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紫外线、亚硝酸及紫外线一亚硝酸复合诱变绿色木霉菌株,选育出菌落小、透明纤维素水解圈大的高产纤维素酶变异菌株.用DNS法测定该变异菌株.结果表明,其纤维素酶活性比出发菌株明显提高.且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降解秸秆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可以用于降解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筛选方法,通过利用刚果红纤维素粉琼脂培养基以及滤纸条培养基进行初筛,然后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培养基进行复筛,筛选到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1株真菌b3.通过进行紫外诱变得到诱变菌株,其纤维素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产纤维素酶的木霉高产变异菌株413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种物理及化学诱变因子反复及复合处理木霉原始菌株,选育出菌落小、生长缓慢、颜色黄或白的高产变异菌株。滤纸及 CMC 糖化活性比原菌株提高四倍多,产酶性能稳定,对分解天然纤维素麦草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从而也就提高了对纤维素的利用率和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高活力菌株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科学》1998,11(3):10-13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诱变康宁木霉提高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康宁木霉菌种的诱变、筛选和固体发酵培养,研究了培养基、培养时间、诱变时间及pH值对诱变菌所产酶的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康宁木霉经诱变5min,在pH为6.0的玉米秸PDA培养基上培养72h,产生的C1酶和Cx酶的酶活力较高,C1酶的酶活力由73u/g提高到176u/g,增加了2.41倍,Cx酶的酶活力由798u/g提高到2069u/g,增加了2.59倍.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411菌株的形态特征、产纤维素酶的最适条件,并对酶学特性作了初步分析。由于该菌易培养,产酶性较稳定,因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里氏木霉产酶菌株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江  兰芳菲  胡虹  王传兴 《河南科学》2014,(11):2244-2247
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联合诱变技术,得到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的高产的菌株里氏木霉Y07.试验表明,诱变后菌株的木聚糖酶活由325 U/g,提高到28 5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88倍;纤维素酶活由560 U/g,提高到26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4.6倍;β-葡聚糖酶活由480 U/g,提高到55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11.5倍.  相似文献   

8.
木霉4131菌株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突变菌株4131^[1]产生的纤维素酶经过sephadexG-75和DEAE-sephadex-A-25两种层析分离,分离得到具有内切α-葡聚糖酶(CMCase)活性的纯组分,提纯后酶的比活力提高到原来的26.2倍;回收率为32.8%,分子量为56900,等电点为4.0,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为4.5,金属离子K^+,Na^+,Mg^2+对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白灵侧耳进行原生质体制备和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出1株木质素酶、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203,与出发菌株相比, 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在营养生长期和子实体形成期分别是出发菌株的2.2倍和2.47倍, 滤纸酶活力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75倍和1.68倍,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邻苯二酚氧化酶活力在营养生长期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54倍、1.21倍和1.25倍;在现蕾期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49倍、1.81倍和1.15倍,对木质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87%和5.65%.  相似文献   

10.
植酸酶高活性菌株的选育及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本实验室筛选的一株米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并经过初筛、复利筛等步骤得到一株植酸酶高产菌株,酶活约提高156%,最高酶活达240U/ml粗酶液,72h左右达产酶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从霉变的玉米芯中筛选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菌株形态特性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利用固体纤曲培养产生纤维素酶,研究了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氮源、稻草粉与麸皮比例、表面活性剂等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在最适条件下菌株培养72h后,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力高达6812U/g(干曲.下同),滤纸酶活力(FPA)达172U/g.利用该菌株对蔗渣进行分解.其糖化率达36.4%.  相似文献   

12.
康氏木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康氏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降解稻草提供工艺参数,以康氏木霉(T.koningii)N18为菌株,进行了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确定了康氏木霉(T.koningii)的最佳固体发酵培养条件:稻草:麸皮的最佳比例为6:2,最佳氮源为(NH)SO,碳氮比为6:1,含水量为200%,最适产酶pH为6.0,最佳产酶温度为28℃,最佳产酶时间为7d,康氏木霉(T.koningii)所产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力分别为: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321.64U.mL,滤纸分解酶活力为59.58U.mL。4 2 4-1-1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酶是一种多组分起协同作用的复合酶系 .它通常包括内切型葡聚糖酶 (EC3 .2 .1 .4,也称Cx酶 )、外切型葡聚糖酶 (EC3 .2 .1 .91 ,也称C1酶、微晶纤维素酶 )和纤维二糖酶 (EC3 .2 .1 .2 1 ,也称β 葡萄糖苷酶 )等 3种主要组分[1~ 3 ]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其酶系在组成上具有较大差别 ,其协同组合酶之种类、比例亦往往不同 ,即酶系中的各组分对菌株具有严格的专一性 .但是 ,当突变发生时 ,它们的构成比例将会有所变化[4] .一旦纤维素酶的各组分发生变化 ,则纤维素酶系的协同作用也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 ,我们应设法获得某些纤维…  相似文献   

14.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B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经微波-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筛选出正突变株B1-1,其纤维素酶酶活达到0.373 U/mL,经5次传代后,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且胃肠道耐受性良好;B1-1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20 g/L麦芽糖,2.5 g/L硫酸铵,pH值为5.0,37 ℃下培养36 h.  相似文献   

15.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及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9405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及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为:秸秆粉与麸皮的比 7:3;玉米秸秆粉培养基含水量250%;花生皮粉培养基含水量150%;pH4.0~4.5;温度30℃;周期72h。在玉米秸秆粉固体培养基上,所产纤维素酶CMC活力为1386u/g,FPA活力为217u/g,棉花糖化力为325u/g。必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 5~5. 0,温度 50℃;在 45℃以下, pH3. 5~6. 0之间比较稳定,室温放置半年,酶活保存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利福霉素产生菌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福霉素产生菌经离子注入诱变处理,利用利福霉素浓度梯度平板和高浓度葡萄糖平板,筛选到的高产菌株再反复进行离子注入诱变、筛选和纯化,最终得到6株菌株,产量较同期对照A606分别高出的比例如下:A606-3-1,58.7%;A606-3-2,51.0%;A6060-3-3,43.4%;A606-3-4,41.7%;A606-3-5,39.3%;A606-3-6,39.3%。  相似文献   

17.
大麻脱胶高酶活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始菌株Bacillus sp.No.46经紫外诱变后,挑取76株进行摇瓶初,复筛,复得10株诱变株,果胶酶酶活高于原菌株20%-30%,聚半乳糖醛酸酸酶活提高35%-70%,连续液大麻脱胶试验残胶率低于10%,脱胶后大麻纤维特数可达19-11,脱胶后酶活酶活损失约20%,脱胶酶液至少可用2次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筛选到的一株产碱性纤维素酶浅黄金色单胞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复合诱变等处理后,筛选到一株产CMC酶活较高的变株.经5代诱变后,变株产CMC酶活从原来的(发酵液)156.61U/mL提高到325.45U/mL,同时,结果表明变株FQ2产酶特性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
紫外诱变球孢白僵菌选育几丁质酶高产菌株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利用紫外线对白僵菌进行诱变,比较了不同诱变剂量对白僵菌产几丁质酶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几丁质酶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