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粘胶纤维成形过程的稳定性与工业化生产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粘胶纤维成形过程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成形过程中丝条的成形质量不稳定往往是由于单丝存在某种缺陷造成的,这些缺陷导致单丝断裂,出现胶块,甚至使整个丝条断裂,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粘胶纤维形成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粘胶纤维成形过程的稳定性与工业化生产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粘胶纤维成形过程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成形过程中丝条的成形质量不稳定往往是由于单丝存在某种缺陷造成的,这些缺陷导致单丝断裂,出现胶块,甚至使整个丝条断裂,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粘胶纤维形成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速纺丝沿纺程的纤维成形过程,作者研制了测试装置。利用附有热外补偿的、灵敏度为0.2微应变/毫克的高灵敏应变张力头测量了单根粘弹丝条的张力分布。用研制成的高灵敏温度传感器在改进后的零位平衡测试方法下获得了沿纺程的精确的丝条温度分布。发现,3,500米/分高速纺丝纺程上离喷丝板约120厘米处,丝条温度从82℃回升到91℃,并大致维持在该温度直至上油嘴。这是纺丝线上应力诱导取向结晶的证据。开始应力诱导结晶时的应力值为6×10~2牛顿/厘米~2。为表征熔融纺丝过程的回化程度,引入了“纺丝微分模量”E_d(x)=λ(x)dσ(x)/dλ(x);σ(x),λ(x)分别为离喷丝板x厘米处的丝条应力和相对于喷丝板的拉伸比。  相似文献   

4.
非均匀壁厚产品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采用传统的成形方式有较多的局限性.以转向油泵定子为例,对典型非均匀壁厚产品的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定子温挤成形的工艺方法.首先,对挤压成形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建立了定子挤压成形过程的刚粘塑性有限元模型,利用模拟软件对挤压工艺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成形工艺参数,分析了锻件在成形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提供了锻件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场、速度场的分布,为指导其他非均匀壁厚锻件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自动络筒机取代普通络筒机是大势所趋。本文分析对比了二种络筒机络纱质量的差异,对粘胶纱在自动络筒机的工艺配置、纱线质量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的络筒工艺。  相似文献   

6.
主要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和比较定理,得到了脉冲切换系统关于两个测度实际稳定性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所指引的道路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苏俄本应顺着新经济政策所指引的方向,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但由于理论的分歧,加之城乡关系的错综复杂、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新经济政策推行不久就被废止了。  相似文献   

8.
补强粘胶基碳纤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Ray衍射、小角X-Ray散射、SEM等方法对补强处理前后的RCF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补强后的RCF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结晶度增加,表面缺陷减少.  相似文献   

9.
采用X-ray衍射法通过分析不同处理阶段纤维结晶及取向衍射曲线的变化,研究了粘胶纤维在制取碳纤维过程中晶区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编织过程中纱线的断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为了在众多难以确定的可能因素中确定影响棉毯毛纱断头率的因素 ,应用数理统计中相关分析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实验及生产实践表明 ,这一数学方法在确定断头率影响因素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改造后的一步法封头无胎冷旋压机的工作原理,并着重分析了主轴下降后对封头成形的影响,导出了主轴下降量对封头曲率变化近似关系式,使封头形状精度的控制得到较满意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介质非协调转动将产生裂缝的思想,运用断裂力学、弹性力学相关理论,提出了煤岩冲击破碎的几何准则,用来分析预测煤岩的冲击破碎趋势,并在实验中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3.
在话音插空(TASI和DSI)系统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音的首部剪裁、中部剪裁和尾部剪裁现象。这种剪裁现象如果不能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就会影响话音的质量和可懂度。因此,掌握剪裁现象对话音质量影响的规律,尽可能地把这种影响控制在人们觉察不出的范围内,是话音插空技术中一个主要研究课题。本文给出了一个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话音突发首部剪裁实验的方案。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试图给出汉语普通话语音首部剪裁对话音质量和可懂度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我党在建国前夕,曾设想经过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再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建国不到三年就改变了原来的设想,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终止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建设。这是由于意识形态、现实、历史、目标、国际、毛泽东个人认识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合力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