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不同程度的临床抑郁症患者和与之匹配的健康人为被试,采用宏表情识别测验、短暂表情识别测验和微表情识别测验3个研究范式,分别从宏表情、短暂表情和微表情3个方面考察被试识别表情及微表情的能力,探究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之间表情及微表情识别的差异.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表情识别正确率普遍低于健康人,微表情识别绩效低于宏表情,并且表情及微表情的识别绩效与HAMD抑郁量表得分存在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临床抑郁症患者的表情加工缺陷不受表情呈现时长的影响,对表情及微表情的识别绩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抑郁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现年54岁的美国纽约心理学教授马克·萨勒姆被人誉为"读脑大师"。他就像一台活的"测谎机",能够靠别人身上最细微的表情和动作识别出他们有没有撒谎。萨勒姆通过倾听声音,就能算出别人口袋里有多少钱币;纽约警察局对他奉若神明,多次请他向警察们传授如何识别嫌犯撒谎的技巧。最近,萨勒姆在其新书《大脑游戏》中,首次详细地披露了他惊人"读脑术"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木子 《科学之友》2007,(23):22-23
现年54岁的美国纽约心理学教授马克·萨勒姆被人誉为"读脑大师".他就像一台活的"测谎机",能够靠别人身上最细微的表情和动作识别出他们有没有撒谎.萨勒姆通过倾听声音,就能算出别人口袋里有多少钱币;纽约警察局对他奉若神明,多次请他向警察们传授如何识别嫌犯撒谎的技巧.最近,萨勒姆在其新书《大脑游戏》中,首次详细地披露了他惊人"读脑术"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微表情     
《世界科学》2008,(6):48
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的脸部会产生一种肉眼无法察觉到的“微表情”micro—expression),这种“微表情”通常只有1/20秒的时间,当事人自己一般不会有感觉。  相似文献   

5.
“逐臭之夫”当“神探” 被《诗经》称为“营营青蝇”的苍蝇一族,历来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与惩治邪恶的刑事科学自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法医学家却召来它们,使其成为侦察科学中的“神探”。请看以下案例。 1984年,美国加州大学一女生遇害,现场全无线索,只有请法医昆虫学家出马。  相似文献   

6.
想象你从父母那里得到梦寐以求的礼物.拿着礼物时你脸上会浮现出什么表情?不小心踩到路边的狗屎呢?你的表情有没有变化呢?毫无疑问.你能意识到特定的面部表情是与特定的情绪相对应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现在都能通过周围人的面部表情识别他们的情绪状态。但是设想一下,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在英国《卫报》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夺人眼球的文章,称一组世界级的神经学科学家开发出了一项影响深远的读脑术,它可以深入地分析人脑,从而在一个人行动之前,就可以读懂他的意图。据该文介绍,“开发出这项技术的研究小组使用了高分辨的大脑扫描设备识别大脑活动模式,随后把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没有进过理科专科学校的普遍读者,却不乏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曾天真地想,要是能将数、理、化、生、天文、地理等等一切科学都贯通该多好啊。但由于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是不可能的。在许多学问面前,在懂得一般的科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而知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主流趋势,这是可能的。我发觉,在浩如烟海的书籍杂志中,《世界科学》满足了我的这一要求,我读《世界科学》连续有10年了。读了《世界科学》以后,觉得它把我引进了一个不平凡的科学世界。因为它是在认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刚一听说《2012》上映的消息,就在网上找到一个下载版:粗粗看了几眼,心说这算个什么玩意!等别人再谈及《2012》,心里就是一副不屑的样子,心说这种破片子有什么可看。幸亏被人指出真相,猜测我看的那部所谓的《2012》是个假货。后来我估摸着。那是某个小公司知道人家要拍《2012》,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美国《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该刊以出版专辑这种特别的方式进行了庆祝活动,引领读去思考“什么是我们还不知道的”科学之谜。据《科学》编辑部的介绍章,他们先是请编委会、编辑人员和读提出能反映重要知识空白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是科学家们试图在今后25年内加以回答,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能够识别人类的感情变化吗?的确,这一点对于实现计算机与人类的交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经研制出这种能够识别人类感情的计算机。它能够通过光读入或扫描来识别人的简单表情,例如喜、怒、哀、乐、悲、恐、惊等等。不过,目前计算机还仅限于能够识别特别夸张的表情,例如大笑、大怒、大哭、大惊等,而对于淡淡的表情还不能识别,例如微笑、微嗔、啜泣和暗暗吃惊等。因此,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试图利用其他的感情标志,例如呼吸、心律、体温、血压、冒汗、毛细血管的扩张等,让计算机通过这些参数来推断人的感情变化…  相似文献   

12.
纪念达尔文。唐恩也许是最好的地方,他在这里走过了将近40年长长的岁月,拥有了10个子女,写出了《物种起源》、《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人类起源和性选择》等伟大的著作。去世时。他曾要求家人将他葬在这里,可最终却葬在了金碧辉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听不到了沙径的鸟鸣。现在.这个三层的白色楼房仍然安静地坐落在小山谷里.只是门口的沙石小路变成了柏油路.游人不多,刚好适合缅怀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3.
知力之友     
我是在校的一名大二的学生。去年来到大学校园,我在学校阅览室认识了《知力》。当时吸引我的栏目是“古文明巡礼”系列,世界各国那不同的历史,风俗文化,风景名胜,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我的心。另外,我是一名科幻迷,“科幻世界”这一栏目,更加拉近了我和《知力》的距离。 在一年的阅读中,我发现《知力》的质量在提高。今年的前几期,书中介绍纯科学的文章篇幅较长了些,读起来有些枯燥。后几期同样是介绍科学知识,短小精悍的内容却非常吸引人,慢慢地,我对其他栏目兴趣也大了起来。每一期通常要读好几遍。真心希望增加篇幅后的《知力》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4.
对于呈味物分子结构的研究,历来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下《呈味物分子结构变更时的味道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15.
近读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生命沉思录》一书,再次体味学术大师后无来者的旷世学养,以及一个真正智者的人生千虑。每读季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重回课堂的感觉,让你无法不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相似文献   

16.
奕江 《科学之友》2013,(2):82-83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正能量、失独家庭、鹰爸、元芳体、表哥、莫言热、弹性延迟、甄嬛体、骑马舞、中国式过马路等词入选。其中,"甄嬛体、元芳体"的流行分别源自于两部电视剧《甄嬛传》和《神探狄仁杰》的播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部电视剧引发了怎样的文化潮流;这种文化潮流的背后,又折射出了哪些社会现象。甄嬛体《甄嬛传》是一部网络小说改编的充满了文艺气息的后宫戏。通彻的道理、细腻的内容、典雅的语言引起人们的热捧。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捉妖记2》的热映,可爱的小妖王"胡巴"又回到了观众们的视野中,那灵动的小胳膊小腿,那呆萌的小表情,瞬间俘获了大批迷弟迷妹们的心。不仅如此,影片中其他形态各异的妖怪和梦幻多变的美丽场景,也为本片增色不少。那么,这些千奇百怪的"妖"和并非实景的奇幻场景是如何诞生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其中的奥秘吧!  相似文献   

18.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普遍存在情绪面孔识别和理解的缺陷,是导致其社交/沟通障碍的核心来源.本研究选取了82名年龄在2~7岁的儿童,包括自闭症(ASD)儿童31名,典型发展(TD)儿童51名,基于多重因素混合设计实验,探索影响ASD儿童情绪面孔识别的主要因素及其交互作用;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分析ASD儿童情绪面孔识别的注视特征及加工模式,以及其对情绪面孔识别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类型、表情类别及表情强度对识别正确率具有主效应,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并共同影响ASD儿童的情绪面孔识别能力;同时情绪面孔识别正确率及反应时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ASD儿童对动态表情的识别能力显著优于2D和3D静态表情,具有动态加工优势.与TD儿童相比,ASD儿童存在特异性情绪面孔加工方式,对面孔区域的平均注视点及注视时间偏低,并且多关注嘴部及无关背景信息、较少注视眼睛等特征区域,倾向于局部特征加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表情材料、表情类别、表情强度及被试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共同作用并影响ASD儿童的情绪面孔识别能力,并且具有动态加工和嘴部注视的优势效应;动态表情更符合真实生活情境,可以作为情绪面孔识别干预的有效训练材料;特异性的面孔加工方式及眼动特征有助于理解ASD儿童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并可以辅助ASD儿童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中的“三”是包容一切的数字,“三位一体”也就成了古典小说创作的一个宗旨,将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巧妙地综合起来。试以四大经典小说为例,编录各家学者观点略述。《西游记》唐僧的三个徒弟,即悟能猪八戒、悟净沙和尚、悟空孙行者,合起来便是一个“人”的整体。其中,悟能代表“人”的身与精,悟净代表“人”的意与气,悟空代表“人”的心与神。故身、意、心为一体,精、气、神亦为一体。三者既对立又互补。孙悟空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其生命的经历分作三个阶段:一是“心正齐天”,从称美猴王到做齐天大圣,可谓动地惊天;二是…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目前虽有多种假说,但还没有一种学说能比较圆满地说明问题。本刊创刊号刊登的戴文赛、胡中为的《论太阳系的起源》一文,提出一个新学说,将太阳系起源演化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本期《太阳系起源的一些新学说》一文,就最近几年国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说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内容丰富,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