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研究了CO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床层上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如床层高度 ,催化剂颗粒粒度 ,比速和温度等 ,测定了CO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床层上的反应转化率 ;同时 ,根据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建立了反应的机理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 ,CO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床层上的本征反应是一个表面反应控制的一级催化反应 ,反应的活化能是 10 7.2 3kJ·mol-1.  相似文献   

2.
在浸渍型无铬CO高温变换催化剂中加入不同浓度、不同类型的稀土元素 ,对其活性、比表面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剂加入Ce(NO3) 3.6H2 O后可以大大提高其高温活性和热稳定性 .这将有利于工业生产 .其中尤以加入 1%左右的Ce(NO3) 3·6H2 O的催化剂的活性提高最为明显 .在同等测试条件下 ,所制得催化剂样品的活性已达到现行工业产品 .对变换后尾气分析 ,并未发现F -T副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3.
杨春文 《甘肃科技》2005,21(2):83-85
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一系列的钙钛矿型催化材料,研究了该法合成条件对催化剂晶体结构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试验和筛选。  相似文献   

4.
选取不同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Ce-O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沉淀剂对其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氨水为沉淀剂的催化剂CO氧化活性最佳,它与CuCe-Ox催化剂具有较多的Ce~(3+)以及CuO物种有关.此外,采用氨水作为沉淀剂可促进CuO的生成,这是CO催化氧化的主要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5.
苏新梅  王道 《河南科学》1997,15(3):300-302
本实验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和焙烧温度等因素与催化CO氧化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竹纤维、直径为2.5微米的陶瓷微纤维、粒径为106~150微米的活性炭颗粒为原材料并按1:3:8的质量比与适量水混合,高速搅拌作用下形成混合均匀的浆液,采用湿法造纸工艺制成“纸张”式前驱体,将该前驱体在105℃下干燥24小时,再在N2保护下,分别在500℃和1000℃下各烧结30和20分钟,形成微纤包覆活性炭的复合材料。采用SEM和ASAP 2020静吸附仪分别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吸附等温线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陶瓷纤维之间的结合处很好地被烧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活性炭颗粒被很好地包覆其中;通过BET、BJH、H-K 方程解析吸附等温线,材料BET比表面积为428.038m2/g,总孔容为0.217m3/g,微孔孔容为0.093 m3/g,占总孔容的43.1%,中孔占40.9%,大孔占16.0%。与原有活性炭做比较,可发现比表面积基本相当,各孔容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制备方法翩备了Au/NiO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表征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制备了NiO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相应Au/NEO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载体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和TPR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经沉积-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活性最好,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差;载体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的活性也有一定影响.在载体制备过程中加入分散剂并不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而载体经微波处理后的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BET结果显示负载于未经焙烧载体上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可能和催化剂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关;TPR结果显示催化剂含有氧化态的金,而且催化剂的活性与氧化态金的还原温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一定配比下,以银离子与二乙烯三胺形成的配合物为结构导向剂采用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硅铝比的Ag@MFI分子筛,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荧光等物化表征.结果 表明产物为具有单一形貌、高结晶度的MFI拓扑结构的纯相.而后,对得到的不同Si/Al的Ag@MFI分子筛进行CO氧化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9.
低温催化氧化CO的铜锌铈体系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双  左宁  杨治 《应用科技》2007,34(6):53-57,64
铜-锌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的活性,在此体系中引入适当比例的铈以后,催化剂的T99(CO的99%转化温度)明显下降.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组成(2因素)、沉淀剂比例、陈化时间、煅烧温度5个制备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正交实验预测铜锌铈3种元素的摩尔比为2.4:3.6:4、沉淀剂使用NaOH、陈化时间为3h、煅烧温度为450℃时所制得的催化剂有较好的活性.经过实验证明,上述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在130℃就可将检测气(含一氧化碳1%的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完全氧化.  相似文献   

10.
用于导电油墨的银包覆铜微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乙二醇体系中采用葡萄糖预还原法制备微米级铜粉,由直接置换法制备银包覆铜型微粉。通过导电性实验讨论不同条件下粉体的电阻值变化,确定了制备银包覆铜型微粉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金催化剂,测定了其对CO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的载体种类、焙烧温度和放置时间等因素有关;Au/TiO2和Au/Ce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而Au/ZnO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低;焙烧温度影响催化剂的性能,焙烧温度为40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较长的放置时间会降低催化剂性能,这可能与活性组分粒径长大有关.  相似文献   

12.
超声浸渍包覆天然石墨的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使用超声浸渍法在天然石墨表面包覆热解炭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恒电流充放电和粉末微电极的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这种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浸渍有利于天然石墨的均层包覆和深度包覆,可以改善天然石墨的界面性质,防止溶剂化锂离子插入石墨层间造成的结构层离,提高了天然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共溶剂的种类和性质影响包覆石墨电极的嵌脱锂性能,在不同共溶剂的EC基电解液中,DMC表现出与包覆石墨最佳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简单的氧化还原方法,通过控制Cu和Mn物质的量之比及煅烧温度等条件合成了一系列铜锰复合氧化物。通过考察合成条件对催化剂的晶相、形貌以及催化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多种表征手段揭示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锰氧化物中,铜的掺杂促进氧物种移动,使得铜锰复合氧化物具有较低的还原温度和较强氧化还原能力,且结晶度差的无定型态同样有利于氧空穴的增加,从而有利于甲醛的催化氧化。当Cu/Mn物质的量之比为1:2、煅烧温度为300℃时制得的铜锰复合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佳,能够在90℃下完全降解甲醛。  相似文献   

14.
15.
负载型Au/CdO CO低温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Au/CdO催化剂。考察了以氧化镉为载体金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CO低温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焙绕温度、预处理条件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573K焙绕,空气预处理的催化剂活性最好。XRD、TPR、TPD结果表明,活性金高度分散在氧化镉载体上,氧化态的金是活性中心,CO和O2均吸酚在金上,其反应遵据Langmuir-Hinshelwood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6.
17.
铬对改善铜与炭石墨材料润湿性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座滴试样比接触面积法研究Cu-Cr合金与柔性石墨和炭片的润湿性,Cr含量愈高,座滴与炭石墨材料的比接触面积愈大,接触角愈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催化剂稳定性的考察并结合表征结果,研究了稀土Ce的添加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结果表明,稀土Ce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还原的变价过程(Ce^4 →Ce^3 -e),其结果不但有效地抑制了催化剂的积炭,而且也阻滞了γ-Al2O3在高温、水蒸气存在的反应条件下的相转移过程,增强了催化剂抗烧结能力,减少了催化剂表面的损失,显著地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BET,XPS表征显示,经过较长时间反应的Ni-Ce/Al2O3催化剂,其孔径分布的变化以及活性物种Ni和助剂Ce向体相的迁移或流失,有可能是造成该类催化剂活性逐步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浸渍工艺对陶/炭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浸渍工艺制取陶/炭复合材料,研究浸渍量与浸渍时间的关系,常压浸渍、真空浸渍、加压浸渍及真空加压浸渍工艺对陶/炭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影响抗氧化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加压浸渍工艺为最佳工艺,形成的陶瓷量大,陶瓷层厚,可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控制沉淀p H值分别为8、9、10,采用沉淀法合成了3种羟磷灰石(HAP-8、HAP-9、HAP-10)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相应的Pd-Cu/HAP催化剂(PC-8、PC-9、PC-10),并考察了其室温CO氧化催化性能。通过N2-物理吸附、XRD、FT-IR、H2-TPR、CO2-TPD和TEM对载体和催化剂的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法制备的载体以及相应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受沉淀p H值影响较大。与HAP-8和HAP-10相比,HAP-9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好的晶体结构以及更多的表面羟基,从而致使PC-9催化剂含有较多与Pd相互作用较强的活性Cu2Cl(OH)3物种和适宜强度的表面碱性位点,因而表现出较高的室温CO氧化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