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围绕灰土挤密桩施工技术及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首先,对灰土挤密桩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结合某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实例,着重分析灰土挤密桩技术应用于软基处理中的施工参数及施工工艺,以验证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经灰土挤密桩处理后承载力及强度方面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林波 《河南科技》2012,(4):83-84
<正>灰土挤密桩是一种软基处理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加固工程中。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使用该处理方法可以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压缩性。本文,笔者以丹拉国道主干线西宁过境公路西段6-1标K20+103~K22+100段工程为例,介绍灰土挤密桩加固地基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南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提出挤密桩的地基处理方法,阐述了挤密桩加固原理及桩间距的确定,详细介绍了挤密桩加固地基的设计过程,并比较了灰土挤密桩及素土挤密不同的加固效果。探讨了结构性及应力应变关系等工程特性的影响,所得成果可供实际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DDC法(孔内深层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合理桩间距的控制问题,在代表性场地采用不同桩间距处理地基,对其处理前后地基土的干密度和湿陷系数等指标做了比对,并分析其挤密效果,得出当桩间距为预成孔直径d的3倍时,地基土受到挤密所产生的侧向力是相对均匀的,当桩间距〉3.0d时,三桩间土体的挤密效果明显较两桩间差,故挤密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的有效挤密区为3.0d,即DDC处理地基时的合理桩间距为3.0d.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地区经常会发生由于地基处理不当或基础设计不当产生房屋倾斜现象.某四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楼,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建成后产生过大沉降和倾斜,对使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们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生石灰桩的桩土挤密,吸水膨胀作用使地基土得到加固,防止基础继续下沉,保证房屋的正常使用.通过对某湿陷性黄土地区4层框架房屋的地基及上部结构的检测鉴定分析,找出房屋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而为此建筑物拟定了加固纠偏设计方案.对其他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房屋纠偏加固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土湿陷性与黄土的物性指标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宁县某工程场地黄土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对黄土湿陷性与深度、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干密度、饱和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场地黄土地基进行了湿陷性评价,获得了该地区的黄土湿陷性规律,为工程场地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其中软土在我国分布广泛,给公路工程施工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成为公路工程施工必须处理的病害问题。长期以来,在公路软基处理中往往选取堆载预压法、复合地基法等,但随着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此类处理方法已经与当前施工要求不符,真空排水预压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软土地基加固专利技术,将其广泛地应用于公路软基施工,可提高施工稳定性、缩短工期及有效处理工后沉降,是当前软基加固的主要技术之一。为此,本文在充分掌握真空排水预压加固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其施工工艺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李会武 《河南科技》2013,(12):143+229
若要对公路路基中湿陷性黄土施工实行全方位、全面的管理,那么就需对公路路基中湿陷性黄土施工中的各个方面、因素进行细致化、全面化考虑,并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正常开展。本文对公路路基中湿陷性黄土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拉林铁路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拉林铁路的路基地基处理方式,包括冲击碾压法、强夯法、碎石桩法、灰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CFG桩法和预应力管桩法,以期为铁路路基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膨胀法纠偏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根据孔隙挤密原理推导的建筑纠偏生石灰桩使用量的计算理论,详细地阐述了模型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并将模型试验结果与计算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使其更加合理与完善,为湿陷性黄土地基上采用膨胀法纠偏加固危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明了黄土湿陷的机理,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介绍了常用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及新型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连明 《河南科技》2022,(16):67-70
兰州新区位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拟建建筑物场地属典型的黄土堆积和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丘陵、梁峁地貌,原地貌已破坏,现为人工回填整平场地,回填土层最大厚度约为28.00 m,黄土状粉土层底埋深最大约为38.70 m。黄土状粉土具有很严重的湿陷性,湿陷等级为Ⅳ级。通过某疾控中心综合楼工程案例,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区超厚回填土内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控制技术要点,为湿陷性黄土地区超长桩基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吕清显 《河南科技》2023,(1):96-100
【目的】基于EPC项目设计阶段,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采用的2种技术方案。【方法】以钻孔灌注基础和强夯法2种处理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比较,比较两种方法在处理本项目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适用性。【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钻孔灌注桩基础不用考虑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且能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沉降变形小,但造价高、工期长;强夯法能够消除土层的湿陷性,提高土层的承载力,而且造价低、工期短。【结论】综合比较本项目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强夯法在处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轻微~中等湿陷等级土层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可消除湿陷性,提高土层地基承载力,使得满足设计要求,便于施工、节省工期、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新近黄土中桩底压密灌浆灌注桩承载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压密灌浆方法应用于Q4黄土地层灌注桩桩底灌浆的现场试验研究,和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探讨了桩底压密灌浆方法在黄土地层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对桩的承载性质的影响,为Q4黄土地层中灌注桩在桩底压密灌浆条件下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结合板桥灌区南干渠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简要论述了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软基处理的施工方法,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得到广泛应用,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公路建设研究中,软基处理是一项发展历史较短的领域,然而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已经进行过类似的工程处理,当前盛行的一些软基处理方法可以在古代道路中寻找到其类似手段。我国近现代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快的发展时期为近30年。其中诸多省市出于发展考虑,需要实施软土上的高速公路建设,而如何在存在不利因素的软土表面建设稳固的高速公路,是近些年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致力于攻克的难关。本文就软基处理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黄土分布地域较广,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的广大地区,近年来在公路工程建设中黄土隧道的施工份额也不断增加,其设计与施工难度也渐趋复杂。黄土隧道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易塌方,遇水产生湿陷性,预注浆困难,锚杆施作不成功等,同时,黄土隧道造价高昂,修建小净距和连拱隧道的经验非常少,这些都制约着黄土隧道向更高层次大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分析了公路工程中石灰土路基施工技术,介绍了施工准备,测量放样,石灰土拌和、运输、整平、碾压,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并提出了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运用石灰土路基施工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运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中的信息扩散原理,建立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收集60组黄土湿陷性试验资料,选用与湿陷系数紧密相关的含水量等重要影响因素,运用信息扩散原理中的正态信息扩散离散回归方程得到原始信息分布矩阵,进行正规化处理,并进行模糊近似推理,采用信息集中公式求取最终结果,建立了评价指标与湿陷系数之间的模糊关系和黄土湿陷性评价的方法。通过对10组黄土湿陷性试验数据的非母体验证,均方误差较小,结果较为理想。该方法步骤清晰、易懂,结果可靠、实用,效果快速、良好,可使用在黄土高原地区区域性的城镇防灾规划、区域黄土湿陷性分析和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技》2021,(1):92-94
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被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如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对结构造成的危害是该复杂地质工程施工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太原市双塔北路道路改造工程,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质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针对施工中的重难点,采取相应的施工工艺,顺利完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通道深基坑工程施工,形成了湿陷性黄土地质地下通道深基坑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