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化质量和规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2009年~2015年山东省17地市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评价.建立空间统计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时空分异、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在青岛、济南两个核心城市的带动下,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表现出区域间不协调的空间格局,城镇化规模集聚性优于质量,山东半岛城镇化规模集聚性强.3)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整体协调性较高,随时间推移逐步提升并且表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实证发现:普通教育及其不同层次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变化存在差异,协调度一般的省域绝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协调度较差和差的省域均是中西部地区,主要是西部地区;与2005年相比,2013年协调度上升的是普通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但两者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省域个数均增加,协调度整体变化不大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度下降的是普通初等教育,两者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省域个数均减少;整体而言,与城镇化质量提升速度相比,2013年只有普通中等教育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相对2005年,2013年普通教育、普通初等教育对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略微下降,普通高等、中等教育的促进作用则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陕西水源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方法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选择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定量计算了当地生态环境系统所产生的保持和改良土壤、保护和涵养水源、固碳供氧及维持景观等生态服务价值。结果陕西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所产生的保土固肥价值为52.59亿元/a,水资源的生态价值为198.89亿元,生态建设的维持景观价值为12.57亿元/a,固碳供氧价值为92.45亿元/a。陕西水源区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356.5亿元/a。结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产生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忠暖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9(5):543-552
综观对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多学科考察之状况,从地理学的角度,比照传统的综合分析法,采用了系统分析法对水源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了逐层的分析与归纳,结合水源区的主要功能,对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保护问题,从宏观上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5.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研究框架构建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改进的均方差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对杭州市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呈波动降低态势,承载力级别呈现良好转向中级的趋势.2007-2016年,承载力子系统障碍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社会承载力系统和经济承载力系统.2007-2016年杭州市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协调度变化态势呈现差异性,其中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协调度评价结果距离优质协调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河流含沙量的变化特征,为减少河流含沙量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野外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汉江和丹江各站的含沙量年内变化很不均匀,以荆紫关为例,在汛期含沙量达到3.0 g·m~(-3),而在非汛期为0.含沙量与径流量无明显相关性,与输沙量呈直线相关.结论 水源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着汉江和丹江的含沙量及河流水质.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艾比湖流域城镇与水土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并深化研究,以艾比湖流域各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并评价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间点的城镇化水平、土地资源效益和水资源效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三者的耦合状况及协调发展状态.结果表明:2005-2015年艾比湖流域城镇化水平与水土资源效益整体不高,水资源效益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其他二者的发展速度,其中独山子区发展最好,温泉县较低;各县市的城镇化水平和水土资源效益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类型差异较大,各城镇的耦合度类型从主要集中在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协调发展度类型由勉强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 相似文献
8.
9.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9,(4)
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可以反映该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水平。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地区各城市1999-2016年人口统计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和GIS技术分别分析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率与城镇化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分析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协调性情况。研究显示:成渝城市群平均城镇化率由1999年底的18. 50%上升为2016年底的49. 90%,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逐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围绕成都、重庆呈辐射态势发展; 2008年以后中心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大于0. 50,城镇化水平因发展迅速而脱离整体协调性水平;城镇化发展差异显著,但总体变化趋向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为例构建城镇化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8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从2008年的0.327增加到2018年的0.564,以济南、青岛市为中心的都市圈特征日益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从2008年的0.536增加到2018年的0.557,整体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度为0.7~0.8,并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水源区陕西段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科学指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各分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优质可靠的水源保证.方法 以各县土壤侵蚀量、人口密度、降雨量和该县内汉、丹江流域面积作为分区指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区.结果 31个县可分为3个区,每个分区的特点和指标各有差异,即Ⅰ区流域面积较大,人口密集,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Ⅱ,Ⅲ区水土流失现象较轻.结论 针对各分区特点提出不同水土保持治理建议,即Ⅰ区应以加大水土保持治理为主Ⅱ,Ⅲ区以预防保护为主等.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土壤侵蚀损失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量化研究土壤侵蚀的巨大危害和由此造成的惊人损失,为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依据.方法 借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方法,从破坏土壤肥力、增加土地废弃、增加泥沙滞留和淤积3个方面考虑,对土壤侵蚀的损失量及损失价值进行定量计算.结果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仅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价值损失每年就达34亿元,其中肥力损失所占比重最大,安康、商洛和汉中地区的土壤侵蚀价值损失总量和单位价值损失量最多.结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的土壤侵蚀是巨大的,必须尽可能减少这些损失.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的水土流失状况,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武侯镇、安康、白河以及麻街、丹凤、荆紫关1985—2006年的水沙资料。结果汉江的主要输沙区为安康—白河区段,年均输沙量为705万t,而丹江的主要输沙区为丹凤—荆紫关,年均输沙量为157万t。汉、丹江的汛期输沙量主要集中在7-9月。结论输沙量沿程增大,且随径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输沙量较径流量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呈现不规则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1993年-2003年的辽宁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并对2010年和2015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近10年经济的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减少为代价的。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方式,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发展模型以及回归分析模型评价2002年~2015年武汉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并预测二者2015年~2019年的协调发展状况.武汉市2002年~2015年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不断上升,经历了人口城镇化领先且差距先缩小后扩大、土地城镇化领先且差距扩大以及土地城镇化领先差距缩小3个阶段.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性经历了从不协调阶段到协调发展阶段的转变.武汉城市圈,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武汉城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回归模型预测,2015年~2019年武汉市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将继续升高,但二者差距将缩小. 相似文献
16.
1995~2016年,北京市的城镇化率从75.6%提高到了86.5%,但是环境污染制约了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构建城镇化-社会承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北京市城镇化与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表明:①城镇化与社会经济承载力的综合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呈明显的“U型”趋势;②北京市城镇化与社会经济承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三者之间存在“门槛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城镇化规模与质量是城镇化进程的两个重要方面,笔者在构建城镇化规模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耦合度模型、协调性模型等方法,对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的城镇化规模与质量协调耦合度均未达到理想的协调耦合状态,基本都处在磨合阶段;2)城镇化质量和规模不协调的原因大多是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规模;3)全省17地市的城镇化规模和质量的协调耦合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东、中、西三梯队的空间分布格局;4)虽然各城市的城镇化规模与质量的协调耦合水平都是逐年提高的,但提高的步伐有快有慢,时空格局在不断变化.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研究对于推进山东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基础条件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基础条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为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方法 运用AHP决策分析方法,构建水源区基础条件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运用信息熵法进行指标权重的修正,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结果 水源区基础条件综合水平一般,在评价体系中,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及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需着力改善.结论 须采取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尽全力加快落实进程,深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基础条件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总氮负荷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估算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总氮污染负荷并分析其影响.方法 利用输出系数法计算水源区非点源,TN污染负荷.结果 水源区陕西汉丹江流域非点源TN约为8.2×104t/a,主要来自汉江流域.结论 非点源污染是影响陕西水源区水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