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计算机与偏振红外光谱的连用技术来进行差示光谱测试,使红外光谱图中某些迭加在一起的谱带进行了良好的分离。在研究拉伸聚丙烯薄膜的偏振红外光谱中,表征非结晶区取向状况的1153cm~(-1)谱带由于与1169cm~(-1)重迭在一起影响了测试工作,本实验采用示差光谱,使1153cm 谱带从1169cm~(-1)谱带中分离出来,不同拉伸倍数的聚丙烯薄膜1153cm~(-1)谱带二色比的变化反映了大分子中非晶区的取向状况。  相似文献   

2.
对用红外偏振光谱测定聚丙烯薄膜的取向(单轴拉伸)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和双折射法及X-射线衍射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三者的趋势是一致的,是线性相关的。聚丙烯的1256cm~(-1)、973cm~(-1)谱带是结晶和非结晶的混合谱带,在不同的偏振红外光下反映了聚丙烯薄膜分子链总的取向状况,所得的结果和双折射法获得的结果线性相关。聚丙烯的997cm~(-1)、840cm~(-1)谱带是结晶谱带,在不同的偏振红外光下反映了聚丙烯薄膜晶区分子链的取向状况,其结果和x-射线衍射所得到的结果线性相关。实验结果说明,用偏振红外光,根据聚丙烯薄膜结晶谱带或混合谱带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聚丙烯薄膜晶区或整个分子链的取向情况。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米蛋白质结构及热稳定性的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及潜在的应用研究价值,开展了蛋白质酰胺Ⅲ带三级红外(IR)光谱研究。首先采用红外(IR)光谱研究了大米的结构。实验发现:大米主要红外吸收官能团包括ν_(asCH2-rice)、ν_(sCH2-rice)、ν_(C=O-rice)、ν_(amide-Ⅰ-rice)、ν_(amide-Ⅱ-rice)和ν_(amide-Ⅲ-rice)。采用变温红外(TD-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大米蛋白质酰胺Ⅲ带ν_(amide-Ⅲ-rice)的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大米ν_(amide-Ⅲ-rice)对应的吸收频率出现了红移,而相应的吸收强度进一步降低。最后开展了大米蛋白质酰胺Ⅲ带ν_(amide-Ⅲ)二维红外(2D-IR)光谱研究。实验发现:大米酰胺Ⅲ带ν_(amide-Ⅲ-rice)对应的吸收频率分别为1 214 cm~(-1)(β-折叠结构)、1 270 cm~(-1)(无规卷曲结构)、1 289cm~(-1)(β-转角结构)和1 306 cm~(-1)(α-螺旋结构)。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大米蛋白质二级结构特征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依次为1 306 cm~(-1)(α-螺旋结构)1 270 cm~(-1)(无规卷曲结构) 1 289 cm~(-1)(β-转角结构) 1 214 cm~(-1)(β-折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米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1 306 cm~(-1))对于温度比较敏感,而β-折叠结构(1214 cm~(-1))相对较为稳定。本文拓展了三级IR光谱技术在重要的主食(大米)蛋白质二级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法(FTIR-PA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纺织上应用。研究了组合浆料中变性聚乙烯醇的定量测定、涤棉混纺纤维中涤纶的定量测定、苎麻及甲壳素经碱处理后的光谱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以变性聚乙烯醇C=O基团的伸缩振动1570cm~(-1)吸收峰可作为定量测定变性聚乙烯醇的依据。以涤纶分子结构中羰基伸缩振动1725cm~(-1)峰高与纤维分子结构中碳氢键伸缩振动2915cm~(-1)峰高的比值,可定量测定涤棉混纺纤维中涤纶含量。苎麻经碱处理后,非晶谱带898cm~(-1)度明显增加,晶区谱带1430cm~(-1)强度明显下降,其变化程度取决于碱浓度。甲壳素的酰胺吸收峰1555cm~(-1)随碱处理浓度、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与常规的红外吸收光谱法相比较,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法具有无损快速的优点,适宜于制作困难的试样。  相似文献   

5.
用红外吸收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对2-乙酰基-3,3-二甲基二环[2,2,1]-5-庚烯内外向式结构型异构体进行波谱研究。计算了这两种异构体的相对含量。以核磁共振波谱积分值求算结果作定量分析标准,从红外光谱两种异构体上选择了880cm~(-1)和830cm~(-1)为定量谱带,用最小二乘法及归一化法处理数据,用计算机计算两种异构体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红外法与核磁法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6.
压电材料是一种材料变形时能产生电压的智能材料。聚偏二氟乙烯因具有优良的压电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首先,采用中红外光谱开展聚偏二氟乙烯分子的晶型结构研究。聚偏二氟乙烯分子的晶型主要包括: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其次,开展聚偏二氟乙烯分子变温中红外光谱及二维中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测定温度由303 K升高至523 K,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其晶型对热敏感程度及变化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最后,对聚偏二氟乙烯分子进行晶型互变机理的研究。本文研究拓展了三级中红外光谱(包括:中红外光谱、变温中红外光谱及二维中红外光谱)在重要的具有压电特性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聚偏二氟乙烯)分子晶型结构及热变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甘氨酸的三种多晶型中,α-和γ-晶型是较稳定的,而β-晶型很难在空气中稳定存在。通过缓慢蒸发法可以得到α-晶型的单晶,而γ-晶型的单晶通过一般的单晶培养方法很难得到。通过单晶培养实验研究,提出向甘氨酸的水溶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或硝酸钠的新方法,可得到外形完整的甘氨酸γ-晶型的大单晶,这通过单晶的X-射线衍射、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均可得以验证。SEM扫描电镜表明,甘氨酸γ-晶型是标准的八面体晶习,与α-晶型的长片状晶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晶场理论的基础上,用一种改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的谱带指定为7950cm~(-1)B_3→A,5951cm~(-1)A→A,4400cm~(-1)B_2→A,1332cm~(-1)B_1→A。  相似文献   

9.
溶菌酶水溶液的激光拉曼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了溶菌酶水溶液的激光拉曼谱。酰胺Ⅰ振动谱带在1657cm~(-1),酰胺Ⅱ振动谱带在1302和1253cm~(-1),酪氨酸残基的特征谱带在854和837cm~(-1)。硫—硫桥键的振动谱带在505cm~(-1)。并由此定性地证明了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酪氨酸残基在分子中呈三分之二“暴露”式,硫—硫键部位的几何构型为扭式—扭式—扭式。  相似文献   

10.
分别利用0.1mol/L的NH_4Cl和HCl对BETA沸石分子筛进行了离子交换.结果表明,HCl导致了BETA沸石骨架脱铝,而NH_4Cl则对骨架铝无影响.红外光谱的OH振动频率显示出了两个谱峰在3740cm~(-1)和3610cm~(-1)处,分别归属于Si—OH和Si(OH)Al基团.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表明,不仅3610cm~(-1)而且部分的3740cm~(-1)谱带也显示了较强的酸性.  相似文献   

11.
以桐油和二乙醇胺为主要原料,反应制备桐油酰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对桐油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了谱带归属;用傅里叶变温红外光谱(temperature-dependent FTIR)对合成产物的温敏性、谱带变化和双键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30 cm~(-1)和991 cm~(-1)为桐油的红外和拉曼特征吸收峰;25~225℃范围内,桐油酰胺变温红外光谱在1737 cm~(-1)(—C=O—)处吸收峰的吸光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温度高于125℃,991 cm~(-1)处的—CH=CH_2键断裂,产物发生分解;找出了桐油酰胺应用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异丙基在1390—1380cm~(-1)的红外吸收带进行了分析,并对峰的相对强度及不含异丙基结构的化合物出现分裂谱带的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点荷模型的晶场理论,考虑石榴石中Fe~(2 )离子受最近邻八个氧离子配位体和次近邻两个硅离子远离体的作用,取赵敏光等人提出的3d电子经验径向波函数,计算出Fe~(2 )的3d电子相对于能级重心的晶场能量为E_(3dyz)(~5B_3)=3496cm~(-1);E_(3dxz)=2076cm~(-1); E_2(~5A_1)=996cm~(-1);E_(3dxy)(~5B_1)=-2632cm~(-1); E_1(~5A_1)=-3939cm~(-1)。算得的晶场稳定能为11.26Kcal/male。根据热振动耦合跃迁机制,得出由基态E_1(~5A_1)到激发态E_(3dxy)(~5B_1),E_2(~5A_1).E_(3dyz)(~5B_2)、E_(3dxz)(~5B_3)之间的跃迁谱带为1305cm~(-1)、4933cm~(-1)、6013cm~(-1)、7433cm~(-1)这一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红外(IR)光谱研究MgCl_2—C_4H_9OH—SiCl_4—TiCl_4体系聚烯烃高效催化剂,记录了催化剂制备各阶段的液相产物、固相产物及固相产物的汽油悬浮液的IR光谱。我们指定1065cm~(-1)、1036cm~(-1)和609、593cm~(-1)双峰相应为结合在MgCl_2上的C_4H_9OSiCl_3的υ_(Si-O)、υ_(C-O)和υ_(as)(S_1-Cl)吸收带;1058cm~(-1)、1033cm~(-1)、625cm~(-1)以及499、478cm~(-1)双峰相应为结合在MgCl_2上的C_4H_9OTiCl_3的υ_(Ti-O)、υ_(C-O)、δ_(Ti-O)以及υ_(as)(Ti-Cl)吸收带。实验结果支持了我们以前提出的关于这种催化剂体系的化学负载机理和活性中心性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测定了气态的二乙基硅烷、二乙烯基硅烷和乙基乙烯基硅烷及其氟取代衍生物的红外光谱。所用仪器为Sargent-Welch 3-200红外光谱仪。波数范围4000—600cm~(-1)。指认了波数高于800 cm~(-1)的主要谱带。本文较详细地解释了二乙基硅烷及其氟取代衍生物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6.
以药食同源鸡内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研究,主要进行了一维FT-IR光谱检测,二阶导数光谱处理,稳定性检测实验,同时完成鸡内金标准品和不同炮制品的红外检测和谱图对比分析.通过对FT-IR谱图的分析,可以得到鸡内金红外光谱图的主要特征峰的峰位及其强度如下(其中红外检测波数范围是4 000~400 cm~(-1),绝对阈值为0.39,灵敏度为50):在1 653.56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607,在1 533.43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525,在3 300.01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为0.521.通过对鸡内金的一维红外谱图,二阶导数对比谱图,及其稳定性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了红外检测为鸡内金及其相关食品和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后续鸡内金在食品和中药材质量研究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α—AlPO_4晶体喇曼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对α—AlPO~4晶体在多种几何配置下的喇曼光谱进行了测试分析,识别了它的全部喇曼活性模,其中识别了A_1类声子的437cm~(-1)模,并对有争议的1040、745、1098、1130cm~(-1)模作出了明确认定。我们还采用圆柱体样品,对异常声子的方向色散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扎伊尔透视石的室温光吸收谱及其晶体场理论分析结果。我们在透视石中观察到了 Cu~(2+)离子的四条晶场谱带。10,300和13,050cm~(-1)处的吸收带,分别被识别为~2B_1→~2A_1和~2B_1→~2B_2电子跃迁,而15,000和15,820cm~(-1)处的吸收带,则被识别为~2B_1→~2E 电子跃迁。此外,我们还观察到27,000cm~(-1)处的一条吸收带,它可能是由透视石结构中邻近 Cu~(2+)离子的交换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纺程加热一步法制取充分结晶纤维中的远红外加热法。为了弄清纤维力学性质随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变化,研究了加热温度对纤维结构形成的影响。应用红外光谱的分离技术,研究了加热过程中结晶形成的机理。发现不仅PET纤维的848cm~(-1)谱带发生了变化,而且通过对848cm~(-1)谱带分离成代表PET三种结构的三个峰838cm~(-1),846cm~(-1),853cm~(-1)也发生了变化。充分说明了温度在加工过程中对PET纤维结晶结构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为了证实这些变化,又以大角X射线衍射及力学性能的测定作了旁证。表明了在红外光谱、大角X射线衍射和力学性能间有一致的变化。本文还对结晶结构的形成与工艺条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获得了用远红外加热法制取充分结晶纤维合适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们测量了TGS、DTGS 和ATGSP 等热释电晶体材料在10000—400cm~(-1)波数(1—25μm 波长)范围内完整的红外透射和反射光谱,从而得到在这一波段的光谱吸收率.一、实验方法将TGS、DTGS 和ATGSP 三种晶体沿解理面(垂直于极化轴b 轴)切片,通过研磨,抛光制成表面光洁,尺寸为8×8×0.1mm~3的单晶薄片。用Perkin-Elmer 983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岛津250型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了上述三种晶体样品在4000—400cm~(-1)叫波数(2.5—25μm 波长)范围和10000—4000cm~(-1)波数(1—2.5μm 波长)的红外反射与透射光谱.所有测量均在室温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