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分析了广东省本科高校工科类学生的总量、地区分布、城际分布以及校际分布等,运用spss17.0软件对广东省本科高校工科类学生总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全面梳理广东省本科工科类人才培养现状以及优化广东省本科高校工科类人才的培养结构. 研究发现:广东本科层次工科人才的培养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广东本科层次工科人才的培养总量在逐年上升,且能较好地满足广东产业发展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失衡现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错位;人才分布不能满足产业集聚、转移的需要;专业设置缺乏特色、校际趋同明显和学生集中度不高等. 基于此,采取措施促进广东工科类专业的设置要和广东主导产业或行业相对接,顺应广东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需要调整专业的区域布局;同时应鼓励高校提高工科学生集中度,扩大工科专业设置面,并改革财政拨款机制对上述变革予以引导.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对于工科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目前还存在专业设置的适应性与针对性不强、办学条件不够、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这就要求政府、社会及高校从经费、规模、内涵、教学环节等方面入手,以引导、调控为手段,推进工科教育改革,增强高等工科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普遍缺乏专业的技术操作能力。“综合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培养专业通用型人才为主,强调把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理念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及会计改革前沿,实践课程的设置分层次递进,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使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社会需求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不均衡指数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2007—2016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向集中,具有明显的边缘-核心结构,市域差异显著;与产业转移集聚格局不同,河南省环境污染集中度时空格局变化较明显,由"西北高东南低"演变为"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整体来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环境污染集聚超前于产业转移集聚为主,而产业转移集聚相对超前的市域主要分布在豫东地区,产业转移集聚与环境污染集聚基本一致的地区由2个增加到7个,二者一致性越来越显著,且在空间分布上有向南推进的趋势;河南省2007—2016年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均为正数,且呈波动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0.029 5下降到2016年的0.024 0,二者集聚格局有趋同态势,相关性日益显著;对环境污染影响最大且是正向影响的因素为能源消费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数、专利数的回归系数都为负值,表明加快河南省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类型转型.加大人才资本、技术的引进力度,着力改善各行业生产技术是促进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状况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等特点,属于新兴的新工科专业之一,该领域所需人才每年在百万以上,因此,高校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责无旁贷。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分析现有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导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四方面对物联网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彭玉灿 《安徽科技》2014,(11):19-21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巢湖市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从总量看,“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13.3%,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135个,工业总产值342.6亿元。从结构看,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用水量下降38.1%,  相似文献   

7.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顶层设计逐步清晰。通过对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五个方面探索构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直接对接企业需求,其专业设置相对普通高校更具针对性、专门性。伴随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产业变革进程加快,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一方面,工业4.0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培养的人才促进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进一步革新。基于此,我国高职院校应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根据社会需要,满足工业4.0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高校办学层次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原有的学科体系不能适用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地理科学专业就业市场需求分析,构建"层次+课程模块"地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此实验体系实施中制定相应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响应社会需求,增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以培养适应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实干型应用工程人才为目标,与产业龙头企业开展紧密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针对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代表性专业课程《数控技术》的教学现状,以新工科课程建设改革为指导,从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内容组织上开展《数控技术》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采用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结合,课程练习与工程项目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训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初步探讨了新工科代表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新工科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新工科背景下,伴随着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势在必行。安徽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以行业转型升级过程升级对材料人才的需求为契机,依托课程群、瞄准应用、聚焦前沿,构建了分阶段多层级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从“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转变,并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提出了以能力为评价指标的实践课程考核体系,依托三个层次的实践平台,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螺旋渐进式上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地方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胜任新产业、能够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卓越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和转型对经济学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高校在进行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时,既要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还要培养出一支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应用型高校在进行经济学本科教育时要区别于综合性大学,特别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分析了应用型高校经济学本科人才的能力培养定位以及培养目标,结合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建设、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设置三方面,对如何提高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培养高校工科专业自主创新人才是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与"卓越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工程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其发展特色分析七个关键问题,从"四大方面、五种层次、六类实践"深度剖析创新教育的开展,建立自主创新工程实践教育的平台,构建创新实践教育的体系,提出创新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以解决符合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当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高校服装专业学生情况,提出对高校培养高层次服装设计人才的课程设置及教学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武杰 《科技促进发展》2010,(4):257-257,256
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应用性本科院校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可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该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韶关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在树立面向企业的办学理念、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关的课程体系、建立多种类型的学生培养平台以及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同类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按课程设置实验室,按课程章节顺序开设实验项目,是师范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验室设置和实验教学管理的常见模式,目的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模式不能满足工科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三级能力培养体系(基本技能,新技术及应用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四层次实验内容(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的多元化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体系,可满足我院当前专业设置的实际需要.按此思想在实际的实验教学改革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目益增加,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为了使高校专业设置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高校要加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也应该赋予高校更大的专业设置自主权,使高校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进行专业的调整和新专业的开发,从而提高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作为创新文化产业人才输出重要源地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其人才培养与创新文化产业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从创新文化产业的产业特征、所需人才层次、类型出发,继而剖析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适合创新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层次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职本科生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案例分析和文献分析等方法,以CDIO模式、BTEC模式和结构功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从中职本科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学习信心、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不适应高校授课方式三方面入手,充分了解中职本学生在学习中面对的困境,并得出学习困境原因;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完善培养机制、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贯彻"学生本位"的课程设置,充分激活学生学习动力,增加学生内在信心,形成适用于中职本计算机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中职本科计算机人才综合能力为着力点,提高就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