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PSU)对小麦纹枯病菌杀菌活性(T_c)和电性距离矢量(E_v)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探讨影响T_c的结构因素.方法:基于拓扑方法计算了15种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的电性距离矢量.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这些化合物的T_c与E_v的多个QSAR模型.结果:其中最佳三元数学模型的判定系数(R~2)及逐一剔除法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_(cv)~2)分别为0.851和0.738.经统计指标诊断,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结论:根据进入此模型的E_(62),E_(59)和E_(27)可知,影响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对小麦纹枯病菌杀菌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分子的二维结构特征—NH—,≥S≤,—OH,—CH_g(g=0,1)和C等结构碎片.由结构修饰提出3种化合物的抑菌活性(T%)均超出96.5%,有待以后生物实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吲哚喹唑啉衍生物类药物抗癌活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模型,分析了20个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吲哚喹唑啉衍生物分子抗癌活性与分子连接性指数mX及其电性拓扑状态指数Im的关系,有效地表征了该衍生物的分子结构.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多次优化筛选了2种分子连接性指数0χp,2χp和2种电性拓扑状态指数I7,I16,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用于预测吲哚喹啉衍生物抗癌活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820.利用方程计算得到抗癌活性的估算值与实验值之间平均误差只有0.010,此外对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研究24种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Pyrimidinyl benzene sulfonylurea derivatives)除草活性(pIC_(50))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根据配体的原子契合叠合,获得具有统计显著性的训练集(含20个化合物) CoMFA模型。此3D-QSAR模型的主成分数为4,交叉验证系数(Q~2)值为0.703,非交叉验证系数(R~2)值为0.968,F检验值为114.614,统计质量和预测能力令人满意。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贡献率依次为79.1%和20.9%。基于CoMFA等高线图,在苯环的2-位上引入体积较大的负电性基团,有利于提高嘧啶苯磺酰脲衍生物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了12个4'-取代黄酮衍生物(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 H NMR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Hela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增殖活性,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黄酮母核的4’-位F取代时体外抗肿瘤活性强于其他3种基团取代,优选出的化合物7b具有潜在的抗肿瘤增殖活性,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识别方法——最佳投影识别法,该方法可自动从若干隐含的模式识别投影图中筛选出最佳的一个,并建立在原始特征空间中优类样本分布范围的边界方程.将该方法应用于1-(1H-1,2唑-1-基)-2-(2,4-二氟苯基)-3-取代-2-丙及其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的分子筛选,得到了建模所用的最佳模式识别投影图,建立了在由五个结构参数构筑的原始特征空间中该类化合物高抗菌活性样本分布范围的判据,并用以该类化合物高抗真菌活性分子的筛选。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水溶液中四面体配合物[Zn(NH3)m(H2O)n]2+(m+n=4)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在优化几何构型基础上,计算其最稳定构象的结合能及振动频率.结果表明:随着H2O逐渐被NH3取代,配合物中的Zn2+电荷主要转移到取代H2O的NH3中的H上;Zn-O键和Zn-N键的键长逐渐增加,Zn-O键长始终大于Zn-N键长;随着m增大,配合物结合能变大;NH3数目的增加将导致Zn-O和Zn-N振动向低频方向移动,而O-H键和N-H键的各种振动谱线则会缓慢蓝移.  相似文献   

7.
运用量子化学有限场FF/PM3方法,对2,5-二(2-羟基苯基)吡嗪及其单取代衍生物的能量、结构、非线性光学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二(2-羟基苯基)吡嗪分子中其中一个羟基的对位被取代后体系变得更加稳定,其单取代衍生物均为准平面结构,且具有较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尤其是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这类化合物可能成为一类良好的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8.
4-吡啶苯甲酰肼(1)与芳香醛缩合得到酰腙(2a~2h),而后2a~2h与丙酸酐环合,以良好的收率合成出2-芳基-3-N-丙酰基-5-(4-吡啶基)-1,3,4-口恶唑啉类衍生物(3a~3h),并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对3a~3h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抗菌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二茂铁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6步反应合成得到新型的二茂铁吡咯并[1,2-α]喹喔啉哌嗪类衍生物1a-h.产物针对恶性疟原虫FcB1,K1,F32等菌株进行了体外抑制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其中芳环上4-位硝基取代的化合物1h体外抗疟活性最优.本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具有更好活性的抗疟药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没食子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醚化、酰肼化、关环和硫醚化五步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的2-(3,4,5-三苄氧基苯基)-5-取代硫醚-1,3,4-噁二唑类化合物6a~6i,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6h的活性最好,在50 mg/L浓度下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首次合成了β1-K4(HGly)2[SiW11Ni(H2O)O39].8H2O,这一Keggin结构镍单取代杂多钨硅酸盐甘氨酸超分子化合物,用元素分析,IR,UV,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甘氨酸阳离子(HGly+)与杂多阴离子以静电作用形式相结合,超分子化合物中仍保持有杂多阴离子的Keggin结构以及甘氨酸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Na4PW11O39Fe(Ⅲ)(H2O)·11H2O,K4Fe(CN)6和Bu4NBr的混合水溶液中,合成了一个新的类普鲁士蓝杂多化合物[Bu4N]28[(PW11O39FeⅢ)6FeⅡ(CN)6]·13H2O,并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化合物中,PW11O39FeⅢ(H<,2O)4-的配位水分子被氰基取代,形成以FeⅡ为中心的类似于普鲁士蓝的八面体结构单元FeⅡ-[CN-FeⅢPW11O39]6-磁性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为反铁磁性物质,在3.44K以上,其表现为铁磁性,磁化率随温度的下降而升高,居里常数为4.469 cm3Kmol-1外斯常数为-0.05(3)K,g因子为2.02.在3.44K以下,其表现为反铁磁性.磁性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对中药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ex Widder)全草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正反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苍耳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对甲氧基苯甲酸(1)、蒲公英赛醇(2)、羽扇豆酮(3)、α-菠甾醇(4)和苍耳皂素(5).其中,化合物2和3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以平板打孔法测试提取化合物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2~5对蕃茄早疫、黄瓜枯萎、蕃茄灰霉和苹果腐烂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类新型八羟基喹啉双核钛配合物,初步考察了这类配合物在催化烯烃与H2O2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配体的取代基对此类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由5,7-二卤代,特别是5.氯取代配体制备的配合物显示高的催化效率:它的催化转化率比普通喹啉配合物的催化转化率提高了44%,这可能与卤素取代基能加强配体与钛原子的配位作用有关.基于紫外技术,提出了此类钛配合物催化烯烃环氧化的机理:在酸性条件下,配合物中一个钛-氧-钛桥断裂,双氧水进攻后形成带氢键作用的过氧化物活性中间体,该中间体进一步生成了低活性的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电性拓扑态指数(EK)模拟分析了影响42种取代芳烃在活性污泥中的生化需氧量(BOD),建构了一个8变量的QSBR模型,其可决系数(R2)为O.53l,估算标准误差为10.777,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与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4-庚酰基吡唑啉酮和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化合物4-庚酰基吡唑啉酮缩苯胺席夫碱(HL)。用红外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它属于斜方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0.997 0(4)nm、b=1.436 9(5)nm、c=2.848 5(10)nm和Z=8,S=1.029。结构分析表明,此化合物以二级酮亚胺形式存在。该化合物通过分子内氢键(N(3)-H(3A)…O(1))和分子间氢键C(15)-H(15)…O(1)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由于这些氢键的存在,使其可以完成自组装,并且氢键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化合物的稳定性。该席夫碱能在体外对人类一些病原菌菌株进行筛选并表现出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TiO2-SiO2(TS)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SO4-V2O5/TS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考察了制备参数与操作条件对CuSO4-V2O5/TS催化剂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及其抗H2O和SO2中毒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参数条件下制得的CuSO4-V2O5/TS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220℃、进口NO浓度为1 000x 10-6(φ)、NH3/NO(摩尔比)为1.1、空速为5000h-1和O2浓度为4%(φ)的条件下,其脱硝率可达99.1%.该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低温单独抗水和抗硫能力.对催化剂进行同时抗硫抗水实验时,在长达30h的实验中,催化剂的脱硝率一直保持在86%以上.停止加入H2O和SO2后,脱硝率在10 h内由86.4%升至90.1%.与催化剂V2O5/TS性能比较发现,CuSO4的加入增强了CuSO4 -V2O5/TS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和抗毒性能.  相似文献   

18.
添加剂对四氧化三铁粒子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FeCl2·6H2O和FeCl3·H2O为原料,NH3·H2O为pH值调节剂,(NH4)2CO3为添加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Fe3O4粒子.产物经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TEM)和粒度仪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用水热法制备纳米Fe3O4粒子的方法是可行的;由于共沉淀前驱体的不均匀性,当不加入添加剂时,得不到分散性好的Fe3O4粒子;当加入添加剂(NH4)2CO3时可以得到分散性好,颗粒均匀的Fe3O4纳米粒子,且产物是单相的Fe3O4纳米晶粒,结晶度完好,团聚程度低,粒度分布窄,平均粒径为45nm,比表面积达85m2 g.  相似文献   

19.
L-鼠李糖及L-鼠李糖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及选择性,为了降低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氮杂胞苷的毒副作用,以氮杂胞苷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7个L-鼠李糖氮杂核苷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和元素分析确证.对目标化合物对两种细胞系进行了体外增值活性研究,4-氨基-1,3,5-三嗪-1-硫代-α-L-鼠李糖核苷(5D)对MKN-45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抗癌活性,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把(NH4)2C2O4溶液酸度的计算原理系统化,并应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