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胀裂缝扩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全寿命进行评估,研究了保护层混凝土锈胀裂缝的扩展及过程.基于保护层混凝土锈胀开裂前后的变形协调条件,并考虑箍筋对混凝土锈胀裂缝扩展的影响,建立了有箍筋和无箍筋条件下混凝土保护层锈胀裂缝宽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锈蚀率介于0~10%条件下,所建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保护层混凝土锈胀裂缝的扩展.  相似文献   

2.
锈胀裂缝宽度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耐久性评估的重要参数,基于裂缝开口部位的变形协调与混凝土的锈胀效应等特性,将裂缝宽度区分为几何位移与应力位移两部分,构建了裂缝宽度预测模型,且讨论了δ及η系数取值。为了探究不同因子对锈胀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分别进行了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锈蚀产物膨胀率对锈胀裂缝的影响非常大;钢筋直径及保护层厚度对裂缝扩展宽度的影响非常小;而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可近似取为零。  相似文献   

3.
锈胀裂缝宽度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设计评估的重要参数。通过加速电腐蚀试验。深入探讨了裂缝宽度与锈蚀程度、保护层厚度等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并进行了理论模型有效性的验证及分析。考虑工程运用的适用性,基于模型分析及试验研究结果给出了锈胀裂缝宽度的简化实用计算式。  相似文献   

4.
氯盐侵蚀引起的钢筋锈蚀是引发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胀开裂的主要原因.总结归纳了氯盐侵蚀下的钢筋锈蚀产物分布、钢筋锈蚀引起的作用在混凝土保护层上的锈胀力,以及由锈胀力作用造成的混凝土保护层表面开裂等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将混凝土视为均质材料的简化模型并不能准确模拟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行为,今后的研究应着重于建立混凝土的细观分析模型.自然环境下的钢筋锈蚀产物分布形态不唯一,二维模型与实际工程中的三维构件存在较大的差异;人工气候环境引起的钢筋非均匀锈蚀与自然锈蚀间的差异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评估使用方形钢筋的民国钢筋混凝土历史建筑的耐久性,对其锈胀开裂寿命的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9个民国钢筋混凝土历史建筑的混凝土构件进行现场检测分析,获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等数据,并据此对原有的碳化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然后,对民国方形钢筋进行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测量其临界锈蚀深度.结果表明:计算民国时期钢筋混凝土的碳化系数时,需引入修正系数1.16;针对圆形钢筋的临界锈蚀深度计算方法不适用于方形钢筋.民国钢筋混凝土历史建筑的锈胀开裂寿命基本为55~80 a.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探讨在施工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结构都是存在裂缝的,文中分析了铜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微观机理与原因,分析了钢筋的腐蚀及其对裂缝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裂缝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先 《科技资讯》2005,(23):37-38
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全面总结了钢筋混凝土常见裂缝的产生原因,并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是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泵送商品混凝土得到广泛应用之后,混凝土均质性有了很大改善的同时,裂缝控制技术难度大大增加了。本文主要针对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民建中的形成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剖析,并提出了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应对措施及裂缝处理的建议,具有一定实际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模光纤和基于差分脉冲对(DPP)技术的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BOTDA)对表面已有2条宽度分别为0.5和0.1mm、间距20cm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梁在一定荷载下裂缝的扩展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将一根直径250μm的裸光纤环绕4道跨过相同裂缝,并采用不同的胶黏剂全面黏接,研究了胶黏剂粘贴效果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梁中部加载10kN的静态荷载使裂缝扩展,将BOTDA的空间分辨率设为5cm,采样间隔设为1cm,经初步的信号处理,即可获得混凝土表面裂缝扩展的应变分布的明显变化.测量结果表明,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较小空间采样间隔的DPP-BOTDA能比较准确地测量混凝土连续梁表面比较密集的裂缝受压扩展情况,测量结果基本不受胶黏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结构锈裂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钢筋锈蚀引发混凝土锈胀开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试验分析、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成果.采用试验观测混凝土锈裂过程是直观研究手段,但是仅根据有限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经验公式的普遍适用性还存在问题.混凝土锈胀开裂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理想圆柱体钢筋混凝土试件在均匀钢筋锈胀力作用下的锈裂行为,但对于钢筋非均匀锈蚀、受荷载作用的情况,还尚未建立完善的理论预测模型.将获取的钢筋锈蚀非均匀分布的实际情况,作为有限元分析的位移荷载输入,可对非均匀锈蚀混凝土构件锈裂过程进行模拟.钢筋/混凝土界面铁锈填充区的定量研究、钢筋非均匀锈层分布模型、荷载与钢筋锈蚀对锈裂的共同作用情况以及箍筋对混凝土锈裂过程的影响等方面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影响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综合的、系统的。本文从内在、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分析了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及五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影响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综合的、系统的。本文从内在、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分析了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及五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裂缝特征是反映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制作了37片不同钢筋类型和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梁,通过外加电流的方法使其加速锈蚀,并通过电流强度、通电时间控制其锈蚀率.讨论了试件在静载试验中的裂缝开展过程及特点.通过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相关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钢筋锈蚀率与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宽度的关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锈蚀率较小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特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同;而锈蚀率较大时,裂缝间距变大,宽度增加.该结果可用于锈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安全鉴定时,发现裂缝是各种质量问题中常见的现象。而建筑物的破坏往往始于裂缝。因此,对裂缝进行分析、鉴定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是安全鉴定工作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愈合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电化学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试验装置,采用多孔混凝土模拟带裂缝的混凝土,以质量增加量、透水系数及声速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不同空隙率的多孔钢筋混凝土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空隙率对电化学沉积早期愈合效果影响较小;电流密度与电解质浓度越高,电化学沉积速率越快;多孔混凝土的透水系数越小,声速越大,但生成的Mg(OH)2晶体片状尺寸较大,厚度薄,且排列松散.多孔混凝土模拟裂缝可有效地反映电化学沉积法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配置表层钢筋的混凝土梁的开裂性能,对8根配置500 MPa钢筋的矩形混凝土梁进行了受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中配置表层钢筋能使平均裂缝问距减小30%~50%,使短期最大裂缝宽度减小29%~70%.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表层钢筋对混凝土梁平均裂缝间距和平均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并在我国规范GB 50010-2002裂缝宽度计算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表层钢筋的短期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根据所提出公式计算的结果能够较好地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广再生混凝土在我国土木领域的工程应用,用再生粗骨料全部替代天然粗骨料,设计制作了10根钢筋再生混凝土矩形截面试验梁(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RC20~RC30,配筋率:0.83%~1.29%),并对其受弯抗裂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静力受荷破坏过程。结果显示,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受荷破坏过程可划分为线性工作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破坏形态均表现为延性破坏。同时分析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率对试验梁开裂荷载与平均裂缝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规范》计算的平均裂缝间距小于试验实测值,而开裂荷载计算值明显大于试验实测值。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筋再生混凝土受弯梁开裂荷载及平均裂缝间距的建议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电杆产生纵向裂缝的机理,并采用钢纤维来抑制或限制电杆纵向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电杆纵向裂缝控制措施的试验研究;还对钢筋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电杆试件进行了抗冻性和抗腐蚀性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对工程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裂缝扩展的CTODc准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最大尺寸为70cm×70cm×20cm的楔入劈拉试件进行了混凝土断裂试验。结果表明,当试件高度达40cm以上时,所测得的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riticalCrackTipOpeningDisplacement)CTOD_c值与试件尺寸无关。因此,采用CTOD_c从准则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