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杯[4]芳烃与1,2-二溴乙烷反应合成1,3-二溴乙氧基杯[4]芳烃衍生物(化合物1),化合物1分别与乙醇胺和S-(+)-4-甲基-2-氨基-1-戊醇反应,较高产率地合成了含氨基醇片段的杯[4]芳烃衍生物(化合物2)和含手性氨基醇片段杯[4]芳烃衍生物(化合物3).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和ESI-MS等表征证实,其结构为1,3-二取代模式且为锥式构象.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杯芳烃中引入硫、氮原子可以改善普通杯芳烃的配合性能.在弱酸的催化下,使用硫杂杯[4]芳烃四酰肼衍生物3与芳醛衍生物4反应, 高产率地合成了新型的含酰胺和席夫碱单元的硫杂杯[4]芳烃冠醚衍生物5,所合成的新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元素分析、ESI-MS等证实.同时探讨了新型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5与系列α-氨基酸的配合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硫杂杯芳烃冠醚对氨基酸分子表现出有效的配合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以26,28-二甲氧基杯[4]芳烃为原料,经Fries重排反应,选择性地合成了杯[4]芳烃酚羟基对位的二酰化产物:11,23-二己酰基-26,28-二甲氧基杯[4]芳烃,收率最高可达58.4%。通过^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叔丁基杯[4]芳烃与氯代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较低,研究很少.通过微波辐射,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和1,2-二氯乙烷为原料,高效率地合成了25-(2-氯乙氧基)-26,27,28-三羟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IR和1H NMR对标题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新型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研究杯[4]芳烃衍生物,并为后续衍生化反应制备中间体,用对叔丁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利用一步法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再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与碘乙醇的反应,得到了对叔丁基25,27-二羟基-26,28-二羟乙氧基杯[4]芳烃,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6.
杯[4]芳烃磺酸钠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步法合成水溶性杯[4]芳烃磺酸钠,先合成对叔丁基杯[4]芳烃,再脱去叔丁基生成杯[4]芳烃,最后台成杯[4]芳烃磺酸钠.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杯[4]芳烃磺酸钠的电化学特性.结果发现,杯[4]芳烃磺酸钠在NaAc—HAc水溶液(pH=4.0)中,当电位扫描范围为0.3~1.0V(vs SCE)之间时,可观察到一个对应于酚羟基氧化的不可逆峰,氧化峰电位在0.83V(vs SCE)左右,且随扫描速率不同而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硫酸二甲酯为烷基化试剂与杯 [4 ]芳烃反应 ,合成了 2 5 ,2 6 ,2 7 三甲氧基 2 8 羟基杯 [4 ]芳烃 ,通过1HNMR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所选合成条件下 ,标题化合物的最高收率可达 6 2 % .  相似文献   

8.
杯[4]芳烃经醚化、氨解得到了含酰肼基团的中间体3,在PEG-400存在下,肉桂酰氯与3反应获得了含肉桂酰基的杯[4]芳烃衍生物4;4-经基肉桂酸与氯甲酸乙酯形成的混合酐与3反应,得到了相应的化合物5。用^1H NMR,^13C NMR及IR对4,5进行了结构表征,用MS对4进行了结构确证。DPPH·法测定4,5清除有机自由基活性的结果表明,4,5的自由基清除率约为19%,比杯[4]芳烃母体及肉桂酸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杯[4]芳烃为原料,溴代正丁烷为烷基化试剂合成了25-羟基-26,27,28-三丁氧基杯[4]芳烃,以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杯[4]芳烃1.0 g,Ba(OH)2·8H2O 1.12 g,BaO 0.54 g,溴代正丁烷9 mL,以DMF 25 mL做溶剂,在室温下反应12个小时, 25-羟基-26,27,28-三丁氧基杯[4]芳烃的产率最高可达44.5%.  相似文献   

10.
以杯[4]芳烃和对叔丁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了对[(对叔丁基苯基)-偶氮基]杯[4]芳烃,通过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向杯[4]芳烃下沿引入不同基团,合成得到四种杯[4]芳烃衍生物(2,3,4和5),并采用NMR、ESI-MS和EA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同时培养得到化合物2,3和4的单晶,解析出晶体结构,发现在化合物3和4的晶体中同时存在杯[4]芳烃的两种主要构象:锥型和部分锥型.通过分析研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当下沿的保护基团具有适度大的尺寸时,就能够阻止苯环的翻转,并且提供足够的空间.当杯芳烃从溶液中析出时,第四个苯环随机地定位,从而使得两种构象并存于同一晶体中.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合成了下沿含缩氨脲基和席夫碱基的新型桥联杯[4]芳烃衍生物,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证其结构;测定了新型桥联杯[4]芳烃衍生物对金属阳离子和氨基酸分子的两相萃取性能,结果表明新型主体分子通过多官能团的协同作用具有较好的配位性能。  相似文献   

13.
A new type of calix[4]arenes containing amino acid ester derivatives has been synthesized. Their1H NMR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Metal ion extraction experimental has shown that calix[4]arene amino acid esters (2a, 2b) possess good extraction efficiency for transition metal ions (Cu2+, Ni2+, Zn2+) and poor extraction efficiency for alkali metal ions (Na+, K+).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Ziqang Science Found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 Biography: MENG Ling-zhi(1947-), fe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双头基多氟烷基两亲杯[4]芳烃化合物1和2,利用表面压一面积(π-A)等温线、压缩/扩张循环等温线与膜稳曲线研究了他们在空气/水相界面的成膜性能,并用紫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组装的LB膜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在空气/水相表面均能很好的形成稳定的Langmuir膜,取代基碳原子数的增加使得化合物2的Langmuir膜单分子面积增加,崩溃压相应减少,组装的LB膜均为H-聚集体,结构均匀,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Two new tetraamides bridged calix[4]aren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1,3-bis-chlorocarbonylmethyl p-tert-butylcalix[4]arene with 1,2-bis (2′-amino-2′-methylpropanamido) benzene or 1,2-bis (2′-amino-2′-methylpropanamido)-4,5-dichloro benzene, respectively. The new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1H-NMR, MS-FAB, and elemental analysis; macrocyclic polyamine.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072029) Biography: Xiao Yuan-jing (1974-), male, Doctor, research directio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抗紫外抗氧化性能为一体的功能有机物,设计合成含席佛碱片段的杯[4]芳烃衍生物4,用1HNMR、13C NMR、IR及MS((Maldi-Tof))表征新化合物的结构.研究4在波长280~400 nm范围内的紫外光谱,用DPPH.法测定4对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4在325 nm处有明显的紫外吸收,有抗UVA活性;它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34%,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实验还发现,4的中间体5,11,17,23-四叔丁基-25,27-二羟基-26,28-二(酰肼基甲氧基)杯[4]芳烃3对自由基清除率很高,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为原料,通过傅氏去烷基化及亲核取代等多步反应,成功地将噻二唑结构单元引入到杯芳烃的下缘,得到下缘二取代的杯[4]芳烃衍生物25,27-二[2-(5-甲基噻二唑基)硫代乙氧基]-26,28-二羟基杯[4]芳烃(化合物D),并通过1H NMR,IR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借助荧光光谱初步进行了该化合物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性能的测试,发现在所有受试离子中只有Mn2+可以使化合物D位于410 nm的荧光吸收增强,即化合物D可以选择性识别M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