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图书馆员和谐工作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信息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组成,并对系统中各生态因子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为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杜鹃花的保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长芹  高连明  薛润光  杨静全 《广西科学》2004,11(4):354-359,362
分析杜鹃花在横断山脉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点,总结目前中国杜鹃花研究和保育的现状,提出在横断山脉生态系统中有效保护杜鹃花物种和群落要加强杜鹃花资源调查、生态学和居群生物学的研究;确定中国杜鹃花的保育种类和重点保育地理范围;建立中国杜鹃花研究和保育的信息交流网络;加大对杜鹃花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促进杜鹃花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及其表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是理论生态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针对生态学文献中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上的非一致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及相关属性进行了分析,强调抵抗力和回复力是表征生态系统对干扰反应的两个重要指标,并给出了度量抵抗力和回复力的方法.关于种群对两种干扰的反应分析说明了抵抗力和回复力的分析过程,也反映了对干扰结构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信息构建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网络信息资源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信息构建理论建立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和信息构建的三维度组件,并以网站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态学的观点,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分析研究,并以常德市城区生态系统结构为例,揭示了人地关系构成的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作为重要的主动因素,只有能动地调整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城市人才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初步分析认为,常德市城区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基本协调的,但整个城区生态系统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出了优化常德市城区生态系统结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成都医学院图书馆金盘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将信息生态理论中生态圈理论应用到图书采访中,以信息生态系统平衡为目标,对图书采访流程进行了研究,并对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因子进行了动态调节,以图书利用率作为信息因子进行了信息效度检验,使图书采访这一信息生态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论立体农业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立体农业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范畴及其在河南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论述了立体农业的生态学基础,并重要论述了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消费者(饲养动物)、分解者和农业生态环境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指出通过人类合理地调控生态系统结构来完善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机制,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得以高效、和协的顺利进行,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生态恢复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恢复生态学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进行评价是当前恢复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对生态恢复进行评价,可以及时了解生态系统状态、生态恢复程度等信息,用以指导生态系统管理并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概述了生态恢复评价以及对生态恢复评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以期从多角度、多途径判断和分析生态系统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9.
依据经济学的效率定义以及教学活动的特殊性,理解有效教学的本质。从生态学理论出发,认识教学也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生态系统。与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相比,信息流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前的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信息流以及课后的知识信息反馈是承载教学生态信息流的重要环节。认识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信息流有助于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现实复杂网络,如生态系统网络,其恢复能力与结构有关联,但关联性又很难被量化,因此系统的崩溃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本文基于节点最邻近信息,通过弹性函数将高维方程映射为一维方程来度量生态系统网络的弹性,并探索了一类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网络。通过分析弹性函数的不动点,得到了对应系统的弹性区域,进而讨论了相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对互惠网络和竞争网络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最邻近平均值越大的系统所对应的弹性函数越稳定。该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熵变原理与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代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从热力学的观点看,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物、能交换必然引起系统熵的变化。本文试从非平衡热力学原理的角度讨论生态系统与熵的关系,根据熵的变化来判别系统不可逆过程的方向,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进一步阐明生态系统的有序结构,评价现代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林生态系统能量现存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各分室能量现存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现存量集中分布在活有机体内,尤其是地上部分占植物群落总量的79.61%,这一点与热带森林相类似.土壤亚系统中有机质是森林群落环境能量现存量的主要贮存库,占整个地面及地下死有机物的94.73%.地面凋落物仅占全部地下死有机物能量现存量的33.98%,地下死根的能量现存量占66.02%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系统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调整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空间位置、时间顺序、数量比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评价,提出结构优化、功能高效、生产力高的生态系统方案,这种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工程。 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外源的,而生理代谢活动则在生物体内进行,所耗的物质和能量是内源的。生物的生命活动就是把外源的物能转变为内源的物能,又把内源的物能转变为外源的物能。这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我们称之为生态界面系统运动。生态界面可认为具有“过滤选择”作用的系统,它的运动受制于生物的适应活力和环境的适宜程度,表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基本联系,反映了生态系统运动本质。所以不论是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或改造自然生态系统,都必须了解生态界面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及其与熵变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物信论——多层次物质信息系统及其哲学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物质与信息既彼此不同、又相辅相成的学术观点:信息要以物质为载体,物质的生存发展要由信息来引导。宇宙早期微小混沌体内由基本粒子所携带的信息,是相继建造具有星系、恒星和行星等诸多层次天体系统的基本物质信息。太阳就是通过大量粒子、原子和离子及其统计平均信息的协同控制作用而生存发展的。生物大分子是在粒子、原子和分子的基础上,又叠加有核苷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更多层次的物质信息系统,其生存发展状况取决于天地之间诸多复杂因素的长期协调作用。人所开展的自然信息和人文信息的活动,同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发展等密切相关。最后试图建立物信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在本体论、发展观和认识论诸方面所作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风蚀荒漠化地区土壤质量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维系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通的重要环节。目前,在风蚀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重建过程中,土壤质量的修复问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推动风蚀荒漠化地区土壤质量特征研究不断向前发展,并取得较大进展和丰硕成果。但是,总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其内容大都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而基于土壤质量特征影响因素的系统总结还不多见。因此,笔者基于风蚀荒漠化地区土壤质量特征变化基本过程的系统分析,从风力侵蚀、荒漠植物、荒漠动物和人类活动等4个方面构建和丰富风蚀荒漠化地区土壤质量特征研究体系,梳理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明确现有研究的不足,预测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认为风蚀荒漠化地区土壤质量特征研究应在土壤质量变化的基本过程与机制、土壤质量与荒漠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的耦合关系两个领域进行深入的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人类语言与人脑共同进化为例,阐述了信息与物质之间可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阐述了为人类语言与人脑的共同进化提供证据的已有研究结果,包括人类脑皮层语言区、人类语言和人脑进化过程、人类语言进化的遗传学基础.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动力学模型,刻画了人类语言发展和人脑发育的相互促进过程:语言发展水平可通过语言相关的基因突变所导致的脑功能进步来提高,而突变基因能否被正向选择取决于语言发展水平,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突变基因才能被正向选择.因此,人类语言和人脑经历了一个共同进化过程,该过程为分析信息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学习共同体与学习生态系统均聚焦于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关注信息与能量的循环流动,体现重叠互嵌的复杂特征。二者在学习研究领域有着共同诉求,表现为在互动协商中促进学习,在多方资源中汲取养分,在文化浸润中重建经验,在合作竞争中协同共进。但两个概念在学习空间性质、学习者行为取向和整体性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别。学习共同体和学习生态系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习语境,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相互配合使用,都应注意二者各有侧重之处而不可等同,厘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各自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8.
Serreli V  Lee CF  Kay ER  Leigh DA 《Nature》2007,445(7127):523-527
Motor proteins and other biological machines are highly efficient at converting energy into directed motion and driving chemical systems away from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But even though these biological structures have inspired the design of many molecules that mimic aspects of their behaviour, artificial nanomachine systems operate almost exclusively by moving towards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not away from it. Here we show that information about the location of a macrocycle in a rotaxane-a molecular ring threaded onto a molecular axle-can be used, on the input of light energy, to alter the kinetics of the shuttling of the macrocycle between two compartments on the axle. For an ensemble of such molecular machines, the macrocycle distribution is directionally driven away from its equilibrium value without ever changing the relative binding affinities of the ring for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xle. The selective transport of particles between two compartments by brownian motion in this way bears similarities to the hypothetical task performed without an energy input by a 'demon' in Maxwell's famous thought experiment. Our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 that synthetic molecular machines can operate by an information ratchet mechanism, in which knowledge of a particle's position is used to control its transport away from equilibrium.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生态平衡”一词已在我国广泛流传。这反映了一个积极的现象:由于生态失调带来的生态性灾难危及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生态问题开始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同时,在大地规划布局或采取技术措施时,人们也能够愈来愈多地考虑到调节生态关系,避免生态失调等方面的因素。但是,对“生态平衡”的含义,目前的理解还是很不一致的。有的认为维持自然状态就是“生态平衡”,有的认为植物演替到顶极群落是“生态平衡”,也有认为系统的输入输出相等是“生态平衡”,等等。可见“生态平衡”是牵涉到社会生活和生产决策的一个重要概念,似乎可以用它来标志规划布局的最终理想状态。实际上,这一概念是不确切的,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自然界不存在生态“平衡”,人类社会也不需要生态“平衡”。而既符合自然界进展演替规律,又符合人类社会需要的生态关系应当是协调关系,故用生态协调来代替生态“平衡”的概念是确切的,科学的。 一、关于自然界是否存在“生态平衡”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首先,要弄清“平衡”的含义;其次,要看看生态关系包括那些内容;然后再来讨论生态关系究竟能不能“平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微观参数出发,计算了氯化铯型离子晶体的零色散波长。我们利用二能带模型,在紧束缚近似下,仅考虑最近邻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求得了计算氯化铯型离子晶体色散参数的表达式和零色散波长的计算公式。讨论了氯化铯型离子晶体束缚激子的结合能、极化波振子强度、零色散波长和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