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筠的《说文句读》以通俗、普及著称,在同时代研究《说文》的著述中有其特色,最突出的是他把语法词性引入词义训释,对传统小学走向现代语言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先秦词义是后代汉语词义的源头,零散地见于“五经”诸子等文献典籍之中。但不管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词义,它都有着严密的系统性。这不仅从它的单个词的语义系统上表现出来,而且还表现在众多的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语义系统中,从而构成一个错综复杂、体大精深的语义系统。今天,我们研究整理先秦语义系统,除直接学习、研究“五经”、诸子等文献典籍外,还应该以《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作为出发点来对先秦词义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许慎《说文》是在精研五经文献的基础上,对先秦语义的总结。他“博问通人,考之于逵…  相似文献   

3.
"外来者"故事原型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常见命题。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外来者"性别身份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女性开始成为携带文明气息的"外来者"。本文以丁玲的《在医院中》、格非的《人面桃花》、贾平凹的《带灯》三个文本为基础来探讨以女性为主的"外来者"故事原型的性别转换。  相似文献   

4.
卢光盛 《世界知识》2014,(23):73-73
<正>笔者曾专门撰文讨论过中国外交"亲诚惠容"理念的内涵及其启示,在这里提出的思考是,还可以再关注一下"信"。从词源看,除了通常表示的"相信"之意,"信"还有多个意思,如《说文》所说的"信,诚也",以及《孟子·尽心下》所说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后一句的意思大致是"值得追求的叫做善,自己有善叫做信"。放之于国际关系的语境时,"信"至少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指"信仰力和感召力",即通过"吸引、感召和制定共  相似文献   

5.
一、命题的重要性所谓命题,用数理统计的语言说,就是从母体(这里指全部研究的对象,即应该考的范围。母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叫做个体,母体的一部分叫做子样。数理统计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根据子样来探求有关母体的各种特性)中取样。命题是考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6.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有人说,这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2006年,中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3年后,"钱学森之问"在社会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社会广泛讨论了这个问题。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不但成为全社会价值共识,更上升为国家意志。如今,社会各界仍就继续对"钱学森之问"发表各种见解,这些观点中总离不开"教育"二字。不少人认为,基础教育看分数不看能力,高考指挥棒把教育带向"应试",高校重论文不重教学,产学研结合缺少融合平台。  相似文献   

7.
"脩容侍侧兮辟非常"作为《衣镜赋》的关键文句,是联结刘贺的过去和当下的一大知识通道,在尽显"儒家情怀"中,直通当年的立废往事.由此,所谓的"脩容侍侧",就不是简单地修整面容,而是具有"礼"的意义.刘贺通过"镜于人",而远离"非常之祸".另外,"脩容侍侧"虽与"容礼"有着密切的关联,但通过刘贺的用礼状况可以看出,学界流行的"容礼派"之说应是后世的想象.所谓的刘贺为"容礼派"之论,是一个不存在的伪问题.  相似文献   

8.
读《数学通报》94年11期 张克刚先生《对一个命题的联想》一文,(以下记为文[1])很受启发。今对文[1]中几个命题再作一些联想与推广。顺便给出其文最后提出的猜想的准确结论及证明。 1.将文[1]中命题6—10中的正方形推广到矩形,有类似结论,如: 命题1(2)直径为d的圆上任一点到该圆的任一内接矩形各顶点(各边中点)距离的平方和为定值2d~2,(3d~2/2)。 其余命题可类似推广,证明也易,只用勾股定理。三角形中线长定理就行。略。  相似文献   

9.
《说文》对"匕"字的解释包含两层意思,"相与比叙"和"用以取饭的器具"。从古文字字形考察,是原本来源不同的两个字混同为一个字。在《说文》系统中,"匕"部字和其他含有"匕"部件字构意大体不出《说文》的解释,结合古文字和相关文献,可以进一步理顺相关字的释义。  相似文献   

10.
"取下求上"是《墨经》概括老子实践哲学的命题。分析"取下求上"命题的产生过程,用《老子》中的大量论述来说明"取下求上"的命题可符号化为"取非A求A",还可泛化变形为"非A则A"、"大A若非A"等多种实践哲学公式。论述老子辩证理论哲学的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老子实践哲学可作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谋略借鉴。  相似文献   

11.
喝参茶     
正我每天都要喝参茶,参茶的味道是一阵清香中夹着一股苦味,喝下去,嘴巴合不上是小事,胃里可难受死了,就像是在翻江倒海一样。看,妈妈又端着一大杯参茶,对我说:"好孩子,把参茶喝了,这可是妈妈花了半小时才做好的,喝了会长高的。"只要我说"不",妈妈的脸就会由晴转阴,来一阵"河东狮吼",说:"快把参茶喝下去!"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众多小说中,主人公大多活动在"公馆"这一空间意象之中,"公馆"成为解读巴金小说的一个重要意象。本文旨在以《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公馆和《憩园》中的杨公馆为例,从公馆里的生活秩序、婚姻爱情和人物命运三个角度来解读这一重要意象,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巴金小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3.
"诗言志"这一诗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理论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涵:其一,"献诗陈志",帝王公卿收集诗以观民风、查民情,考得失,这些诗经整理后成为《诗经》。其二,"赋诗言志",这是对文献《诗》的接受理论,时代从春秋始,在《左传》中记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其三,"教诗明志",也是对《诗》的一种接受,此时《诗》成为政教工具,孔子、孟子在这方面作出很大贡献。其四,"作诗言志",这时把文献《诗》还原为了文体诗,诗人的创作意识开始形成,荀子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尝试者,而屈原则正式开始作诗以言志。  相似文献   

14.
杨晋 《世界知识》2014,(2):73-73
<正>盘点过去一年,"梦"不愧是全世界最热门的词之一。2013年12月底,《纽约时报》评出年度十大好书。其中非虚构类图书《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战争》(The Sleepwalkers: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位列其中。当然这本书并不是教人如何做梦的,而是用"梦游者"来比喻100年前的欧洲列强在"梦游状态"中把自己的国家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5.
《左传》叙事艺术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传》的叙事艺术表现在三个方面 :(1)伏笔艺术。以小事作大事的伏笔 ,揭示大事发生的根源 ;(2 )论断艺术。在叙事中寄寓作者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 ;(3)跳叙艺术。故事情节大胆跳跃 ,使叙事更精练 ,关键环节更突出  相似文献   

16.
《易经》是中国群经之首,是中国的哲学之大成,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活水源头。伏羲一画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易经》自从诞生以来,就与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相伴随,无论是关乎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融合、朝代的更替的大事,及中国人的琐碎生活小事,部离不开《易经》的哲学思想。孔子在《易传》里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和"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①李贞祥一人文、人文学科、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①对这句话,唐人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观乎人文以...  相似文献   

18.
正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罗骢,"骢"字很少用,好多人都不认识。我来给大家讲讲我名字的来历吧。爸爸告诉我,在我出生前后,他们把一本《新华字典》都快翻烂了,也没有定下一个合适的名字。我出生三天后,奶奶见爸爸还是拿不定主意,就说:"不如叫聪吧,聪明的聪,耳聪目明,健康成长。"爸爸说:"不行,叫‘聪’  相似文献   

19.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目前所见文献中率先使用术语“对文”、“散文”的著作,作者运用这组术语来分析经传中的同义词在使用上的同与异、通与别,开启了对同义词进行综合训诂的先河。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则将其改造为“对文言之”、“散文言之”,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另创术语“浑言”和“析言”,邵、段分别运用它们来分析故训中和字书中的同义词在释义上的同与异、通与别。本文认为,《段注》的“浑言”、“析言”,是一组在“对文”“散文”、“对文言之”“散文言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训诂术语,同时也是一组比较科学的综合分析同义词的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20.
每天都是一个节日,每天都是一个历史纪念日。一件世界大事发生了,可能会有很多人知道,可是,第一例阑尾切除术、第一次足球现场直播、第一家电影院的开张……哪件事不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又有谁能说出它们发生的时间?从本期起,《世界知识》连载“半月历史里程碑”,一年下来,你就会对“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大事、小事、趣事、好事、坏事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