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公司法》对股权变动模式采意思主义的观点,从交易安全的维护、交易效率的保障及权利外观的信赖等理论支撑上,善意取得制度之于股权,虽然其无论从构成要件上还是法律效果上亦是具体类型上,应当与传统物权善意取得相区别。在具体适用上,本文也列举了较为常见的股权转让情形以期为实践做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知识产权变动的概念体系进行梳理。按照变动原因的不同,对于知识产权变动进行类型化分析,并归纳了不同类型知识产权变动的特征。在剖析知识产权和物权之权利性质和内容共通性的基础上,指出物权变动理论和规则在知识产权领域具有一定的适用空间。认为在具体选择知识产权变动模式时,应综合考量交易安全和效率价值,并根据区分原则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股权是股东对股份的所有权,是一种物权、财产权;股东权是区别于股权的一种社员权,是一种非财产权利,股权与股东权互相依存,同时又是两种不同层面和含义的概念,深刻阐述和准确把握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和指导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国外的立法与实践,针对有限公司股东向非股东转让出资的立法缺陷和操作空白,提出相应的立法修改建议。文章认为:股权转让人可以通过征集股东意见的方式代替股东会的召开;股东优先购买权不得部分行使,并应当规定合理的法定期限;股东变更记载与登记对股权转让合同的成立、生效均无影响,股权变动应当自公司变更登记之日起转移,同时尊重出资实际转让事实。  相似文献   

5.
分析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的权利变动,结合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理论,以及知识产权的自身特点,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权利变动的公示制度的建议,以期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减少知识产权的权属争议,维护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6.
物权变动是物权法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对各种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物权法》的条文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是以债券形式主义为主的结论。最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一步分析我国选择此种物权变动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是不动产交易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这类权利有遭遇各种中间权利处分的危险。其根本原因在于,此类权利无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此外,内含于某些物权变动模式中的登记制度也是这些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对此风险,法律一般利用预告登记、损害赔偿以及债权人的撤销权等制度加以对抗。其中,预告登记有明显的优势,不但能够保障合同目的实现,而且防险成本低,这正是预告登记制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物权的公示是物权权利的公示,而不是通说所谓的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同时,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占有而不是交付,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登记簿而不是登记。物权一经公示,应产生公信力,以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同时在物权立法中不能以善意取得制度替代公示与公信原则。  相似文献   

9.
隐名投资下的股东资格认定及其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挂名股东和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学说及其立法。认为要认定挂名股东和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应兼顾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标准。在形式要件中,公司章程、工商登记、出资证明、股东名册对股东资格的认定都有影响。在实质要件上,应考虑到挂名股东是否有作为股东的真实意思表示,实际行使股东权利对认定挂名股东的股东资格也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出要运用股权信托关系来梳理二者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法对于拟制交付没有作明确的专门规定,导致提单、仓单等权利凭证项下的动产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物权归属不清的问题。应当对我国《物权法》进行相应的修改完善,明确地赋予拟制交付在物权变动中的公示效力,在设计条款时,可以将拟制交付与指示交付规定在同一个条文中,作为指示交付的一种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11.
试析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公司章程对股权内部转让进行限制,股权内部转让还须受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设立规定的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同意模式具有保护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和保证股权流通性的价值,股权外部转让的优先购买权主体为拟对外转让股权股东之外的全部股东。股权转让涉及到股东名册登记变更和股东工商登记变更,通常情形下股权确认应以股东名册的登记为准。  相似文献   

1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是股东的一项权利,基本价值在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七十五条虽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制度,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给实践操作带来了困难。文章通过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理论的阐述,分析了我国目前股东退股的立法现状及局限性,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股权性质问题一直以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但迄今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笔者在前人观点基础上,大胆提出新观点,认为股权是一种虚拟产权。文章重点从股东享有的资产收益权、参与公司管理决策权利、转让权三种权利来说明此观点,最后指出该观点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利萍 《甘肃科技》2012,28(3):125-126
股权激励是通过让管理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管一定的经济权利.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能促使管理者最大限度为股东利益工作.探讨了股权激励在薪酬激励制度中发挥预期的激励效应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叶毓蔚 《今日科技》2005,(10):42-43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小股东通常话语权很弱,投票制度的先天缺陷使得其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控股股东滥用其控制权损害上市公司和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而网络投票方式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股东的权利,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股权托管是公司的股东通过与托管公司签订契约合同,委托托管公司代表股权所有者根据委托合同的授权范围对该股份行使管理监督权利,进行高效的资本经营运作,一方面达到有效维护股权所有者权益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与其它托管方式的结合,发挥托管经营的综合优势,从而使股权拥有人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以有效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它奏响了股权流动的序曲。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易和流通关系内在的包含着物权变动的过程。物权的变动不仅对当事人影响巨大,也势必会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对其利益的保护某种意义上是对于社会交易安全的保护。本文主要介绍了物权变动与第三人的内涵,分析比较了当代物权法在物权变动中保护第三人的三种重要制度,并对我国物权法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琳 《科技咨询导报》2013,(20):229-229,247
物权形式主义是指物权变动除了债权合意外,还需当事人另外就物权变动做成一个物权合意,并履行登记或交付的公示方法。在物权形式主义下,若要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效果,需要债权行为、物权合意以及公示。这与基于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下的意思主义、债权形式主义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物权变动是物权立法政策和立法技术上的重大课题。当今大陆法系国家已经生效的几种物权变动模式各有其利弊。我国物权法确立的物权变动模式既注重契合中国实际又注意借鉴国外的经验,是值得肯定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20.
物权是权利主体直接支配特定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本文就物权保护中的物权请求权制度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大家,同时希望能对当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地民法典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