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脾铁蛋白铁核表层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脾铁蛋白整体铁核的磷酸盐与铁组成比是1:8±0.5,而表层组成比却是1:3±0.2。在pH7-10内,铁蛋白随着pH值递增,它以65±5磷原子/蛋白分子/pH速率释放无机磷酸盐和185±5铁原子/蛋白分子/pH速率释放铁,其磷酸盐与铁释放分子比也是1:3±0.5。推测这一过程是发生于铁核表层组成的变化。随着体系pH增加,氢氧根离子参与铁蛋白铁核组成,取代铁核表层某些磷铁成份,构成新的铁核表层组成 相似文献
2.
铁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机体中过剩的铁及释放已储存的铁给需铁的细胞生物。此外,铁蛋白还能表达吸氢活性及从物理电极上接受电子等的新的生理功能。本文选用不同铁核结构为探针研究马脾铁蛋白(HSF)释放铁的动力学规律.为今后深入探讨铁蛋白的新生理功能提供有价值的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Cu(I)对马脾脱铁铁蛋白吸收Fe(II)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低Cu(I)浓度下,Fe(II)/(subunit)≈40,pH为6.5的(CH2)6N4-HCl缓冲体系中,Cu(I)可明显促进马脾脱铁铁蛋白对Fe(II)的吸收,同时探讨了Cu(I)与马脾脱铁铁蛋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快速、简便、适用广泛的间接碘标记方法。通过使用这种方法,碘标记蛋白质的标记率为30%-60%,生物活性保持率达90%,两个月的稳定性保持率为93%。 相似文献
5.
6.
7.
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Cu(Ⅰ)对马脾脱铁铁蛋白吸收Fe(Ⅱ)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在低Cu(Ⅰ)浓度下,[Fe(Ⅱ)]/[subunit]≈40,pH为6.5的(CH2)6N4-HCl缓冲体系中,Cu(Ⅰ)可明显促进马脾脱铁铁蛋白对Fe(Ⅱ)的吸收,同时探讨了Cu(Ⅰ)与马脾脱铁铁蛋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莫小荣;彭传沼;杨斌;宁志铭;周姣娣;黄海方;亢振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3):492-500
[目的]揭示茅尾海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铁形态的分布特征及铁磷相关性,为茅尾海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分级浸提法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铁和磷进行分离与测定.[结果] 1)沉积物各形态总铁(∑Fe)含量范围为8.88~52.35 g/kg,均值为31.20 g/kg,变异系数为41.87%,其含量东北部高于西南部;不同形态铁平均含量依次为残渣态铁(Fe-5)>Fe-Mn氧化物态铁(Fe-3)>有机态铁(Fe-4)>碳酸盐结合态铁(Fe-2)>可交换态铁(Fe-1),其中Fe-5和Fe-3分别占∑Fe含量的64.11%和28.42%,∑Fe和不同形态铁含量高值区均位于钦江入海河口区.2)相关性分析显示,Fe-2含量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Fe-3、Fe-5和∑Fe含量均与总有机碳(TOC)、总氮(TN)、各形态总磷(∑P)和粉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显示,TOC、TN、∑P对沉积物∑Fe和不同形态铁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盐度对其影响较小.3) Fe-3、Fe-5、有效铁(BFe)、∑Fe与铁结合态磷(Fe-P)、原生碎屑磷(De-P)、无机磷(IP)、有机磷(OP)、∑P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5),∑Fe/∑P均>20,且高值区均位于入海河口区.[结论]茅尾海潮间带表层沉积物∑Fe及不同形态铁分布存在空间异质性,Fe-5和Fe-3是控制表层沉积物∑Fe含量空间分布的主要铁的赋存形态.有机质和营养盐是控制茅尾海潮间带表层沉积物∑Fe及不同形态铁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茅尾海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铁对磷形态存在显著正相关,暗示铁对沉积物磷的释放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魟鱼肝铁蛋白释放铁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用鱼肝为研究材料,在混合蛋白质体系下,研究鱼铁蛋白(LiverferritinofDasyatisakajei,DALF)释放铁的动力学过程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蛋白质体系中,以抗坏血酸为电子供体的条件下,DALF以简单的1级反应动力学方式进行释放铁的反应;而采用Na2S2O4为电子供体时,DALF却以两相行为进行释放铁的反应,两相转折点时间约在22min.在体外,不同等电点的DALF释放铁的速率有些差别.因此,作者认为铁蛋白释放铁的过程均受到蛋白壳自身柔性调节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批量制备电泳纯魟鱼肝铁蛋白(liver ferritin of Dasyatis akajei, DALF).在不同反应温度和pH条件下,研究温度和pH对DALF释放铁速率、动力学和级数转换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递增(30~45℃),DALF释放铁的速率明显不同,但DALF释放铁的全过程均呈复杂途径.通过提高反应温度和增加释放铁的速率途径均无法使DALF释放铁的途径由复杂转换为简单.不同pH的反应介质直接影响DALF释放铁的速率,在弱酸介质中,DALF释放铁的速率明显高于在弱碱介质中.在pH5.0条件下,DALF以一级反应动力学的全过程途径释放铁,使释放铁的复杂途径趋于简单化.在生理pH 或中性介质条件下,铁蛋白亚基之间相互作用强度起着控释DALF释放铁速率且表现出复杂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猪胰铁蛋白(pig pancreas ferritin,PPF)铁核由179 phosphate/PPF和1698 Fe^3+/PPF组成,平均磷铁比值为1:9.5.PFF铁核表层由较高的磷铁比组成.选用电子光谱技术研究PPF释放铁和磷酸盐全过程,发现PPF以两种不同速率途径释放铁与磷酸盐.在弱酸条件下,PPF释放铁的速率明显高于在弱碱条件下的速率,证实PPF蛋白壳的柔性调节能力强弱是控制释放铁和磷酸盐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纯化学试剂配料,经 X 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强度测试,研究铁相 C6A2F、C4AF、C6AF2和 C2F 对硫铝酸钡钙水泥熟料的煅烧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料配比试件在 1 350oС 时,熟料矿物形成较好;随铁相中Al 与 Fe 的摩尔比的减小,熟料外观颜色呈浅绿色→ 深绿色→ 黑绿色变化;熟料矿物主要生成菱形十二面体的硫铝酸钡钙和卵粒状的硅酸二钙;铁相能够促进 Ba2 +取代 Ca2 +;主要水化产物为水化硫铝酸钡钙、BaSO4和水化铝酸钙。铁相组分为 C4AF时,其 1 d 和 3 d 抗压强度分别为 73. 2 MPa 和 97. 9 MPa。 相似文献
13.
14.
系统地分析了气泡核在表面凹腔内的生长和收缩过程,通过对气泡核平衡机理的探讨,获得了修正的稳定性判据,进而研究沸腾起始及空腔钝化的条件.首次讨论了气泡核稳定性曲线的滞后效应,并建立了一种定量分析模式,以分析气泡核的稳定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铸铁平板接触点面积的像素检测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乐国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4,12(4):401-406
通过分析铸铁平板接触点面积现行检测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先进的检测方法——像素检测法.该方法以图像的像素多少来表征图像的面积大小,即将扫描所获得的铸铁平板的接触点图像,通过计算机进行像素计算,求出铸铁平板接触点面积的比率,以检测其精度等级.通过实例验证,它是一种性能优越、检测准确的先进方法.建议补充标准JB/T7974-1999. 相似文献
16.
岩石断面分形插值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冯志刚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5):1-4
岩石断裂表面是粗糙的 ,而断裂表面的粗糙度 ,对研究裂纹的萌发、扩展以及最后导致岩石断裂破坏过程中的本质规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根据断裂表面上有限的数据点生成或拟合具有一定精度和适当粗糙度的曲线或曲面是研究断裂表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应用分形插值的方法能够得到预先给定的粗糙度 (分形维数 )的曲线 对线性分形插值在拟合岩石断面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所得到的结论说明当数据点 (插值结点 )存在微小误差时 ,得到的分形插值曲线也均只有相应的微小误差 从而得到了应用分形插值方法生成和预测断裂表面的可靠性保证 相似文献
17.
运用机械力化学方法对煅烧法所获得的氧化铁进行超细化和表面改性.研究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用量及对其性能的影响.为获得粒径均一的超细氧化铁,通过在不同球配比和不同球料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最佳球配比和最佳球料比. 相似文献
18.
对比试验与分析证明,新型陶瓷刀具比YG6X硬质合金刀具加工低镍铬冷硬铸铁轧辊的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显微裂纹、表面宏观应力和表面显微硬度有明显改善。同时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新型陶瓷刀具加工时的切削用量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初步得到了切削用量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