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九龙江口、黄河口悬浮物和厦门湾、泉州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作为磷源,用分批培养法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聚生毛角藻(Chaetocerossocialist),小球藻(Chloralla),均可正常生长,说明在磷饥饿状态下,样品中潜在生物可利用磷可转化并释放到水相,以供藻类生长之需.培养体系中藻类对磷的摄取与磷自样品中的转化释放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藻类在稳定生长期大量排出胞外产物.胞外产物中的强螯合基团与样品中铁等金属元素的络合作用,是培养体系中潜在生物可利用磷转化释放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3种藻类模特对矿石磷转化利用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矿石磷为唯一磷源,培养3种藻类植物,应用钼蓝比色法测定3种藻类从矿石磷中转化释放出来进入培养基的有效磷,应用灼烧法测定3种类生物量,分别以培养基的有效磷浓度和单位干重藻体所释放出来的有效磷量来表示他们的转化利用程度,结果表明,3种藻类植物都具有转化利用释放磷的作用,但沙角衣藻较颤藻和栅藻的作用更经,能以较少的生物量释放出更多的有效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3种藻类植物对矿石磷转化利用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矿石磷为唯一磷源 ,培养 3种藻类植物 ,应用钼蓝比色法测定 3种藻类从矿石磷中转化释放出来进入培养基的有效磷 ,应用灼烧法测定 3种藻类生物量 .分别以培养基的有效磷浓度和单位干重藻体所释放出来的有效磷量来表示他们的转化利用程度 ,结果表明 ,3种藻类植物都具有转化利用释放磷的作用 .但沙角衣藻较颤藻和栅藻的作用更强 ,能以较少的生物量释放出更多的有效磷 ,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相似文献   

4.
运用化学分析和藻类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口藻类可利用颗粒磷(AAPP)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取得了厦门湾,泉州湾和黄河口样品中AAPP为61~142mg/kg占样品总磷之8.0%~20.2%,样品中非磷灰石无机磷是潜在生物可利用磷,磷灰石无机磷则难以被藻类利用,AAPP高低主要与样品物源区气候环境条件下,磷的矿物组成,化学存在形态等有关,而与实验藻种无关,推荐用0.1mol/LNaOH~1.  相似文献   

5.
运用化学分析和藻类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中藻类可利用颗粒磷(AAPP)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取自厦门湾、泉州湾和黄河口样品中AAPP为61~142mg/kg,占样品总磷之8.0%~20.2%.样品中非磷灰石无机磷是潜在生物可利用磷,磷灰石无机磷则难以被藻类利用.AAPP高低主要与样品物源区气候环境条件、磷的矿物组合、化学存在形态等有关,而与实验藻种无关.推荐用0.1mol/LNaOH~1.0mol/LNaCl(w/v=1:1,振荡8h),作为样品中AAPP的化学提取剂.  相似文献   

6.
太湖湖水及沉积物磷释放对藻类生长潜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太湖湖水中添加不同的氮、磷营养物进行藻类生长潜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HPO2-4和同时添加HPO2-4、NO-3的所有浓度组均能显著促进斜生栅列藻(Scendesmusobliqüus)和羊角月芽藻(Selenastrumcapricornutum)的增长,而单独添加NO-3和NH+4对二种藻类不但均无促进、并有一定抑制作用,表明了磷是太湖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在所试验条件下,厌氧状态(DO为0~2.5mg/L)下沉积物释放后滤液能促进斜生栅列藻增长,但对羊角月芽藻无促进效应;好氧状态下(DO为7.5~8.0mg/L)沉积物释放后滤液均不能促进二种藻类增长。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磷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藻类,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突变衣藻、鱼腥藻和双对栅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在固定状态下,蛋白核小球藻、突变衣藻、鱼腥藻和双对栅藻对磷的去除率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9.8%、28.3%、33.0%和30.7%。因此,小球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磷,是较为优良的除磷藻种。  相似文献   

8.
有机氮化合物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尿素以及生活污水中的溶解有机氮化合物对骨条藻等海洋浮游植物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有机氮可作为藻类生长的一种氮源,能被藻类间接或直接地吸收利用,对藻类的生长起到维持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氮、磷对陡河水库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陡河水库取水样检测表明,水质指标基本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要求,水质较好。通过对水样添加氮、磷进行自然光照藻类培养实验,发现氮磷对于藻类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能够加快藻的生长速度、增加生长稳定期藻的光密度值。磷对藻类生长稳定期藻的光密度值影响更大,磷是陡河水库藻类生长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藻类对矿石磷转化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通过对沙角藻利用磷矿石粉作为唯一磷源生长状况的研究吸对其转化利用矿石磷情况的测定,结果表明该藻不仅能转化利用矿石磷粉中的磷以满足其本身生长的需要,而且可提高介质中有效磷的浓度为其它生物的生长提供磷源。  相似文献   

11.
邻苯二甲酸酯对海洋藻类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评价化学药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醋与海洋藻类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醋(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醋(DBP)海洋藻类的致毒试验,分别得出此3种物质对三角褐指藻、盐藻、等边金藻、中肋骨条藻48h、96h的半致死浓度,探讨了上述几种海洋藻类对DMP、DEP、DBP的忍受限度.  相似文献   

12.
用1次性培养法结合Monod模型测定了大型海藻-孔石莼和海洋微藻,-亚心形扁藻磷限制下的生长动力参数,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观察2种藻类对不同磁浓度及脉冲方式的反应及竞争特征。结果显示:亚心形扁藻的种群密度随着磷脉冲的增大而增加;孔石莼在不同磷脉冲供给的培养系统中,保持基本稳定的生物量。在低磷浓度(0.16μmol/L/d)下,孔石莼成为优势种群;在磷浓度较高的情况下(0.8μmol/L/d以上),亚心形扁藻成为优势种群。亚心形扁藻为r-选择,孔石莼为K-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典型有毒有害赤潮藻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指纹图谱以及DGGE技术在赤潮藻类分析鉴定中的作用,本课题组运用DGGE技术,研究了我国沿海7种重要赤潮藻类的单一种类以及混合种类样品的18S rDNA V3区的DGGE指纹图谱,并且对2009年10月底在广东省珠海海域发生的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tnatum)赤潮样品进行了DGGE分析.结果表明,DGGE技术能够对环节环沟藻、海洋原甲藻、血红哈卡藻、锥状斯氏藻、中肋骨条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双胞旋沟藻7种常见的海洋赤潮藻类具有较好的区分效果,同时监测出赤潮样品中双胞旋沟藻、血红哈卡藻、环节环沟藻和海洋原甲藻4种优势种,种类组成与显微镜观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说明DGGE技术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对赤潮藻类进行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4.
河流湖泊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脱氮除磷及去除藻类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分析了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分析表明:与磷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脱氮除磷技术,具有工程造价低、耗能少、处理效果好且能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等特点;超声波除藻技术及生物除藻技术,能有效地去除藻类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5.
藻类在不同磷浓度下除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型月芽藻、普通小球藻、斜生栅藻在高磷浓度下的去除磷的能力小于其在较低磷浓度下的除磷能力,而沙角衣藻在不同磷浓度下的除磷的效果则与其它3种藻相反;而从去除磷率来看,其能力大小依次为:沙角衣藻、斜生栅藻、小型月牙藻和普通小球藻,藻类去除磷能力的大小是由单个细胞除磷量和藻体生物量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饵料生物对轮虫培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硅藻、金藻、微绿球藻、裸藻、小球藻、扁藻分别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实验表明,不同藻类对轮虫的繁殖影响不同,在裸藻为饵料抑制轮虫繁殖,以小球藻和扁澡为饵料促进轮虫繁殖。并且投喂不同生理状态的藻类,结果也不同。投喂处于指数增长期的藻类要比投喂衰老期的藻类效果好。实验还表明,轮虫在适宜饵料保障下大量繁殖,低于饵料保障度或饵料保障度过大都不利于轮虫繁殖。  相似文献   

17.
以磷矿石粉为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 Lwein)的唯一生长磷源,研究沙角衣藻对难溶性磷源(矿石磷)的转化利用作用,结果表明:沙角衣藻对矿石磷的转化强度可达40.56%-63.49%,以有效磷mg/g磷源为单位可达41-64,是一般溶磷细菌溶磷强度的2-4倍,相当于每产1g鲜藻体可得磷酸1.52g,该藻不仅能快速地转化利用磷矿石粉中的难溶性磷源以满足其自身的生理需要,而且能迅速提高介质中的有效磷浓度,为环境中其它生物的生活提供磷源;而且这种转化作用的强度与其对磷的需要相协调,可确保体系供磷和需磷的和谐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8.
自养与异养条件下小球藻对氮、磷的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自养与异养条件下球藻对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利用及藻体的生长,自养条件下,第2天对氮,磷利用达最大值,同时生物量也达最大,异养条件下,第2天对氮,磷利用基本达最大值,但藻体仍在生长,研究发现,对氮,磷利用率与藻体生长状态有关,并非随细胞密度增大而增大,自养宜在对数期收获得藻体,异养宜在稳定期收获藻体。  相似文献   

19.
铁和磷对原甲藻和隐藻暴发性增殖的限制与协同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微观尺度研究了铁磷对赤潮藻(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隐藻,Cryptomonas sp.)生长发育的限制作用和协同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定量地观测了在不同铁磷浓度水平下藻类的生长状况. 结果表明,铁缺乏会造成藻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发生扭曲和变形,从而导致藻类生长速度减慢;铁和磷的交互作用对藻类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藻类生长速率最大、世代时间最短的组合浓度是铁为50nmol·L-1,磷为50μmol·L-1;藻类对铁磷的吸收具有协同性,藻细胞中铁与磷的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9979),得出藻细胞中磷与铁的摩尔比为nP/nFe=356∶1;光照度对藻细胞吸收铁磷产生重要影响,在低光照度下,藻细胞吸收铁磷的量大于在高光照度下对铁磷的吸收量. 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赤潮发生的关键性控制因子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固定化藻类的生物富积作用净化污水中的氮和磷,将栅藻包埋固定在褐藻酸钙凝胶胶球中,对人工污水进行深度净化.研究藻细胞年龄和饥饿处理时间对污水中NH4^+-N和PO4^3--P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过程中藻类叶绿索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静止初期藻细胞对NH4^+-N和PO4^3--P去除率比指数末期高,处理5d后,静止初期细胞对NH4^+-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76.7%及91.7%,指数末期细胞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5.4%和88.7%;饥饿处理可明显提高藻细胞对NH4^+-N和PO4^3--P的去除效率,藻细胞饥饿时间对NH4^+-N和PO4^3--P去除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48h,72h,24h,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