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喙尾琵琶甲不同极性组分的抗菌活性,筛选出抗菌活性部位。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得到不同极性的组分,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不同组分对6种临床常见的病原菌的MIC及MBC。结果:乙酸乙酯、丙酮洗脱组分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乙酸乙酯组分活性强于丙酮组分;石油醚、氯仿、甲醇组分对所测菌株没有体外抗菌作用。结论:喙尾琵琶甲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乙酸乙酯组分为体外抗菌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2.
迷迭香酸是一种植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抑菌活性.以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检测迷迭香酸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的MIC和MBC分别为:1.0和1.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8325-4的MIC和MBC都是1.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IC和MBC分别为:1.5和2.0mg/mL;托拉斯假单胞杆菌MIC和MBC均为:2.0mg/mL;单增李斯特菌MIC和MBC为:1.0和1.5mg/mL.  相似文献   

3.
藏药螃蟹甲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藏药螃蟹甲干燥块根水、乙醇、乙醚提取物体外抗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螃蟹甲干燥块根水、乙醇、乙醚提取物对3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及标准菌株ATCC27853、25922、25923的MIC、MIC50及MIC90,并计算其累积抑菌率。结果:螃蟹甲干燥块根水、乙醇提取物对标准菌株ATCC27853、25922、25923的MIC分别为26.04mg/ml、52.08mg/ml、13.02mg/ml;62.5mg/ml、125mg/ml、62.5mg/ml;各浓度乙醚提取物平板上均有菌生。水、乙醇提取物对3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MIC50、及MIC90分别为52.08mg/ml、62.5mg/ml;104.17mg/ml、125mg/ml。结论:藏药螃蟹甲干燥块根水、乙醇提取物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明显抗菌作用;乙醚提取物无明显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毛脉酸模体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体外测试毛脉酸模不同提取方法下对常见几种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CPE法进行体外抗病毒(流感甲型病毒HA)实验,按Reed-Muench法计算各提取部位的药物半数有毒质量浓度(TC50)、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选择指数(SI).毛脉酸模水煎液和70%乙醇冷浸液均显示有明显的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毛脉酸模水提物和75%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甲型病毒的抑制较强,半数抑制量质量浓度分别为(IC50)6.2 mg/mL和0.4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6和16.毛脉酸模醇提液是抗菌抗病毒活性较高的活性部位,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小白鼠灌胃,观察小白鼠死亡情况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其安全性。实验结果证明小白鼠灌胃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的最大耐受量为500 g(生药)/kg体重,即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无明显毒性,在常规剂量下服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紫地榆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紫地榆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不同组分,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方法:通过大孔树脂柱对紫地榆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分别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不同极性提取物用常量试管稀释法对13株常见病原菌和1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作用研究。结果:水部位提取物对标准菌株无明显抑菌活性;50%乙醇提取物对13株常见病原菌和10株临床分离的MRS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紫地榆50%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琼脂渗透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MFC)的测定发现了肉桂酸及其衍生物(p-甲氧基肉桂酸和p-羟基肉桂酸)对常见几种代表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羟基肉桂酸对细菌类抑菌效果最好,对枯草杆菌的MIC为0.5 mg/mL,MBC为0.75 mg/mL.对真菌类,肉桂酸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MIC为0.125 mg/mL,MFC为0.5 mg/mL.本文通过研究肉桂酸及其衍生物对常见几种菌的抑菌活性,阐明了它们之间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抑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黄、山楂、苦参、薄荷、黄芩和黄柏采用水煮法和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用两倍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6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MIC值在1.56~50 mg/mL之间,其中大黄和黄芩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叶下珠乙醇和水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临床分离的6种菌株为供试菌,采用常量稀释法分别检测叶下珠乙醇、水提取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叶下珠乙醇和水提取物对6种菌株均有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叶下珠水提取物对产BLs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及产ESBLs阴性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953goL-1、1.953goL-1、7.8125goL-1、3.90625 goL-1,抑菌作用强,对产BLs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产ESBLs阴性大肠杆菌的MBC分别为3.90625goL-、3.90625goL-1、31.25go-1,杀菌作用强.结论:叶下珠提取物对多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可供开发此药用资源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贯叶连翘总提取物对11株致病细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贯叶连翘总提取物对临床分离11株对常用抗生素有耐药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用平板抑菌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法、最低杀菌浓度(MBC)检测法检测了提取物抗菌作用的强弱,并以其中1株菌为代表检测了其在12 h培养过程中提取物作用时的光密度(OD640 nm)值和活菌数(CFU/mL).结果:提取物对所有菌株均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结论:该结果提示提取物可用于控制临床上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革兰氏阳性菌株所致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re)属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琵琶甲属(Blaps),在云南民间用于一些疑难病症和常见病的治疗,近些年来对它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文章综述了喙尾琵琶甲的分布、生态、化学成分分析和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喙尾琵琶甲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苦楝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苦楝的有效成分;琼脂稀释法测得苦楝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0mg/mL,7.5mg/mL,7.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0mg/mL,15mg/mL,15mg/mL;用抑菌圈和抑菌百分率分别对不同浓度的苦楝对受试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苦楝是一种理想的抑菌剂。  相似文献   

13.
日本鳗鲡肝肾病原菌及其防治中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肝脏和肾脏分离到优势菌并命名为AJL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引起日本鳗鲡肝肾病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为2.6×103 cfu/g;通过菌体、菌落形态特征、GYZ-15EV鉴定系统和16S rDNA同源性等综合鉴定分析,确认AJL0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  相似文献   

14.
研究艾草(Artemisia argyi)水煎液的抑菌抗炎作用。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牛津杯法测定艾草水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抑菌直径;用乙酸致小白鼠毛细血管通透试验、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试验及小白鼠棉球肉芽肿增生试验测定艾草抗炎效果。结果表明艾草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艾草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25和0.25 g/mL;艾草水煎液(1.0 g/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6.622 mm,为高度敏感。艾草高、中、低浓度组对小白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率分别是29.107%、27.143%和16.607%;艾草高、中、低浓度组对小白鼠耳肿胀抑制率分别是25.045%、21.779%和5.082%;艾草高、中、低浓度组对小白鼠肉芽肿增生抑制率分别是19.990%、9.101%和2.611%。这表明艾草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且抑菌抗炎作用在有限范围内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罗勒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罗勒精油化学组分,以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为检测指标,研究罗勒精油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罗勒精油中丁香酚(39.55%)、酞酸二乙酯(49.95%)、草蒿脑(3.95%)、石竹烯(4.73%)含量相对较高,占精油相对总含量的98.18%;罗勒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均为1.25μL/m L;通过对电导率及生长曲线的监测发现,在精油作用下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发生了较大改变;结合生长曲线认为,精油的存在使细胞内容物外泄,从而抑制了细菌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浮游细菌及生物膜的影响,本研究以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977以及临床分离株作为受试菌,采用Alarmar-Blue液体药敏法测定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平板涂布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生物膜形成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了RT-qPCR探究黄芩提取物对分枝菌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977以及8株临床分离株的MIC90为50~100 mg/mL,MBC为50~200 mg/mL;黄芩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脓肿分枝杆菌生物膜形成量(P<0.05),破坏生物膜的结构,并且显著降低分枝菌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P<0.01).本研究表明黄芩提取物能够抑制脓肿分枝杆菌的生长以及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牡丹酚缩乙醇胺的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药材牡丹皮为原料,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牡丹酚,将牡丹酚纯化精制后在70℃的乙醇介质中与乙醇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牡丹酚缩乙醇胺,其产率高达80.5%。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以及元素分析等来表征其结构,并用单晶X-衍射技术测定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体学参数:a=0.637 9(9)nm,b=0.628 9(9)nm,c=2.663(4)nm,α=90.0°,β=90.188°,γ=90°,V=1.068(3)nm3,Dc=1.310 g/cm3,F(000)=450,Z=4,R1=0.044,wR2=0.128 2,R(int)=0.020 5。对牡丹酚和牡丹酚缩乙醇胺选用6种细菌和1种酵母菌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牡丹酚和牡丹酚缩乙醇胺对测试菌株均有抑制和灭活作用,牡丹酚缩乙醇胺对伤寒沙门菌50127株和枯草芽胞杆菌CMCC63501株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