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第四纪湖相介形类组合古气候与古环境意义研究现状基础上,初步研究了洞庭湖湘阴近岸介形类现生种分布与生态特征.国外在第四纪湖相介形类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而国内该方面工作仅主要集中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其它地区鲜见.国外在详细介形类现生种生态调查基础上,建立基于其的环境参数转换函数,并在第四纪古气候与古环境定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生种生态调查依然薄弱,主要表现在1)仅主要集中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其它地区还很少;2)生境数据绝大多为定性或半定量,很少定量;3)很少按季节采样.洞庭湖湘阴近岸包含3个属种,分别为未定种、Metacypris bellareticulata及Darwinula sp.,它们的生态要求为电导率240μs/cm,溶氧量10.45 mg/L,p H值8.1,水深0.5-1 m,水温10℃. 相似文献
2.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
为深入探讨渤海莱州湾晚第四纪介形虫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孔、GK111孔、GK95孔、GK59孔、GK74孔、GK79孔和GK89孔中介形虫化石样本的实验处理和数据统计,结合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对钻孔中介形虫的群落结构进行属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介形虫群落可以划分出3组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化石组合,第I化石组合带主要以Sinopontocythere subjaponica、Loxoconcha ocellata和Limnocythere dectyophora等为优势种,沉积环境为潮上带-潮间带环境;第Ⅱ化石组合主要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Pistocythereis bradyformis和Neomonoceratina dongtaiensis等海相种组合为优势种,沉积环境潮间带至潮下带环境;第III化石组合带主要以Candoniella albicans为优势种,沉积环境为河流漫滩至潮上带环境。 相似文献
3.
潮汕平原晚第四纪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潮汕平原第四系一些钻孔的沉积相,孢粉学及^14C年代分析,论述了韩江,榕江及练江三角洲的古环境演变,认为有过两次以上的海侵期,而主要的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的发育可分为前三角洲期,古三角洲期和现代三角洲期,这些古环境的演化与南海的δ^18O曲线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贵州贞丰晚二叠世晚期的介形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维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8(2):236-249
本文描述了贵州贞丰晚二叠世长兴组介形类化石计15属26种(包括新种8个)。这一介形类动物群与北美及我国浙江长兴等地二叠纪地层所产介形类相似,其中二叠纪的特有属种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贞丰二叠系与三叠系沉积连续,介形类化石的研究为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划分提供了重要的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5.
6.
郝维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9(2):249-256
本文首次报道了贵州遵义晚二叠世长兴组介形类化石,计14属24种(其中4新种、4未定种)。这些介形类化石的发现,不但为该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而且对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研究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西渭南宋家北沟新近纪/第四纪三门组介形类化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陕西渭南宋家北沟露头剖面的实测,详细描述了新近纪/第四纪三门组的岩性地层及介形化石的垂向分布特征和化石组合划分,鉴定出介形类化石12属27种,识别了线星介-骊山介组合(Lineocypris-Lishania Assemblage)及土星介-小玻璃介组合(Ilyocypris-Candoniella Assemblage).通过介形类化石电镜扫描观察,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介形类化石做了壳体表面纹饰研究,划分出多边形近圆网纹纹饰、圆窝形网纹纹饰、锯齿形网纹纹饰、线条状条纹类型、指纹状条纹类型和斑点状纹饰6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从孢粉推测上海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植被、环境演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上海地区斜土路2号孔晚第四纪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了晚第四纪8个孢粉组合带,并结合邻近钻孔孢粉研究资料,恢复了该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六个阶段,这种气候波动不仅与世界性气候变化一致,而且其波动曲线也与海平面变化相吻合,从而为本地区进行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可靠的证据,为本地区晚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丰富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淀山湖地区晚第四纪孢粉及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玉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245-250
通过对淀山湖地区赵巷4井、淀峰1井等晚第四纪地层孢粉研究,划分出6个孢粉组合带,反映本地区植被演替与气候波动的6个阶段.自古至今依次是:第一阶段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暖湿润(Q3^3-2);第二阶段稀疏的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冷而稍湿(Q3^3-3);第三阶段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一草原,反映气候温和略湿(Q4^1);第四阶段以常绿栎类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反映气候热暖潮湿(相当于大西洋期,Q4^2);第五阶段以栎、松、禾本科、水龙骨科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暖略干(相当于亚北方期,Q4^2后期);第六阶段以常绿栎类、落叶栎类、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反映气候温暖湿润(相当于亚大西洋期,Q4^3).这种气候波动与世界性的气候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黄河源地区晚第四纪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叔鹰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
在野外考察和14C测年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黄河源地区的环境变迁。确定了在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和全新世三个时期冰川、冰缘现象、湖泊、河流、植被和土壤的基本状况。最后讨论了近代环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被人重视,生物监测方法得到广泛关注,介形类因具有可反映环境污染且分布广泛等特点被应用于环境监测与评价。本研究详细总结介形类的3种常见毒性实验具体步骤及适用对象:介形类经典急性毒性实验通常用于水体环境安全监测;6 d免培养/免维护直接接触实验用于土壤、沉积物等固体介质毒性研究;14 d慢性毒性实验较多用于道路粉尘毒性安全评估。系统分析国内外利用该生物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介形类死亡率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明确其对毒物具有较强敏感性,可作为一种良好环境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2.
典范对应分析是一种直观反映动物群落、属种分布与环境因子间关系的直接排序方法,已在生物界及生态环境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调查西藏地区介形类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2012 年对藏北南部49 个不同水体表层沉积物中的介形类进行调查研究,获得介形类10 属22 种,其中Limnocythere dubiosa、Ilyocypris bradyi 和Candona candida 在49 个样点中出现频数分别达19 次、13 次和9 次,是藏北南部地区的常见种.介形类的生存环境同其水体的物化性质(pH 值、电导率及组分等)有重要关系,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对藏北南部地区49 个样点的22 种介形类与8 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介形类分布与8 个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均在80%以上,表明该地区不同水体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介形类分布的影响很大,水体的8 个环境因子中对介形类分布影响最大的是电导率、pH 值及亚硝酸盐含量.从物种分布看,Eucypris rischtanica、Leucocythere dilitata、Cypricercus moguntiensis 和Limnocytherellina kunlunensis 4 个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强.Leucocythere postericosta、Limnocytherellina bispinosa 和Candona houae 3 个种与电导率和亚硝酸盐含量明显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大,它们的高频度出现指示水体电导率及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在藏北南部地区的常见属种中,Limnocythere dubiosa 的分布与pH 值明显正相关,是水体高pH 值良好的指示生物,而Ilyocypris bradyi 和Candona candida 则对水体低电导率有着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90 年代前内蒙古高原环境演变研究的成果,分析并总结了90 年代以来的研究新进展,认为在沙漠成因与时代、沉积环境分期、内陆湖与环境变迁、季风尾闾波动、全新世环境重建及农牧交错带环境变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内蒙古高原环境演变研究,将会围绕区域分异的边缘地带,以湖泊和沙漠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开展,将主要以中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环境重建、提高空间分辨率及加强预测研究为主要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4.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
通过对潍坊北部第四系钻孔GK89、GK79、GK74、GK59岩心中192个微体古生物样品进行分析,其中在66个样品中获得丰富的有孔虫化石,鉴定出17个属40个种,以广盐度Ammonia beccarii为优势种,其次有Ammonia annectens、Elphidium(多种)、Protelphidium、Cribrononion gnythosuturatum、Nonionella、Quinqueloculina等属种,形成广盐性化石组合。根据有孔虫属种、丰度、分异度在垂向上的分布进行沉积环境分析,划分出陆相、海陆过渡相及海相,识别出3个海侵层,对应该区更新世以来的3次海侵,自上而下分别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垦利海侵、广饶海侵和晚沾化海侵同期。该研究对于潍坊北部第四纪海侵及环境变化,尤其是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介形类作为评估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被广泛关注。在对介形类关于重金属污染敏感性研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重金属污染对介形类存在毒性作用;对从介形类的野外采集到室内培养工作做了详细介绍;总结对比了利用介形类的3种常见毒性实验方法的具体步骤及其优缺点,特别是低成本、操作简易的6 d免培养/免维护接触毒性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收集,发现介形类毒性实验能够在毫克每升(mg/L)或微克每升(μg/L)水平上检测金属和参比毒物的毒性,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可行的生物检测程序,可用于污染水的常规监测、工业废水安全评估、土壤和沉积物毒性研究。提出了利用介形类评估重金属污染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重金属污染的生物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西临汾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多闻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7(6):738-746
本文通过对山西南部临汾盆地一些露头剖面的观察,通过对LK10孔钻孔剖面的岩性,粘土矿物、地球化学、孢粉等古环境标志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临汾盆地自上新世至晚更新世时期的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广州地区南北2个不同沉积地貌区的钻孔进行孢粉分析,结合测年和沉积信息,分析了广州所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在晚更新世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经历了偏冷干-偏凉干-暖湿-热湿-偏凉干-冷干的变化过程,末次冰期对本区具有明显影响,使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孢粉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全新世气候明显转暖湿,整体上以暖湿为主,但出现了一些小的气候波动事件,最明显的是在2 250 a BP 前后偏凉干的变化;该区在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各经历过一次海侵,两孔反映的气候期和海平面变化较为一致,气候和海平面变化也有很好的对应。两孔在地层、沉积相和孢粉特征上的差异是地理位置、沉积环境和基座地貌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四纪以来环境演变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兰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4)
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国际上对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首先集中在第四纪,特別是最后冰期以来,即更新世末期和全新肚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环境演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现代环境中正在进行着的自然过程是上述时期一系列演化过程的继承和发展,许多现代环境的特征,只有历史地认识才能得到全面的理解;而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若尔盖高原第四纪环境演变概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茂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
若尔盖高原夷平面的塑造过程经历了 个相当长的时期 研究表明:1 新第三纪是主要塑造期 第四纪是高原边缘夷平面的破坏解体期 又是高原腹地继续夷平 熟的时期 高原腹地夷平面的构造解体为侵蚀—堆积所补偿2 第四纪高原湖泊历经兴衰.目前则处于衰亡时期3 气侯经过四次旋回波动 目前气温可能处于颤动下隆的晚期阶段.4 生态环境从多方面显示了它脆弱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汉平原北部蔡垱西剖面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孢粉等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约1250年以来环境演变历史。通过沉积物的野外观察、粒度数据分析及剖面所处地貌部位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剖面沉积物主要为汉江等周围水系洪水带来的泥沙泛滥至低洼平原区,并以近乎停滞的低缓流速沉积而成,所以沉积物以细粒的黏土质粉砂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