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口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CO2、CH4、N2O等气体的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温室效应,预期本世纪的全球变暖较20世纪更为强烈.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本世纪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将可能导致我国北方干旱趋势仍将延续.南方雨量增加特别是暴雨和台风的增加,会使洪涝灾害扩大加剧.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海岸带灾害主要是风暴潮呈现加剧趋势、农林病虫害、滑坡与泥石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灾害也将发展,唯寒冻灾害可能大幅度减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及科学界应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研究自然灾害分布特征对自然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收集并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00—2018年的自然灾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灾害类型,然后分别从灾害发生频次、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方面揭示了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各类灾害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洪水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其次是干旱、地震、风暴和流行病.2)从时间分布来看,20世纪初期是自然灾害的多发期,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灾害死亡人数大幅波动减少,经济损失呈现不同幅度增长.3)从空间分布来看,南亚区和东南亚区灾害发生最为频繁,主要灾害构成为洪水和风暴;中国灾害经济损失数值最大、死亡人数最多,主要致死灾种包括流行病、干旱和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是塔吉克斯坦,其绝对经济损失较低,但占国民生产总值比值最大.4)年代际灾害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因灾死亡人口分布较为集中,近年来受灾严重区域有向北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3.
欢迎大家来到超级辩论赛现场!这几年,地球得的毛病越来越多,什么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各种自然灾害也是“千年一遇年年遇”,真是病的不轻嘛!  相似文献   

4.
高蕾 《河南科学》2018,(1):113-117
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为准确把握我省各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在2010年、2013年、2014年陕西省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两区域的自然灾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是影响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直接因素,同时农作物受灾面积也是影响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间接因素.陕北、陕南地区自然灾害脆弱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陕北地区南部和陕南地区东部.  相似文献   

5.
高蕾 《山东科学》2018,31(2):88-93
利用2009-2015年陕西省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区域自然灾害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并对其灾害脆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是研究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直接表现形式,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间接表现形式。陕西省自然灾害脆弱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而中部的西安、铜川市是自然灾害脆弱性较低地区。该研究为防灾减灾、预报预警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区域灾害系统论”和“地球圈层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比利时灾后流行病研究中心的紧急灾难数据库(EM—DAT)和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灾害数据库(NatCat)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在重点对本世纪以来的全球变化进程与自然灾害趋势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之间通过动态互馈机制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全球变化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忠杰 《科技信息》2012,(15):363-363,393
据气象专家和地质专家预测,近几年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年.如台风、洪涝、旱灾、风暴、冰雹、滑坡和泥石流等各类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种类多、地域广、强度大、损失重.总体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形势愈发严峻复杂。面对日益频发的各类灾难,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预警、如何最大程度防灾减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周密 《世界知识》2011,(17):13-13
中国加入WTO快十年了。十年来,中国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同时,全球经济参与度显著提升,对外贸易额实现年均21.6%的增长率,对外直接投资额更是增加了近60倍,进入“财富500大”的中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缺乏经验的中国企业需要遵循来自多方的新规则,只有提高自身技巧方可面对如林强手而不输于起跑线。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建设》2008,(9):58-58
海南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省份,2005年中南部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296起,07年重油泄漏,西海岸70多公里海面被重油污染,经济损失无法估量,08年台风“浣熊”致海南131万人受灾损失3.37亿。  相似文献   

11.
<正>地震是全球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我国又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20世纪我国发生7级以上地震116次,约占全球的6%。20世纪世界上发生8.5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仅3次,其中就有2次发生在我国大陆,分别为1920年宁夏海原和1950年西藏察隅,均为8.6级,由此可见我国地震活动的强烈程度。  相似文献   

12.
温室效应不仅是许多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而且对人类健康有危害,还给人类经济发展造成了障碍,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依据汉中区域的地理特点,系统分析了汉江上游的大气环境污染情况,论证了汉江上游局部环境污染对汉中区域温室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0):14-14
全球平均温度决定飓风数量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约翰·莫尔等研究发现,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升高2℃,那么如"卡特里娜"(2005年8月出现的一次5级飓风,在美国新奥尔良造成了严重破坏)规模的飓风数量将增加10倍。学界对于大西洋飓风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分歧。有些科学家认为,热带大西洋的局地温度与全球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异,是决定飓风发生的重要因素。他们预测,未来的飓风数量将不会随着全球变暖而发生太大变化。还有一些科学家则认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是当前国际科学前沿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成果,结合全球变化与快速城市化发展趋势,构建了自然灾害与风险的理论关系及其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从脆弱性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4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最后,提出未来自然灾害风险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以2002年江西省发生的自然灾害为例,总结分析了自然灾害间的连锁效应及其特点。提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以气象灾害为源头形成了一系列自然灾害链的成灾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世界范围内54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有8次发生在我国。近十年来,我国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地震灾害对经济和社会的威胁与破坏程度将不断上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巨灾风险保险机制的发展相对迟缓,亟待完善。此次汶川地震就突显了我国巨灾风险保险机制急需完善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灾害数量和规模明显上升,加之我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我国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加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科技园地》2006,(3):28-28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田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根据其成因和我国灾害管理现状将其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干旱、雨涝等)、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了70%,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 ̄6%。2005年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连续遭遇到多起台风的侵袭。包括“麦莎”在内,几次强台风虽然没有像“卡特里娜”那样“恶果累累”,飓风毁坏企业超过15万家,损失金额在250亿至1000亿美元。自然灾害的发生固然是件令人悲恸的事,它是不可抗拒的。然而…  相似文献   

20.
依据森林的多效益价值观和自然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方面影响,提出了森林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原则,分析了森林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涉及的主要内容,建立了祁连山森林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森林物质资源、森林环境资源、防灾救灾费用、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4项;二级指标有森林木质资源、非木质资源、林地资源、水分调节、防护功能、气候调节、环境保护、制氧固碳、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文化教育、行业及社会效益、费用支出、固定资产无效磨损损失、流动资产无效占用损失、人员伤亡安置损失、财产损失17项;三级指标有55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