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杨柳  屈正良 《科技信息》2006,(1):100-101
文章从乡村教育目的、乡村教育实施者(教师)、教学做合一这三方面介绍了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并提出了对我国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亦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教育模式和宣传手段落后、教育主体萎缩、队伍不健全、物质保障缺失、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径,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我国实行了乡村撤点并校的办学举措,扩大了教育规模减少了教育支出,但带来了许多弊端,比如使家庭教育成本增加,学生辍学情况比较严重,同时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如何走出乡村教育的困境?本文提出应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改变教育中存在的效率优先思想,尽快消除对乡村教育的制度性歧视,采取反哺乡村教育政策,同时充实乡村教育师资,实现教育模式多样化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童蒙教育作为朱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对于培养乡村儿童的道德品质、知识素养和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童蒙教育思想在当代乡村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现状,探讨了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普及和传承朱子童蒙教育思想。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措施,可以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推动朱子童蒙教育思想在乡村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与传承,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珍 《科技信息》2013,(6):55-55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本文从家庭生活教育、学校生活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三部分来阐释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指出生活对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主要提倡者和实践者,是现代中国最早注意农民问题的教育家之一。早在民国时期他不仅认识到中国农村问题的严重性,看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种种弊端,而且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种种出路。他主张发展“生利”的乡村教育,要建设中国乡村的活教育。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问题重重的农村教育依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段飞艳 《科技信息》2010,(18):I0067-I0067
温德尔·拜瑞的乡村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过对其乡村教育思想的简要梳理,本文发现温德尔·拜瑞十分强调乡村教育本土化,注重乡村教育本土化的价值,这对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在相关政策制定、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学前教育教师培训方面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我对于"素质教育"这个词儿,一直不甚了解,及至看到一份1934年度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后,才若有所悟。这所小学是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来办学的乡村小学,是陶行知的弟子汪达之创办的。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从前的教育是"读死书,读书死!舍书本外无教育,所以造成许许多多‘书呆子’。现在要从整个生活出发,过整个生活,受整个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六十余年之回顾 我国教育理论之发展,经历了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就近代教育理论之发展而言,早在二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捧着一颗心来”,全身心投入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建设上来,而且获得了辉煌的业绩。在中国,是陶先生第一个认识到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必须以知识和科学唤起农民觉醒,才能改造中国;第一个提出教育下乡,倡导以教育改造乡村落后的经济和落后的思想,第一个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第一个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教育本身的规律,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第一个从穷国的现实出发,创立了“小先生制”,采用“即知即传人”的方法普及教育;第一个创办试验乡村师范,从实践中提出“教学做合一”、“手脑相长”等教学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主要内容,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合理性与局限性,并主要论述了如何积极借鉴这一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来促进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为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本质要求,实施"443工程"是实践这种本质要求的必要途径。"443工程"即以"四成"教育为目标,以"四文明"教育为内容,以"三全"育人为途径。对这一工程的各要素予以全面策划,整体实施,形成系统,必将有效提升"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成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其产生入手,具体阐述这一思想的内容,并联系现实,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的新农村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实践中的理性认识和经验总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本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这三大基本理论运用到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理念,拓展培养渠道,丰富培养办法,实现多元化的育人机制创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即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各方面、各环节的一种实践探索,从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师范教育,乡村教育,通过吸收外国的教育理论,结合国情,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他的这些理论思想不仅为早期的中国学校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于今天的教育和体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永玲 《科技信息》2013,(35):212-21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未来之学校、未来之教科书、未来之教学,必须建立在生活经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儿童自出生起就在生活中模仿、学习、发展,生活与教育相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幼儿课程必须生活化、游戏化、整合化。因此,开展生活化科学教育活动符合《纲要》思想要求,符合幼儿园课程特点。  相似文献   

17.
龚书文  林久章 《科技资讯》2007,(23):124-125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高度关注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他提出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也作了全面系统而精辟的论述,从而构成了他的教育改革思想.这一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乃至21世纪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阶段的学校管理实践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许多管理者忽视了"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尊重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管理者在管理的指导思想上注重和强调如何"管住"学生,强调微观过程管理,忽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剖析我国现阶段学校管理实践中诸如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实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引出本研究的重点和关键,即"古为今用"的关键在于"用"。研究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弘扬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为建立、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学校管理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挖掘生活资源,从而拓展文言文教学空间,改进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丘川颖 《科技信息》2007,(23):208-209
本文通过介绍平民教育的思想沿革及在当代形势下如何看待"平民教育"问题,尝试从法律特别是宪法层面分析"平民教育"的两个基本内容,即公民的受教育权、教育平等权问题,结合"平民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平民教育"提出宪法、法律保障的建言,期待能为"平民教育"的发展拓清基础理论的障碍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