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为能更及时地进行灾害前的预测以及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时空对称性方体系的准确性、完整性,对四川西部M_S≥6.3地震时空对称规律进行趋势判断,采用蝴蝶结构图、可公度法和可公度结构系以及相关机理,分析了四川西部M_S≥6.3地震时空对称性.选取1900年以来四川西部M_S≥6.3地震数据,进一步验证趋势判断结果.结果表明,1900年以来四川西部M_S≥6.3地震具有可公度性,2020年发震信号较强,并且发现约在2020年11月发震信号最强烈;在101°E,31°N附近地区发震的可能性较大;从太阳黑子活动对四川西部M_S≥6.3地震的影响来看,1900—2017年四川西部发生20次M_S≥6.3地震,主要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双周期和下降阶段;从与地球自转的相关性来看,在地球自转变化率较大的年份占70%;朔月、上弦月前后发生地震次数占60%. 相似文献
2.
方兴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根据菲律宾1970年以来Ms≥7.0的地震资料,采用时间对称性的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方法和蝴蝶结构图法,对菲律宾地震灾害的时空对称性规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结果表明,2013,2014年,菲律宾Ms≥7.0地震的信号最强,2014年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极大;未来地震震中可能向西北方向迁移,在11.5°N以北;124.0°E以西地区,即菲律宾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7,(8):1309-1315
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损失,对其进行准确的趋势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自然可公度理论、蝴蝶结构图的对称性分析、地震可公度结构系、震中的时空迁移方向等预测判断该地区M_W≥7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趋势.同时根据太阳黑子发生的周期频率、月球引潮力等分析此地区发生地震的机理.结果表明:1)巴布亚新几内亚2018年和2019年发生M_W≥7地震的信号最为强烈.2)从震中经向、纬向迁移的总体来看,下次地震震中向西南方向迁移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其范围可能在南纬5.1°以北,东经150.9°以西.3)巴布亚新几内亚下一次地震有极大可能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第24周期下降段以及朔望日前后5 d之内.此研究旨在为今后的防灾减灾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掌握青海省17次历史地震数据后,从时间对称性方面研究该区域地震发生规律,分析地震发生的可能时间,从而为青海地震灾害的监测提供一定的依据。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方法,对青海近40年来6.0级以上的地震分析得到:未来10年内,青海省Ms≥6.0级地震信号在2015年较强,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6.
新疆地震构造带及近期地震活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发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
本文论述了新疆地震构造带的划分及特征,列举了新疆主要活动断裂的分布。着重分析了新疆地震的时空分布与迁移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疆近期地震活动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8.
铁永波 张宪政 曹佳文 秦雅东 王立朝 董英 郭富赟 郭兆成 白永健 冉涛 侯圣山 王涛 高波 卢佳燕 李光辉 宁志杰 向炳霖 孙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1):9-21+59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唐亦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4)
本文对陕西历史地震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证了天体相对位置对地震活动的影响,并根据计算历史地震各序列中每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比例差别,对其类型进行了划分,由此阐明了陕西历史地震各序列活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自运行以来微震活动性相对较为频繁,对库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不利影响。基于库区多年地震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库区地震发生情况,并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方法对库区地震震级-频度关系模型、库区震级分布概率、库区地震发生次数概率等地震活动性规律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库区地震震级以微震及极微震为主,且地震类型以构造"触发型"水库地震为主。当采用泊松分布时,震级变化对地震发生次数概率计算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为库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
云南省地震灾害频发,在雷电活动高发季节,雷击易导致灾区群体性灾害事件发生.以2014年8月3日昭通6.5级地震灾区为例,结合近30年全省雷暴日统计资料、2009—2013年闪电定位监测和2006—2015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分析区域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建立雷电灾害易损性指标,对各指标量化分级赋值,获取雷灾易损综合评价指数R并进行雷灾风险等级划分,形成地震灾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灾区雷电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闪电发生频繁且强度密度大,雷电活动从午后呈逐渐增强趋势,巧家县为雷电灾害高易损区,鲁甸县为雷电灾害中易损区.建立地震灾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能够为确定灾区雷电防护重点,科学指导灾区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不同雷灾风险易损程度等级的区域应当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天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
本文主要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对两千年来长江三角洲地震在时间上活动规律和空间上迁移规律,进行分析. 长江三角洲历史地震在时间上的活动,可分四个相对平静期与四个相对活动期,平静期与活动期相间.据此规律,推测到二十一世纪,可能进入相对平静阶段.同时根据两千年来发震时日的统计,阐明地震在一年中的活动规律. 长江三角洲历史地震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南京~扬镇、常州~溧阳、昆山~湖州三个地带活动较频繁;震波传播方向以北东、北北东向较多,北西、北北西向次之,且有由西南向东北迁移趋势.从地质构造上,阐明空间如是分布的基本原因. 地震对国家的建设事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至为重大.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三角洲)目前又是全国重点建设地区之一,所以探讨三角洲地震活动规律对三角洲的各项建设事业,是有很大意义的.兹就历史文献的记载,并参阅《苏浙皖沪地震目录》等资料,对三角洲历史地震的活动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涂生友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z1):158-159
地震是常见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的发生,往往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研究地震的目的在于掌握地震活动的规律,以更好地解决地震的预测、预报和控制地震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水电、矿藏资源丰富,但地处地震多发区,给资源开发带来一定难度。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在对云南省西部地区地震活动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分析了云南省西部地区地震构造基本特征,为今后水利水电、道路桥梁等工程的选址、设计、防震抗震作依据。 相似文献
15.
涂生友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F06):158-159
地震是常见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的发生,往往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研究地震的目的在于掌握地震活动的规律,以更好地解决地震的预测、预报和控制地震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掌握基坑变形规律,在基坑变形监测成果基础上,先通过MF-DFA模型和Spearman秩次检验构建出基坑变形的多标度特征分析模型;再引入速率比概念,结合Spearman秩次检验,开展基坑变形趋势研究;最后,结合两者结果,综合开展基坑变形规律分析.实例分析表明:在多标度特征分析结果中,各监测点的h(q)值随q值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基坑变形具多重分形特征;同时,地表沉降变形和侧位移变形的多重分形谱宽度后续将会进一步增加,而桩顶竖向变形的多重分形谱宽度后续将会进一步减小,且各监测点的大波动所占比例均趋于减小.在速率比趋势判断结果中,各监测点的速率比随时间持续均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且近期速率比变化趋势虽具一定差异,但后续均呈减小趋势.综合上述,基坑变形的多重分形特征后续会进一步加深,且变形总体趋向于收敛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
为减少旱灾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损失,利用可公度方法和对称性原理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旱灾进行了趋势判断。结果表明:1经三元可公度验证,1950年以来广西的旱灾表现出良好的可公度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时间对称性。2通过可公度方法的分析,结合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广西2017年发生旱灾的信号较强。3广西旱灾的发生年份与ENSO事件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结合旱灾年份及太阳黑子数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旱灾年基本出现在太阳黑子的上升段,即太阳活动逐渐增加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19.
唐亦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
本文根据对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内各区地震(M≥5)活动性的定量分析和历史地震震中迁移规律的对比,得出了该地震带内下次大震发生在渭河盆地断陷带的可能性较大的结论。并对渭河盆地未来大震的震级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20.
山西地震带公元1000年以来M≥6地震时空发生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西地震带的概况,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分析了公元1000年以来山西地震带的发震规律,预测了山西地震带的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