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对绿色建筑的推广至关重要,而目前我国尚缺少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及方法.根据全寿命周期理论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尝试建立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和灰色关联理论的数学方法,对绿色建筑不同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比较.该指标体系清晰明确,比选方法简单易行,能够为绿色建筑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描述滚动轴承性能退化的动态过程,结合深度学习强大特征提取能力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深度自编码和最小量化误差方法相结合的滚动轴承全寿命健康评估方法.用深度自编码模型对原始特征进行压缩提取,将压缩特征按趋势进行排序,选取趋势大的特征运用最小量化误差方法构建健康指标.针对基于一个度量的评价准则常具有偏差的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融合评价准则. 2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构建的健康指标的趋势值、单调性值、鲁棒性值、融合评价准则值都大于单层的自编码模型(AE)和传统的PCA降维方法,第1个实例中,该方法构建的健康指标融合评价准则值比PCA,AE方法分别增加了13. 30%,3. 17%;第2个实例中,该方法构建的健康指标融合评价准则值比PCA,AE方法分别增加了9. 68%,3. 85%.基于遗传算法的融合评价准则比单一的评价准则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计算和评价桥梁全寿命周期内的碳强度指标,依据时间系列将整个桥梁寿命周期分为设计、原材料生产加工、施工、运营维护和废弃5个阶段,按照质量准则和造价准则分别核算材料损耗、交通运输、施工机械和办公场所4类碳排放源的碳排量,针对桥梁项目特点基于碳排量和经济成本建立碳强度指标,并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采用本文模型对武汉市南太子湖大桥进行了工程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桥的碳强度介于碳强度适中与碳强度较大之间,其碳足迹主要集中在桥梁建设的原材料生产加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同时,在废弃阶段进行材料回收有利于节能减排.本文的桥梁碳足迹核算模型和桥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兼顾了桥梁工程实施规律和经济成本影响,可为有效节能减排提供桥梁建设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寿命周期费用与绿色建筑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组成及绿色建筑经济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角度来考察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改变人们用传统的经济观和价值观对绿色建筑"高成本"的片面认识,使开发和保护绿色建筑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提出用于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及分析的静态成本模型及动态成本模型,其中静态成本计及一次投资成本和报废成本,动态成本考虑运行维护成本、损耗成本、环境成本、故障成本.在此基础上利用等年值法对变压器各阶段的成本模型进行换算,并对总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LCC最小的方案,以达到年综合费用最小.以可用系数为效能指标,采用基于相对价值分析的费用效益优化模型,用于构建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体系.最后,以福建省某新建500 kV变电站变压器选型决策为实例,对变压器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及评价分析,选出最优方案,检验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沈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地铁建设和运营特点、开发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对地铁站域和适宜性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全寿命周期考虑影响因素,以青年大街地铁站为例,从规模、结构、设计三个方面,建立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的灰色聚类模型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为“良”,最主要的失分因素为对人流规模的预测,其次为绿色建筑的使用.最后提出提高沈阳城市地铁站域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岩土失调温度限值、建筑负荷特征、传热机理等多参数耦合的分析方法,提出了系统节能率、系统总运行费用现值和系统失效指标等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土壤蓄能状态评价体系.以评价体系为基础,通过CFD软件建立三维地下埋管管群数值计算模型,构建了评价全寿命周期内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土壤蓄能状态的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土壤的蓄能状态,同时能够预测基于实际工程运行特性下的岩土失调温度限值范围和全寿命周期内节能性和经济性的失效时间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全寿命周期理论,借鉴美国LEED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结合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绿色建筑经济性影响量化评价体系和实用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厦门"蓝湾国际"住宅小区为案例进行经济性影响评价,结果印证了此量化评价模型可使绿色建筑的评定工作更为客观、公平和公正,从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地区5栋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寿命期理论以及方法,分别计算了其全寿命期(即从围护结构形成阶段到拆除全过程)的建筑能耗、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成本.在此基础上,引入各个建筑的能比和绿色性两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建筑的绿色性指标,并对各个建筑的绿色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办公建筑的绿色性明显优于商业建筑.两个指标的交叉对比结果表明,能比存在一个最优的范围.能比反映建筑对优质能源的利用或消费程度,绿色性指标综合考虑了建筑全寿命期的资源消耗、成本投入和环境影响,因而这两项指标可作为现有可持续建筑评价体系中被动式节能条款的补充,具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了炮兵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风险,提出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对炮兵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风险进行了预测,并以装备退役阶段为例,建立了具体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国家标准对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型式检验的很多项目均未明确给出误差要求而导致型检结果评价困难的现状,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支座型式检验结果的综合评价体系.首先确定了隔震橡胶支座型式检验结果评价的总目标层、准则层和底层指标层,建立了型检评价层次结构图;然后,确定了型式检验项目底层性能的评价标准,并将所有评价指标进行分级评分;同时,确定了指标体系的底层和准则层指标的权重,得到型检综合评判标准;最后,以直径为1 200 mm的圆形建筑铅芯橡胶支座型式检验结果作为算例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评价结论与实际工程结果一致,验证了所建立的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BP神经网络的地面雷达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地面雷达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做出合理,准确、有效的估算,必须选取合适的估算方法对其进行费用分析.针对一般常用的地面雷达装备全寿命费用估算方法存在费用估算工作量大、预测精度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机不确定性、建模与仿真过程存在很大局限性等问题,从BP神经网络原理出发,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全寿命费用估算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资源,建立起地面雷达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实例估算.采用Matlab软件语言构造出典型网络的工具函数,根据类似地面雷达装备以往的费用数据作为样本,对费用数据进行训练,调整权值,最后根据估算好的相应数据估算实际费用.通过与传统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方法相比较,证实该模型能够应用于新型地面雷达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减小运算工作量,提高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某装配式民用住宅楼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基于调研数据,应用此模型计算出该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并与传统现浇混凝土住宅进行对比分析,作出能比变化曲线。针对装配式住宅特点,建立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装配式住宅围护结构形成阶段三项数据均高于现浇住宅;且能比较高,装配式住宅建造需要消耗大量高品位能源。拆除阶段装配式住宅建材高回收利用率有效降低能耗及CO_2排放量。假定建筑50年使用年限,全寿命周期内装配式住宅总能耗及CO_2排放量分别减少15.0%、12.6%;但能比略高于现浇住宅。建立的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能客观评价两类住宅该阶段在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及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结合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热力学计算模型分析对装配式住宅节能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市某装配式民用住宅楼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基于调研数据,应用此模型计算出该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并与传统现浇混凝土住宅进行对比分析,作出能比变化曲线。针对装配式住宅特点,建立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装配式住宅围护结构形成阶段三项数据均高于现浇住宅;且能比较高,装配式住宅建造需要消耗大量高品位能源。拆除阶段装配式住宅建材高回收利用率有效降低能耗及CO_2排放量。假定建筑50年使用年限,全寿命周期内装配式住宅总能耗及CO_2排放量分别减少15.0%、12.6%;但能比略高于现浇住宅。建立的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能客观评价两类住宅该阶段在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及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结合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热力学计算模型分析对装配式住宅节能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为依据将结构性能水平划分为五级,并选取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为定量控制指标,建立了"结构破坏程度结构性能水平层间位移角"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划分细化和量化了现行规范规定的三级性能水平,为设计人员和业主提供更多选择,使结构抗震设计更加灵活.同时以"投资效益"准则为基本原则,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建立了改进的结构全寿命总费用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结构的初始造价,而且充分根据结构性能失效的特点考虑了结构在各级性能水平下的损失期望,全面注重了结构性能、安全及社会经济等因素,为实现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公路混凝土耐久性进行更加有效的评估,将全寿命周期理论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提出了从促进因素及衰退因素两方面来分析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建立了一种基于全寿命理论的模糊评估方法.并以一公路工程的耐久性实例评估为例,分析了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今后对混凝土耐久性进行有效的评估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内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钛酸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及放电深度对储能系统成本的影响等因素,建立储能系统收入模型和全寿命周期年均成本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钛酸锂电池的城区电网储能系统经济性评价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城区电网中钛酸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控制,可在寿命周期内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沥青路面养护方法,降低沥青路面的养护费用,对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进行了全寿命经济性评价.首先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交通部门的路面观测数据,采用生存模型建立了沥青路面在裂缝类预防性养护情况下的全寿命周期的性能模型;进而,通过概率分析建立了路面的性能-成本模型,分析了不同破坏准则下预防性养护措施的经济性,并与矫正性修复措施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沥青路面的寿命周期内,一直采用预防性养护的成本较采用矫正性修复的成本平均节约了27%,采用每两次矫正性修复间加入两次预防性养护的成本较一直使用矫正性修复的成本平均节约了17%.分析结果还表明,越早进行预防性养护,沥青路面的寿命周期成本越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建筑的绿色性,综合运用BIM技术与贝叶斯网络结构,构建了绿色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优化模型,该模型达到了精确评价建筑绿色性能的效果.以X建筑作为背景,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验证显示,光条件、光照、庇荫以及墙体结构耐热效果3个一级指标,各自评价为优的比例分别为80%、89%、48%;光照辐射与太阳能利用率评价为一般的比例为81%;而通风效果评价为差的比例为82%;得到该建筑的节能综合评价得分为72.6分,其节能等级为优秀.再者该模型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节能评价综合得分较优化前上升12%,可知建筑的节能性能在优化后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电气安装工程方案比选过程中,通过总投资或全寿命费用比选得到的结果不同.该文通过对建筑电气工程中的材料设备施工方法的创新性改进,使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降低,通过改进施工材料与施工方法,减少维修费用及使用费用,减少重复投资、资源浪费、人工成本等的支出.最终通过实例证明,通过全寿命费用法优化得到电气工程设计方案更经济、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