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吴春 《科技信息》2009,(10):253-253
本文对苏北地区徐、淮、盐、连、宿五市中学青年体育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中学青年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总体发展健康,但认识偏离者为数不少;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稳定意向差,愿献身体育教育事业者人数寥然;青年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上主体意识强,对自我发展的个人目标执著追求,注重个人潜能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造成青年体育教师此种职业价值观的原因复杂。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思想、业务、心理素质及文化、知识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不相适宜之处,时常被社会、环境、家庭、心理等压力困绕着而心态失衡,面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浅析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长年要面对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这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更需要有健康的心理。通过分析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心理调适,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体育教师的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以更好的心理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当中。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长年要面对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这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更需要有健康的心理。通过分析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心理调适,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体育教师的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以更好的心理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当中。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危害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同时还会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该文就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分析了工作压力过大、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主体意识的弱化以及高校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合理等容易导致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杨晨 《科技信息》2013,(22):292-292,294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学生心理发展和行为习惯的直接影响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体育教师的课程权力。因此,体育教师是否拥有课程权力,如何运用课程权力,将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效果品质与运行机制。传统的"认同性"课程范式,只赋予了教师讲授课程知识的义务,体育教师没有任何研究、构建课程的权力,这是传统体育课程的根本弊端之一,也是当代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体育课程权力虚无状况、后现代知识观与课程品质的分析,提出了赋予体育教师自律角色与自主权力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融洽程度,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这种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是学生体育学习的指导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运动集体的领导者,体育成绩的评价者,体育人才成长的教育者.体育教师工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要胜任这种既要脑力、又要具备一定体力的复杂劳动,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必要的智力(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专业教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示范能力、组织能力等),这些因素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而体育教师达到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应防止“马太效应”的产生,过份关注“强势群体”,而“弱势群体”遭冷遇是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教师的冷漠会打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可能催残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其正确体育观念的形成,影响健康;而过份的关注也会对被关注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体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基本身体素质和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体育生活方式的缺失,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其身体素质和专项水平逐年退化.而体育健身思想松懈、精神文化生活偏极、工作压力和社会因素所导致体育活动的不规律性和偶然性是青年体育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缺失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体育生活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体育教师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随着学校体育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青年体育教师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培养的主题、培养的激励机制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青少年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校生作为青少年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发展受到诸方面的影响。通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来缓解体校生普遍存在的紧张、焦虑、不安和烦躁等不良心理,以期促进体校生的学习和训练水平,使其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体育课中具有独特的身体练习和思维情感活动紧密结合的特点,使得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直观而易于操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大裨益。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及合理化消费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决定了他们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建立和合理的消费规划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形成,还影响到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应能力。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为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缺陷与克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不仅是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将影响和制约其人生选择和行为取向。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应该帮助他们了解和克服个体自我意识的缺陷,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找准在社会中的位置,选好人生目标,成为全面发展,奉献社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以勒温(Kurt Lewin)在其《拓扑心理学原理》中所探讨的心理动力学为研究对象,参照物理动力学中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经典的定理或定律对一些心理学现象或原理进行了尝试性的解释;强调了心理学,特别是在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中借鉴物理动力学概念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套使用物理动力学语言的心理动力学体系的雏形,并指出在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所蕴含的跨学科参照的思想指引下,相对年轻的现代心理学在自身发展中参照相对成熟的物理动力学甚至是其他学科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少年运动员生理、心理和身体素质的特点,结合近20年教学训练的实践,对少年跨栏教学训练法进行探讨,认为跨栏训练应包括科学的跨栏技术训练、专项速度训练、全面综合素质训练和比赛实战训练。  相似文献   

17.
对16个省市自治区的2608名老年体育锻炼者心理状态的特点及其调适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体育锻炼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构成有着多样性的特点,主要有事业需求型、健康需求型、祛病体疗型、变异需求型、亲和需求型和摆脱困境型,同时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表现出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特点.通过科学健身形成良好的进取养生心态,乐观豁达的健康心态,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为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幸福度过晚年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指肌体的强健和没有疾病,而且是指心理上的和谐完善,即个体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更为重要。那么,怎样衡量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呢?笔者认为,对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可以从个体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状况、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19.
时晓梅 《科技信息》2012,(19):210+205-210,205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得出我国儿童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采用逻辑分析法对其原因加以说明。研究表明:一般孩子的自卑心理是由于缺乏成功经验;消极的自我暗示;生理缺陷及恶劣的生活环境所引起。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有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含义和内涵、体操课程的概念和内容及体操动作的特点的研究。结果发现:体操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提升思想道德、提高文化素质、发展身体素质的和塑造健康心理的功效,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