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处于运营期的富水山体隧道复合衬砌外水压力问题,从实际工程排水系统入手,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建立隧道排水系统排水模型。发现隧道排水量与二衬外水压力呈非线性关系,进而推导得到复合衬砌外水压力的解析解;并将之与具有等效渗透系数的二衬透水线性排水模型解析解对比。结果发现线性排水模型计算得到的二衬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偏小。然后在解析解的基础上,分析初支参数、注浆圈参数、排水系统参数对二衬外水压力折减系数的影响。研究可为隧道以及隧道排水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处于运营期的富水山体隧道复合衬砌外水压力问题,从实际工程排水系统入手,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建立隧道排水系统排水模型。发现隧道排水量与二衬外水压力呈非线性关系,进而推导得到复合衬砌外水压力的解析解;并将之与具有等效渗透系数的二衬透水线性排水模型解析解对比。结果发现线性排水模型计算得到的二衬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偏小。然后在解析解的基础上,分析初支参数、注浆圈参数、排水系统参数对二衬外水压力折减系数的影响。研究可为隧道以及隧道排水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延高速公路山狼岔隧道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介绍了该隧道防排水系统,并对其防排水措施进行了阐述,详细论述了其防排水重点施工工艺,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冯旭 《科技咨询导报》2009,(19):41-41,43
雪峰山隧道的防排水通过引入“动态防排水”和“分区防水”的工程理念,精心进行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公延荣 《甘肃科技》2013,29(14):127-130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防排水工程对隧道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隧道防排水系统是一项设计复杂,施工工艺严谨,隐蔽性很强的工程,也是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攻克的难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阐述了从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防排水材料、施工工艺3个方面加强控制,以达到防范隧道水损破坏和杜绝质量安全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高海拔寒区修建隧道,极易出现冻胀破坏、道床积水结冰等病害,对列车运营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因此亟需对高海拔寒区的隧道工程建设开展专项防排水防寒设计研究。在调研多种寒区隧道排水系统方案的基础上,分析这些方案的排水效果和在高海拔寒区的适应性,根据塞什腾隧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采用复合排水系统的方式进行设计。全隧道采用双侧双层盖板保温水沟,低端洞口设置防寒泄水洞,并设置环向盲沟直接引入中心水沟,避免洞外水流入洞内,产生冻害。该方案经济、有效的防寒、排水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强富水板岩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九岭山隧道右线出口YK101+900~YK101+300强富水板岩地段的施工,介绍了强富水段的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总结了影响隧道防排水的各要素及对隧道使用寿命影响。  相似文献   

8.
彭琛  刘远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1):4634-4640
为提高桐梓隧道反坡排水系统管道水力计算精度,确定排水管道流速和节点水压力分布及水头损失,模拟不同类型水泵组合和排水方式,基于EPANET建立桐梓隧道反坡排水模型,通过控制管道流速和末端水压力,实现对整个排水系统的设备选型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与常规计算方法相比,EPANET隧道反坡排水模型在水力计算时考虑了实际高程及局部水头损失,总水头损失计算准确度提高50%以上,设计流速与实际流速一致,并能得出管网系统动水压力分布.可见EPANET可以对不同水泵组合模拟抽水分析,为隧道反坡排水设备选型和水力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渗漏水作为隧道中的一种常见病害,由于各自隧道的不同特点,其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以渗漏水情况、隧道施工情况和周边水文地质情况为基础,分析了甘肃某在建隧道进口段二衬发生渗漏水现象,认为该隧道渗漏水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水文地质因素、施工因素和防排水因素。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渗漏水影响因素进行主次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有防排水系统的施工不规范和防排水系统受损,次要影响因素有二次衬砌施工质量不合格、防排水材料不合格和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通过分析渗漏水影响因素,为该隧道的渗漏水病害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合管廊设有雨水渗透、外部通风口、人员进出口、投料口等外部开口,一旦发生紧急进水,排水系统是保障管廊安全运行的重要附属设施.通过对北京、上海及海口等管廊考察,确立了典型管廊排水系统示意简图,建立了集水坑排水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排水过程进行模拟,探究了潜水泵的临界相对淹没深度,提出了一个新的廊内集水坑理想条件、入口速度恒定和入口速度连续变化三种工况下的经验公式,并将该经验公式与常用的三种经验公式(Knuass公式、Hecker公式和何耘公式)进行详细对比讨论,可为管廊排水系统集水坑的设计、潜水泵的布置与安全评价的决策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志富 《甘肃科技》2011,27(13):143-145
结合某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设计及运营后的渗漏水情况,将渗漏水特征根据位置、形式进行分类,并对渗漏水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渗漏水原因逐一给出改进防排水系统的措施,优化隧道防排水设计,进一步指导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2.
地下厂房防渗排水系统渗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求解无压渗流场结点虚流量法的基础上,结合可精细模拟密集排水孔复杂渗流水力行为的改进排水子结构技术,对某地下厂房厂区洞室群围岩区三维渗流场进行了有限元求解分析,着重研究了防渗排水系统中的帷幕和排水幕的渗流特性.研究表明,排水幕在排水通畅的前提下具有强大的排水能力,其排水孔间距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渗流场水头分布影响不明显.因此,可适当加大排水孔间距,以减少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3.
段杰 《科技资讯》2010,(21):113-113
从进洞前完善洞口排水系统、开挖过程中涌水地段的防排水处理、洞内防排水系统施工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4.
市政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防洪以及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工程。目前市政工程管理存在防洪能力不足、市政排水管网设计参数不合理、工程缺乏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排水系统、建立排水管网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制度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段双喜 《山西科技》2009,(1):113-115
通过对齐岳山复杂岩溶隧道反坡抽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的设计及应用介绍,总结了该隧道进口段2500m左右的反坡排水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InfoWorks ICM排水管网模拟软件,建立排水管网模型,通过对内涝风险的模拟,对现有排水设施进行内涝风险评估,综合分析排水系统排水能力及抵御内涝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反映法、叠加原理及渗流力学理论构建了是否含注浆圈的两种体外排水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隧道与体外排水洞涌水量的计算公式、隧道二次衬砌外水压力表达式,通过解析退化验证了理论模型及解析公式的正确性与适用性,根据推导公式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进行了检验.结果 表明:体外排水洞与隧道涌水量均随注浆圈渗透系数的下降而非线性降低,隧道二次衬砌外水压力随注浆圈渗透系数的下降而非线性增大,但其临界值小于常规排水方式;增加初期支护的厚度可达到降低二次衬砌外水压力及隧道涌水量的目的;围岩与注浆圈、注浆圈与初期支护渗透系数合理比值分别为15与100,同时须严格控制二次衬砌渗透系数;排水洞洞径对体外排水洞涌水量影响显著,为保护地下水资源,体外排水洞洞径推荐为0.2 m.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对于邻近隧道水平位移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卸载引起盾构隧道水平位移的变形机理;其次,收集了国内软土地区邻近地铁盾构隧道开挖基坑的工程实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影响隧道最大水平位移的因素进行了重要度排序,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一相对简便且方便广大工程从业人员使用的半经验公式,可直接用于隧道在邻近基坑开挖下的最大水平位移的预测.通过与所收集到文献中已发表的工程实际案例实测数据的对比,对经验公式进行了验证,验证了所提公式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参数分析表明:隧道最大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体量的增大近似呈对数增大,增速逐渐放缓.隧道水平位移受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影响较大,两者之间近似呈线性正相关.隧道最大水平位移与基坑隧道间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当距离小于两倍开挖深度时,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较大.基于提出的公式,对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范围进行了分区,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路面防排水系统综合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速公路路面的设计质量、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面防排水系统布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高速公路完善的路面防排水系统包括路表防排水、路面内部防排水、中央分隔带防排水和桥面防排水4个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实践,从4个方面对高速公路路面防排水系统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杜绝或减少隧道渗漏水现象的关键在于洞内防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本文主要结合铜陵—汤口高速公路三口隧道介绍多雨山岭重丘区分离式隧道的洞内防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情况,总结经验,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