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萧红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女性作家。她和她的文本对人的存在进行着不屈的叩问。萧红的文本中表现了对人的动物般生存的置疑,对一切成规、历史传统的置疑,对女性痛楚命运的绝望。这使萧红走上了孤独漂泊的旅程。生命后期,萧红在文本中表现了对反抗的置疑,浸润着浓重的虚无感。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创作是丰厚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然而她的命运却是悲惨的,人生是暗淡的。这两者之间的反差,常使我们发生感叹:为什么文艺女神对萧红如此厚爱,而命运之神却对她这么苛酷呢?这是必然的,还是属于偶然?是人为的,还是出于命运的摆布?是后行必须为前者付出的代价,还是毫无关联?过去人们出于对萧红作品的喜爱和对她不幸命运的同情,几乎把悲剧的原因都推到了社会和他人身上,从而把萧红身上表现的这两个方面割裂开来了,看不到两旨之间的联系。我始终感到萧红的艺术成就与她的悲剧命…  相似文献   

3.
萧红短篇小说在现代小说史和她本人的创作生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与审美价值。其思想内容的独特性、真切性与尖锐性,其艺术创造的新颖大胆别具一格,使她成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最敢于也最善于建立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萧红孤独寂寞的心境产生的原因,及在此心境下何以能创作《马伯乐》这一幽默诙谐的作品,尤其强调是鲁迅的《故事新编》直接激发了萧红风格的转变。萧红一生被无家阴影所困扰,使她最终回到了精神的家园里,这不仅是萧红对有形家庭的苦苦依恋,也是对无形家庭意识的自觉皈依,这正是萧红的人生悲剧之所在。魂牵梦绕故园情:论萧红在香港的生活和创作@袁桂娥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30年代起,萧红的小说就拥有广泛的读者和影响。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达到了深刻的人性深度,获得丰厚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20世纪30、40年代的战争使得萧红经历了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磨难,孤独的漂泊渴望寻求精神上的皈依,以及在“客居”的环境下使得萧红对于“家”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演变的过程,认为战争中的生命体验促使她把个人情感与时代情感相统一,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20世纪享誉海内外的女作家,得到了鲁迅、茅盾等许多文学大家的赞许,虽然创作生涯仅有九年,然而在有限的时间里,她从自身生命体验出发反映了那个特定年代的社会生活,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萧红唯一的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系统地传达了她的理想追求。在詹姆斯自我理论的观照下,萧红的《呼兰河传》通过国民性的书写,实现了自我的建构。这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既是萧红寻求社会认同的过程,更是她追求完美人格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她个人不幸的人生遭际,以及“九·一八”之后的故乡东北人民的悲惨命运,使得她在创作之初就格外关注人间的苦难。作为女性作家,萧红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当是她作为女人的那份经验,这就使得她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对象主体自然集中在女性角色身上。深深同情女性的命运,热切呼唤女性的平等,热情讴歌女性的反抗,是萧红创作女性题材作品的主要特征。深入分析和正确把握这一特征,是我们认识萧红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善于写景是萧红小说的一大特色。萧红在景物描写中一方面营造出具有音乐性、绘画性和拟人性的景物画面,同时在她营造的或凄迷或明快的画面中也体现出萧红创作个性与自然的契合。她的小说在追忆的叙述中有皈依自然的情感趋向。  相似文献   

10.
《马伯乐》就是萧红毕生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中的一部,而且是她因重病而不得不惜别这个世界时没来得及最后完成的一部。因此,对它的重读就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解说和评析。而似乎是在承担着、盘点着这位才华独具、敏感睿智,而又命运多蹇的女作家的生命代价。  相似文献   

11.
靠着顽强的自学走上文坛的女作家萧红的散文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她用自然质朴的文笔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以独特的观察角度捕捉住笔下人物的平常而又新异的细节,她才学不逮的缺陷有时反而使她能突破常规创造出奇崛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她们受男性世界压抑的现实,一直是萧红在作品中所关注最多的。萧红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受男性世界压迫,从而只能生活在暗日下的女性形象。"王婆"是萧红代表作《生死场》中的人物,她也是萧红笔下女性形象中的异类。从王婆作为妻子和母亲这两个人生角色来分析这一形象,可以看到萧红所寄予这个人物的深刻的期望。王婆这个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萧红对改变女性命运的深深企盼。  相似文献   

13.
在冰与火之中绽放的的一朵灿烂的花朵,那就是萧红。对她的研究,曾经存在许多的误区,而我希望籍由自己的心声来接近这一颗不可思议的灵魂,接近这个以记忆为生的永远的女儿;感受她的不平凡,感受她那穿越荒寒的歌唱,那一曲曲凝结着她短暂生命的深沉忧伤与单纯童心。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作家简单地分为想象型和体验型,萧红理所当然地属于体验型,她的作品中浸透着她对生命细腻、痛苦、孤独、寂寞、困扰的体验、她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常常被设置在她生活的习惯里和习惯的生活里,从这个意义上说,萧红是一个自传型的女作家,正如美国学者葛浩文所说:“到目前为止,除了作家偶而有神来之笔外,萧红可算是个所谓内观和自传体型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我国新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道路坷坎,备受折磨,只活了三十二岁便与世长辞了,创作生涯也只有短暂的十年。可她“从文学生活的开端到短促的生命的结束,她基本上是一直和劳动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事业共呼吸,共命运的。”遗憾的是,由于受“左”右倾机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过去论述萧红的文章寥寥无几,而且还大多是谈她的爱情生活。打倒“四人帮”后,陆续出现了一些研究萧红的文章,但也多是对萧红生涯及其创作过程作一般的论述,深入探索她的创作艺术的文章,仍然很难看到,因此,本人想试论数端,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萧红一生都在情感的饥饿状态,怀着这种饥饿,她一路颠沛流离的寻找,可是饥饿始终伴随着她,统驭着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个很有创作个性的作家。她是一位有着强烈悲剧意蕴和主体意识的作家,她曲折坎坷的经历、支离破碎的婚姻、对于生活的独特认知都是形成她小说悲剧意蕴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以萧红小说的叙事为侧重点展开论述,分析萧红小说的别具一格的叙事艺术和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8.
萧红用笔写心写情,散文式的笔调尤其为读者所钟爱,在她的作品中可以读到一种特殊的美。本文认为萧红散文的艺术品格主要可以从深沉忧郁的基调、诗情画意的境界、清新明丽的文笔等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9.
萧红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就从美学的角度对萧红的作品进行研究,以期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萧红作品的美学特征具体体现在语言的生活化;情景交融的诗学之美;强烈的女性关怀和语言的张力之美中。  相似文献   

20.
王亚丽 《科技信息》2007,(21):142-142
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萧红占据着重要位置,她是中国广大普通妇女的代言人,她是最执着,最深切地关注于表现中国普通下层妇女的生存状况的女作家。萧红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为切入点,从生与死、灵与肉等多方面写出女性的生存真相,思考着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