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2年 5月 2 3~ 2 4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水利学科组织 ,在河海大学召开了“土体变形新理论与大型工程实践对比研究”前沿研讨会 .来自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河海大学等 1 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 50多位专家和教授参加了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水利学科主任李万红教授出席了会议 ,清华大学沈珠江院士、河海大学殷宗泽教授和刘汉龙教授主持了会议 .会前由 3位主持人编辑了 2本会议交流材料 :《土体变形新理论与大…  相似文献   

2.
纪军  刘涛  黎明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6):836-836
重大研究计划“西部能源利用及其环境保护的若干关键问题”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于2007年3月16—17日在广西南宁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周孝信院士、广西大学党委书记阳国亮教授、副校长张协奎教授、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黎明副主任出席了会议,学术指导专家  相似文献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十五”期间设立了“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研究计划”等重要计划 ,并于 2 0 0 0年 12月底组织专家对 15个候选创新研究群体中的 6个进行了实地考察 ,最后决定首批资助这 6个通过考察的研究群体 .以我校郑南宁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群体是首批在全国获得资助的 6个研究群体之一 ,每年获资助金额 12 0万元 ,获资助时间暂定为 3年 .我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获得“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研究计划”资助  相似文献   

4.
“中法先进研究计划(PRA)”地球科学领域双边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6—19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法先进研究计划”地球科学领域自1999年正式启动以来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法国法中科学促进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5.
学术动态     
促进西部地区理论物理研究研讨会召开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学术领导小组”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的委托 ,于 2 0 0 1年 9月 7日至 9日 ,我校承办了“促进西部地区理论物理研究研讨会”。这次会议是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西部地区理论物理研究的现状 ,讨论如何加强西部地区的理论物理研究 ,稳定研究队伍 ,提高研究水平。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学术领导小组成员苏肇冰院士、黄涛研究员、陶瑞宝教授、陈润生研究员、胡岗教授、陈永寿教授等专家学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周青副主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讨近空间飞行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探讨发展近空间飞行器的有效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于2006年4月17—18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趋势和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副主任沈文庆院士、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航天航空部门有关领导以及相关领域专家8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资料信息     
“内流流体力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 0 0 4年 5月 2 7~ 2 8日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组织的“内流流体力学研讨会”在北京昌平召开 .来自国内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 2 0多个单位的 5 0余位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刘高联、王仲奇和蒋洪德院士出席了研讨会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内流流体力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促进该领域发展的途径或措施、优先资助领域和研究方向、学科新的分类和学科代码等…  相似文献   

8.
(以当选时间和姓氏拼音为序 )孙义燧 院士孙义燧 ,男 ,1936年 12月 2 0日生 ,浙江省瑞安市人 ,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973”计划“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召集人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委员、国际天文联合会天体力学组织委员会委员 ,曾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曾获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次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 )一等奖一次 ,2 0 0 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对具…  相似文献   

9.
4月15日上午,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第三届‘智能自动化、计算与制造’国际研讨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召开.本次大会是中英“智能自动化、计算与制造”研究网络举行的第三次网络会议,与会代表包括来自英国的13位专家和国内的20余位专家.王乘副校长、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宋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熊有伦院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杨剑波教授等参加了会议.熊有伦院士、英国利物浦大学电力工程与电子系吴青华(Qinghua Wu)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谭民教授及英国Glamorgan大学自动控制系刘国平(Guopin Liu)教授在大会…  相似文献   

10.
《华东科技》2000,(1):15-16
“信息光子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是东方科技论坛第6次研讨会,光信息领域的专家教授、中科院院士和青年科技工作者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陈良尧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褚君浩研究员轮流主持。上海市科委徐国华同志出席研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亚洲地区纳米科技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发展,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韩国科学与上程基金委员会及日本学术振兴会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东北亚纳米科学与技术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5月7-9日在上海市复旦大学召开.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道本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进展》2008,(5):513-513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实施计划书的要求,重大研究计划管理工作组于2007年10月在上海金山召开重大研究计划2008年度指南撰写与资助规划研讨会.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张礼和、林国强、王红阳院士、陈晔光教授、吴家睿、蒋华良、陈义研究员和管理工作组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于2003年3月中旬组织以杨弘远院士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对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主持的基金重大项目“稻麦玉米重要基因的鉴定和利用途径的基础研究”进行了验收评议。专家们认为该项目很好地完成了计划的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结果,在以下几方面有较突出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38(5):456-456
2004年2月16日,为期2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能源利用及其环境保护的若干关键问题”重大研究计划第一次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我校南洋大酒店国际会议厅正式拉开帷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孙家广院士、我校校长郑南宁院士到会并发表了讲话.工程科学三处刘涛处长在开幕式上介绍了西部重大研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机械工程科学的国际、国内研究动态、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研究前沿,明确机械工程科学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地位,把握我国机械工程科学的战略方向,研讨机械学科“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4年11月19—22日在江苏镇江组织召开了机械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5年4月13~15日对“手性与手性药物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研究”重大交叉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评估.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项目组负责人和各课题组负责人汇报的基础上,经认真讨论评议,认为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林国强院士负责的该项目全面完成预定计划,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构造地质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7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有关单位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地质学系张国伟院士主持开幕式,孙勇校长到会致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马福臣研究员、任纪舜院士、马瑾院士、张本仁院士、滕吉文院士、殷鸿福院士,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吴淦国教授等到会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8.
资料信息     
高分子合成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广东召开 2004年11月12-15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组织的高分子合成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广东省汕头大学召开,来自26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位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分子合成化学领域中的前沿领域是可控聚合反应,包括立构控制,相对分子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高分子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交叉研究、推动高分子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于2004年12月3—6日在湖南湘潭召开“高分子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前沿科学问题”研讨会.来自全国28个单位的43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杨玉良院士作了特邀主题报告,陈国强、袁直、刘俊秋、程巳雪、章林溪等教授作了邀请报告.与会专家对生物高分子、医用高分子、  相似文献   

20.
中德“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景观与环境变化双边研讨会”于2007年7月16~22日在兰州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和教育部共同资助,由兰州大学、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德国汉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共同主办,兰州大学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佰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