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九龙江口、黄河口悬浮物和厦门湾、泉州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作为磷源,用分批培养法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聚生毛角藻(Chaetocerossocialist),小球藻(Chloralla),均可正常生长,说明在磷饥饿状态下,样品中潜在生物可利用磷可转化并释放到水相,以供藻类生长之需.培养体系中藻类对磷的摄取与磷自样品中的转化释放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藻类在稳定生长期大量排出胞外产物.胞外产物中的强螯合基团与样品中铁等金属元素的络合作用,是培养体系中潜在生物可利用磷转化释放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运用化学分析和藻类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口藻类可利用颗粒磷(AAPP)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取得了厦门湾,泉州湾和黄河口样品中AAPP为61~142mg/kg占样品总磷之8.0%~20.2%,样品中非磷灰石无机磷是潜在生物可利用磷,磷灰石无机磷则难以被藻类利用,AAPP高低主要与样品物源区气候环境条件下,磷的矿物组成,化学存在形态等有关,而与实验藻种无关,推荐用0.1mol/LNaOH~1.  相似文献   

3.
运用化学分析和藻类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中藻类可利用颗粒磷(AAPP)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取自厦门湾、泉州湾和黄河口样品中AAPP为61~142mg/kg,占样品总磷之8.0%~20.2%.样品中非磷灰石无机磷是潜在生物可利用磷,磷灰石无机磷则难以被藻类利用.AAPP高低主要与样品物源区气候环境条件、磷的矿物组合、化学存在形态等有关,而与实验藻种无关.推荐用0.1mol/LNaOH~1.0mol/LNaCl(w/v=1:1,振荡8h),作为样品中AAPP的化学提取剂.  相似文献   

4.
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EDEX方法分析了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及磷在各提取相的含量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为432.2~846.1 mg/kg,平均为(533.2±90.1) mg/kg;弱吸附态磷(Ads-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灰石及钙结合态磷(Ca-P)、碎屑态磷(De-P)和有机磷(OP)平均含量分别为6.2,93.2,12.4,295.0和66.5 mg/kg,分别占TP的1.2%,17.7%,2.4%,56.7%,和12.7%.沉积物的Ads-P、Ca-P和OP与其粒度和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De-P则呈负相关.各站位沉积物中磷在不同提取相中的含量差异较大,与沉积物的陆源输入、沉积物粒径及沉积海域的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河口颗粒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厦门西港,九龙江口春季悬浮颗粒磷和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悬浮颗粒磷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都随盐度增大而增大,有机和弱结合磷占总磷的比例也相应增大,颗粒磷和颗粒碳,弱结合态铁、硅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颗粒物质及Fe、Si参与的絮凝,吸附和自生等物理化学过程,对九龙江口颗粒磷的地球化学行为起重要作用。此外,污水排泄等人为输入,水动力条件,有机质含量和颗粒物类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水体中颗粒磷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具有不同的生物有效性和地球化学行为,它们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包含着许多环境地球化学信息。因此,对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环境地球化学意义。采用SEDEX法将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分离开,继而分析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较高,平均高达341.87 mg/kg;无机磷所占的比例很高,平均达85.11%,平均含量为290.81 mg/kg;有机磷的平均含量为51.05 mg/kg。表层沉积物中的碎屑态磷是无机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占无机磷的47.67%;其次为自生磷灰石及钙结合态磷,平均占无机磷的34.79%;铁结合态磷和吸附态磷分别仅占无机磷中的10.23%和7.31%。其中,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包括Ads-P、Fe-P和OP)平均占总磷的29.40%。在空间分布上,各站间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差异与污染物的陆源输入、沉积物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以25.0 mL二氯甲烷为萃取剂,超声萃取沉积物中的目标物,经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分离后,用8.0 mL乙酸乙酯淋洗,使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模式(SIM)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9.6%(0.10μg/g,n=6),加标回收率在71.3%~106.8%之间,检出限为0.3~5.2 ng/g,可应用于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PAEs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南沙河口湿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南沙河口水域境内的柱状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降低较好地符合Langmuir方程式.吸附主要发生在前11 h,24 h基本达到平衡.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速率在0.5 h内达到最大值.所选沉积物样品对PO3-4-P的吸附容量均大于250 mg/kg,距离表层30~40 cm处...  相似文献   

9.
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流颗粒有机质(POM)提供了陆地碳循环的重要信息.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指示了河口沉积环境的变化、水体悬浮物动力学状况及食物网动态变化并可用于河口的污染动态监测, 14 C同位素有助于了解流域土壤侵蚀状况.河流碳同位素模型的应用使不同端元的有机碳在河流及河口的组成、分布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碳同位素研究还对陆地碳库中碳的周转速率的确定、流域植被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并为沿海地区未来的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河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与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内蒙古包头段和喇嘛湾段沉积物对磷的吸附与释放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探讨了影响沉积物吸附磷的因素.结果表明:(1)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不仅与沉积物种类和粒径有关,还直接受沉积物含量和初始磷酸盐浓度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各不相同.各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均主要在前8 h内完成,在前0.5 h内无论是对P的吸附速率,还是释放速率均最快,并逐渐达到吸附及释放平衡;(2)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很好地符合线性方程,且等温线穿越浓度轴,存在负吸附,由此获得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EPC0值),分别为0.011 mg.L-1和0.022 mg.L-1.通过EPC0值判断,所研究区域沉积物表现为磷"源",有向上覆水释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山仔水库表层沉积物磷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X射线荧光和X射线衍射分析,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和欧洲SMT法对福建省山仔水库表层沉积物的磷形态进行分级提取测定.结果表明山仔水库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在400~700μg/g之间,无机磷占大多数,无机磷中铁磷的含量占总磷量的35%~45%,"活性"较大的铝/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占总磷含量的70%~90%,表明山仔水库表层沉积物具有较大的释磷潜能.  相似文献   

12.
百花湖表层沉积物磷的化学形态及pH值对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百花湖沉积物的总磷、磷形态进行了分析,模拟研究了不同pH值对水体中总溶解性磷和溶解性活性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花湖沉积物样品总磷含量在503~2351mg/kg,属于中富营养化到富营养化水平。沉积物的磷主要由无机磷组成,其中主要是钙磷。pH值是影响磷释放的重要因素,强酸性及碱性条件下皆利于磷的释放,中性条件磷的释...  相似文献   

13.
厦门湾受污沉积物中磷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厦门湾受污沉积物为对象,探讨污水排放入海过程中水体理化条件变化(不考虑生物变化)引起的沉积物/水界面磷的释放。结果表明:磷的释放与环境主要参数有明显相关:△[P]=1.89c~(0.171pH),△[P]=9.49e~(-6.61EH);△[P]=3.70+1.54ln[NTA],磷的长周期最大净释放量,△[P]_(max)=Exp(-4.09+4.75PH-0.176Do+5.53×10~(-3)∑P)。在通气条件较差的半封闭海湾,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和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内源磷的形态变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对国内外的内源磷形态与吸附释放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概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和释放的研究多停留在单一因子的影响,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综合作用的研究不多.而自然环境条件下,都是多因子的共同作用.因此,应对多因子对沉积物中磷吸附释放的影响进行线性和非线性的拟合,以便提出更有效的抑制沉积物磷释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河流表层沉积物磷的生物吸收、吸附机制及效应影响因素,探究了水环境磷治理的新材料及方法,以期为河流水生态环境评估及磷污染负荷削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青岛外海沉积物中磷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岛外海柱状沉积物中总磷、溶解磷、无机磷、有机磷的测定和结果分析,揭示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岛外海沉积物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次之。由于受海流影响和生物扰动,柱状样品中磷的含量产生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趋势还是表层沉积物总磷、有机磷的含量略高,随深度增加有减少的趋势,无机磷呈现自上而下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珠江广州江段水体沉积物与悬浮物中27种元素的含量和赋存形态特征.在沉积物中,强烈迁移型元素(Na、Ca、Mg、Sr等)含量比长江、黄河明显偏低,排序为黄河>长江>珠江;迁移累积型元素(Fe、Mn、Ti、V、Cr、Co、Ni、Cu等过渡元素及Al、P、Li等)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排序为长江>珠江>黄河;K、Ba等元素含量则与长江、黄河相近.该江段的不同河段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较大,特别是某些污染元素达50%以上.各元素的形态分布有一定规律,Li、Na、K、Rb、Be、Al、Ga、Ti、V及Nb元素基本以残渣态存在,占总量的95%以上;Fe、Sc、V、Cr、Ni、Co等过渡元素及P、Ba、Pb、Y等元素的残渣态比例在60%~85%范围内,还有较大比例的铁锰态及有机态或碳酸盐态;Cu、Zn、Ca和Mn的残渣态含量比例最低,均在50%以下,在非稳定态中Cu以有机态为主,Mn和Zn以铁锰态及碳酸盐态为主,而Ca则以碳酸盐态及可交换态为主.在悬浮物中大部分元素的含量与形态分布变化趋势与相应江段的沉积物相似,但其含量值均比沉积物有明显偏高,残渣态比例均有偏低,非稳定态特别是可交换态比例有较普遍的偏高,也就是说,悬浮物中大部分元素的潜在活性较沉积物偏高.  相似文献   

18.
草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氮、磷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浅水型湖泊草海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营养盐在草海湿地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和来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草海表层沉积物的TOC、TN含量普遍较高,且具有显著的同源相关性;TP含量相对较低,且与TN不同源。E区及近岸区域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陆源污染相对较重。草海沉积物TOC和TN含量足以造成严重的生态毒性效应;而TP对环境产生的危害较小。草海各采样区表层沉积物TOC和TN的污染程度为S区>N区>E区,TP的污染程度为E区>S区>N区。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典型湖泊湖岸带表层沉积物碳、氮、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尕海、纳木错和羊卓雍错3个湖区的典型湖泊湖岸带采集表层沉积物,测定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分析营养元素间的原子比.结果显示:7处湖岸带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介于1.19~46.84g/kg之间,其中尕海糊区的果茫滩最高;总氮含量介于0.26~10.84g/kg之间,尕海最高;总磷含量介于0.05~0.38g/kg之间,尕海最高;纳木错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均为最低.湖岸带表层沉积物C/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出现在尕海湖区,分别是尕海湖区果芒滩的19.04和尕海湖区尕海的2.85,其他两个湖区的值均在5~10之间;C/P均大于60;N/P值介于8.75~63.17之间;纳木错湖区的N/P和C/P均低于另外两个湖区.可以认为:磷是3个湖区潜在的营养限制因子;尕海存在外源氮输入;果芒滩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为陆生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碎屑混合物,纳木错湖区和羊卓雍错湖区则为湖泊自生的水生生物碎屑混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西近岸水下平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和积累特征,促进对重金属自河口海湾向陆架扩散规律的对比与把握。【方法】从广西近岸水下平原采集表层沉积物和岩芯,通过实验测试的手段,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Pb、As、Hg的分布和积累特征。【结果】广西近岸水下平原表层沉积物中Pb含量为8.0×10-6~44.7×10-6,As含量为1.6×10-6~31.4×10-6,Hg含量为0.001×10-6~0.086×10-6,变化较大;Pb、As、Hg的分布受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类型影响,As含量在水下平原北部水动力作用强烈之处出现局部高值,与含As的母岩风化有关;Pb、As、Hg有一定的共聚性,并显示亲Ni、Zn、Ga、Zr和疏Sr的特征;Pb、As、Hg与粒度参数有线性和聚类关系,对粒级响应性即斜率k的拐点在~0.125mm至~0.063mm之间,视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不同而有所移动;贫有机质站位由于水动力作用强烈,以自然风化的物理过程为主,重金属含量很低,而有机质积累成因为主的站位重金属含量积累增幅区间的频率,Pb的以40%~60%最高,As和Hg的均是60%~80%最高,增幅序列均遵循单增自然对数关系,曲线分段对应不同的沉积环境。【结论】广西近岸水下平原表层沉积物质量总体较好,但相对区域本底值来看,Pb积累性比较突出,As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