统,采用数字温度计芯片DS18B20构成测温单元,设计了DSl8B20与ARM连线图,并介绍了如何实现温度采集以及与PC机间的数据通讯。PC机可把接收到的ARM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整理并显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ARM微控制器LPC 1114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可编程多功能测控数显表。通过按键可设置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情况和使用要求。该数显表可对输入直流电压、电流标准信号进行采样;采用热电阻或热电偶测温;可设置上下限过温报警;带有MODBUS协议的RS 485通信接口。与传统数显表相比,该数显表可一表多用,测量精度高,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9.
提高电路可靠性的几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结合几个具体电路 ,从 4个方面简要阐述了抑制电路中的噪声和干扰的原理及实施办法。其中 ,使电位器的滑动接点远离放大器的输入端及尽可能将电位器用在大信号一侧的方法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噪声电压对整个电路的影响 ;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并接高速放电二极管和 RC吸收电路能大大消弱继电器工作时线圈两端产生的负脉冲电压 ;用金属壳将高输入阻抗放大器的输入端屏蔽可消除各种外界干扰信号对放大器的干扰 ,而在高输入阻抗放大器的输入端接入隔离环可减少电源线漏电等对放大器的影响 ;在数字电路的终端连接终端电阻会明显改善数字电路中易出现的终端反射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利用AT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进行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通过介绍超声波测距测距仪的原理,超声波发射模块的原理及电路构成,超声波接收模块原理及电路构成,以及温度补偿电路的原理,设计出了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低成本、高精度、微型化数字显示超声波测距仪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