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的“三个依法”共同推进,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这三者既相互贯通又有各自内涵.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以宪法为核心;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它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它要求公职人员必须明确自己执法的权限和程序.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所有人都受宪法法律的支配.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相似文献   

2.
法律权威是生成的.法律权威生成是在法律与被法律人、法律者与被法律者两条主线两种关系中完成的.考量法律权威生成的关键因素是:法律与权力关系,法律能否为产生普遍信仰.其生成是在社会中的正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如何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一件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大事。本文探讨了权威及法律权威的获得根据,并分析了中国迟迟未能树立法律权威的原因所在。据此,文中提出了从加强程序法律建设入手树立法律权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魏海群 《科技信息》2006,(5):102-103
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法治的地位,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法律是公正无私、客观明确地,实行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但同时,法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5.
新宪法第五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法律主治",并且"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不仅要求法律具有权威,而且要求法律至上,它源于自然法思想,强调保护民权,限制政府权力。它要求法制完备;主权在民;保障人权;权力制衡;法律平等;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程序正当;党要守法等一系列原则。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的综合素质之一。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法律基础》的学习重视不够,不会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律的权威不够信任,对法律认识存在偏差。单纯依靠一般的法制宣传教育难以改变现状。必须改革教育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有效地进行法律意识、法律心理和法律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法律权威是核心。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在认识以及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树立法律权威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清除认识上的障碍,在法律体系、法律监督、法制队伍、法律信仰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使法律权威有效树立,从而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袁伟梅 《科技信息》2009,(27):358-358
按土地管理的法律要求,必须建立城乡一体的、现势性的、各级国土部门共享的现代地籍信息。国土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牢固树立地籍信息的法律权威,以地籍信息为依据逐步实施源于地籍归于地籍的国土管理,形成新的符合土地管理法律要求的运做机制。  相似文献   

9.
德国激励规制法作为德国能源领域重要的法律,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经济法律适用中的形式与实质正义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法律规范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实现过程存在十分复杂的情况.司法机关对于法律规范的合法性审查既是对规范内容实质正义性的追求,也是在权力制衡制度下的形式正义的实现.而权力制衡的制度必然更加突出宪法的权威地位.但是当宪法将行政性规范的实质正义审查权交给行政立法者自己的时候,则更加有助于行政立法者所追求的实质正义即社会经济管理效率的实现,其代价是对于立法和法律权威的弱化.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首先是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其次是由一系列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构成.其本质要求法律优良、树立法律权威、依法办事、权力制约、司法独立等,而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于最终使国家和社会达到一种法治状态,这就意味着实现民主、自由、人权、秩序、效益和法律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