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以氯氧镁水泥和秸秆为原料,常温常压养护工艺条件下生产轻质建筑板材,并采用复合改性剂解决了制品耐水性差等难题。产品原料来源广泛,能耗低,属绿色墙体材料,该方法能大量利用秸秆,为农作物秸秆找到一条新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均匀设计的氯氧镁水泥制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料均匀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氰氧镁水泥制品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这些因素包括:MgO:MgCl2:H2O(摩尔比)、活性添加剂、轻质填料、抗水性复合外加剂、减水剂等。试验结果表明:用高掺量粉煤灰(占30%)做活性添加剂制备的氯氧镁水泥制品,常温气干状态下养护28d后再浸泡28d,制品的抗压强度可达到18.625MPa、抗折强度达到7.69MPa.且二者的软化系数都大于0.9并无返卤泛霜现象,并建立了强度指标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XRD分析和强度测试研究了氯氧镁水泥硬化体强度在水中损失的原因和规律,证明:强度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硬化体中水化物5相在水中的水解反应,它导致了硬化体组成与结构的变化;水中强度损失规律遵循着指数函数。讨论了影响强度损失的因素,得出强度损失速率与损失率主要取决于5相在水中的水解反应速率。因而,要减少硬化体强度在水中的损失,必须抑制5的水解的反应,这是改善氯氧镁水泥耐水性的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氯氧镁水泥块、粉末及含少量防水改性剂的试样进行对比测定,研究了氯氧镁水泥的耐水性能,提出了寻找新的防水改性剂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绿色低碳的氯氧镁水泥(MOC)在淤泥固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MOC固化淤泥领域对于MOC净浆中认为的较优水氯比区间(n(H2O)/n(MgCl2)=12~21)研究较少,相关反应机理尚不明确.选取5组满足该区间的水氯比(n(H2O)/n(MgCl2)=16,17,18,19,20),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UCS)、酸碱度(pH)、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试验,研究了水氯比、MgO掺量以及养护龄期对MOC固化淤泥力学性能以及微观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MOC固化淤泥的最优水氯比为17;MOC固化淤泥早强显著,但14 d后无侧限抗压强度会有所下降;相同水氯比下,MgO掺量越高,生成的产物越多,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pH也越高;MOC固化淤泥的产物以三相(3Mg(OH)2·MgCl2·8H2O)为主,并含有少量五相产物(5Mg(OH)2·MgCl2·8H2...  相似文献   

6.
张勇  肖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8):2260-2263
以氧化镁、氯化镁为主要原料制备氯氧镁水泥,通过球磨确定球磨时间与浆料表观黏度和球磨时间与固化时间的关系,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球磨时间15 min左右,固化脱模时间在20-30 min之间.该研究对氯氧镁水泥制品成型过程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镁盐的种类、资源分布及产品应用,列举了常见的氧化镁生产工艺,对氯镁氧水泥的相稳定性及改性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指出氯镁氧水泥作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节能方面将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氯氧镁水泥为结合剂制备铝镁质无碳不烧砖,研究了MgCl2·6H2O和镁砂含量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氧镁水泥能明显提高不烧砖(110℃×24h和1600℃×3h)耐压强度;随着镁砂含量的增加,不烧砖高温下低熔相量减少,镁铝尖晶石生成量增加,材料的组织结构变疏松,常温耐压强度逐渐降低。材料中镁砂的最佳加入量为10%~12%。  相似文献   

9.
氯氧镁水泥是一种无需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新型胶凝材料.为了研究磷酸和粉煤灰(FA)对氯氧镁水泥(MOCM)力学及耐水性能的影响,分别对单掺磷酸和复掺磷酸及FA的MOCM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首先,通过粒径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技术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对FA的微观结构及化学组成进行测试.其次,对单掺磷酸和复掺磷酸及FA的...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Dinger-Funk方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密实度,用最紧密堆积理论对RPC进行配合比设计.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运用Matlab与Excel Solver Tool进行编程,实现RPC复合体系的静态密实堆积的理论计算,并变换配合比参数,对理论计算配合比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按照理论计算配合比所配制的RPC抗压强度高达186.6MPa,抗折强度25.6MPa,且工作性能良好,相对于其他配合比,理论计算出的RPC配合比的工作性与力学性能综合为最优.可将基于Dinger-funk方程的最紧密堆积模型科学地应用于RPC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以九景(九江—景德镇)高速公路改建项目为例,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泥含量、乳化沥青含量对混合料劈裂强度、马歇尔稳定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配合比,并分析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和路用性能。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均大于1 000 MPa,增加压实功可提高其水稳定性,击实75次时的劈裂强度比可达到78.5%,动稳定度可达到2400次/mm,低温应变大于2 000με。此外,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提出了室内试验指标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采用固体废弃物全部代替水泥用作公路基层胶凝材料的可能性,对不同配合比三掺料(矿渣粉(SP)、粉煤灰(FA)、脱硫石膏(FGD))与四掺料(SP,FA,FGD和钢渣粉(SS))胶砂试件进行了28 d抗压强度(R28)试验,分析胶凝材料水化反应机理,构建R28预测模型并求解最佳配合比,根据最佳配合比制作胶砂试件与净浆试件并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三掺料体系中单因素显著性排序为FA>SP,FA与SP存在交互作用,最佳配合比为w(SP)∶w(FA)∶w(FGD)=35∶55∶10;四掺料体系中单因素显著性排序为SP>SS>FA,交互作用显著性排序为(SP+FA)>(FA+SS)>(SP+SS),最佳配合比为w(SP)∶w(FA)∶w(SS)∶w(FGD)=43.8∶24.1∶22.5∶9.6。根据最佳配合比制作的三掺料胶砂试件R28不满足规范要求,四掺料试件所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并优于P·S·A 32.5级水泥,四掺料胶凝材料可替代水泥用于公路基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当前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会明显增大浆骨比以及对粉煤灰的胶凝材料作用重视不够的问题,直接以稳定的浆骨比为出发点,利用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采用绝对体积法推导了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浆骨比对混凝土拌合物硬化前后性能有重要影响,按基于稳定浆骨比方法设计的配合比所拌制的粉煤灰混凝土,可使构件成型后具有良好的最终质量,在获得较高强度的同时,还有较好的耐久性能.该成果对有效提高粉煤灰混凝土的性能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研究低品位菱镁矿原料用于建筑用空心砖的可行性,确定满足强度要求的低品位菱镁矿试块的最佳配合比,制作了90个150 mm×150 mm×150 mm试块进行抗压实验。研究了水灰比、水泥、砂率、建筑石膏掺量等对试块抗压强度、破坏形态、裂缝开展情况的影响,选取低品位菱镁矿试块最佳配合比。结果分析表明,低品位菱镁矿试块在用水量m(W)=185 kg/m3,水灰比m(W)/m(C)=0.55,砂率βs=0.4,建筑石膏w(F)=25%的配合比下抗压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悬浮骨架密实结构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针对基层骨架 密实结构混合料易出现离析问题的工艺缺陷,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组成结构:悬浮骨架 密实结构。它的各级集料的比例是根据粗一级集料在细一级集料中即将相互搭结形成骨架而实际上未相互搭结形成骨架的原则计算的。它的小于2 36mm的细集料剂量是根据填充料最大干密度试验值与计算值相等的原则确定的。试验表明,这种结构解决了传统骨架密实结构的工艺缺陷(离析)和设计缺陷(填充料中结合料与细集料的比例缺乏理论指导),又继承了强度高、抗裂性好、抗疲劳性优的特点,因此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守魁 《实验室科学》2013,16(3):15-17,21
开发了一种应用于铸件配料的系统。整个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铸铁配料子系统、铸钢配料子系统和铸造非铁合金配料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四个模块组成:人机交互界面模块、数据库查询存储模块、铸件配料算法模块以及计算结果输出模块。铸件配料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直观,操作方便、简单,并可以方便的对后台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8.
利用虚拟电子实验平台对比例控制放大器进行了设计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不耗材、方便快捷且调整容易的特点,是一种新型而实用的设计方法,并以此方法设计了一种满足防爆液压提升机速度控制系统要求的比例控制放大器,给出了仿真结果.图5,表2,参6.  相似文献   

19.
石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延兵 《工程与建设》2006,20(6):779-780,783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紊之一。文章在用正变试验方法对石屑混凝土的砂率及石粉含量进行优选的基础上,研究了石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并回归建立了石屑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质量与强度,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探讨了水灰比、砂率以及再生骨料取代率这3种因素对再牛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并对各因素水平进行了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公式.且通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劈拉强度、抗折强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劈拉强度与抗折强度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