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构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5年间长沙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十年长沙的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呈现较快上升趋势,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则波动较大.2006年至2015年间长沙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耦合协调等级从勉强协调提高到良好协调.研究期间,长沙旅游转型升级,内涵式发展初见成效;但长沙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尚面临一定风险,旅游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引领提升尚存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全国(除港、澳、台)31个省域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段城镇化、资源承载力以及环境支撑力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空间分析,得出:(1)2015年,各省耦合度范围在0.9~1.0之间,均处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发展的高耦合时期,说明我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相对符合各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体状况良好.(2)2000—2015年,就整体而言,城市化-资源-环境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呈横躺的"S"型,先降后升再降,趋于稳定;就局部而言,各省三大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演变格局是"东南沿海遥遥领先,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有待提升".(3)低耦合协调区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高耦合协调区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度及以上耦合协调地区占的省份数量比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黑龙江省的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程度进行计算,得出黑江省的二者协调发展程度主要分为失调城镇化滞后型、协调城镇化滞后型、协调生态环境滞后型三大类.对黑龙江省1997~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采用熵权法进行评价,并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将二者进行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18年间,黑龙江省城镇化上升了0.73,生态环境波动较大,上升了0.14.这表明,与城镇化相比,生态环境的发展较落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已由濒临协调向良好协调迈进.建议:在提升城镇化的同时,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得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2006—2015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双维时空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测算出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省(区、市)的对比类型。结果表明:全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态势,10年间各省(区、市)耦合协调度均有提升,但差异逐年拉大。最后提出加强调控、规划,合理配置有效资源,通过法律约束和绿色生态文化构建共同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开封市2005-2014年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EXCEL、SPSS数理统计软件,测算分析开封市2005-2014年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近十年间开封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选取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值法、DEA模型、耦合模型分别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产业效率及两者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评价,并探寻主要驱动因素。实证结果显示:2010—2019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及产业效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相对发达地区发展速度慢,相对欠发达地区发展速度快,总体上看表现为逐渐收敛;耦合协调度虽总体上升,但波动性与区域性整体格局由“中间高,南北低”转变为“南高北低”,以唐山市与石家庄市为核心的大部分城市均已达到优质协调并逐渐稳定,张家口市与承德市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人口聚集能力、要素流通环境、地区产业结构对推动两者协调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卞士语  张闯旺  张勇 《河南科技》2022,(14):104-109
为实现皖北地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收集其2009—2019年多项指标数据,运用全局熵值法计算权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资源和环境子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皖北各市10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9—2019年,皖北地区经济和资源子系统均有增长,经济子系统相对其他子系统增长更为显著。除阜阳市外,环境子系统均有增长,但落后于其他子系统;(2)2009—2019年,环境子系统变化波动大,受经济、资源子系统制约,提高环境系统发展水平,对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资源系统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上升的,但带有一定的波动性,与经济系统协同发展;(4)皖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布特征以亳州市为中心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剖析河北省建筑业、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关系的发展现状。【方法】通过构建建筑业—城镇化—省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河北省2011—2020年建筑业、城镇化和省域经济的面板数据,并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北省建筑业—城镇化—省域经济的协调程度开展实证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三大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仍处于失调水平和起步阶段。【结论】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河北省建筑业、城镇化、省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山东实际情况,本着使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系统要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同步发展,使综合效益和复合效益最大的原则,运用AHP法构建了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997-2011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997-2008年,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2009-2011年,由于人口、环境压力增大,系统协调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14年西北五省人口-经济-水环境质量相关数据,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学和GIS方法对近10年来西北地区人口-经济-水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发现2005~2014年,耦合类别变化情况为勉强耦合-初级耦合-中级耦合,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表明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促进作用增强,系统逐步由无序走向有序;近10年来,西北五省耦合协调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青海省提升幅度最大,达到了0.44,陕西省提升幅度为0.044,是五省中提升幅度最小的省区;不论是区域整体还是区域内部各个省份,经济和人口对系统的推动作用均逐步增强,而水环境质量则逐步失去对各区域发展的推动力,表明区域发展的动力逐步由资源转向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土地供需矛盾、利用效率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极差标准化法、熵值法、耦合协调等,对2006—201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综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6—2016年,17地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利用效益波动态势较为明显,空间上呈现"济南—青岛"双核格局.(2)研究时段内,耦合度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上升幅度为0.001~0.029 6,但整体处于中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度整体稳步上升,上升幅度为0.010~0.045 8,但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轻度失调阶段;呈现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异格局.(3)整体上,土地利用效益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两者间的差距趋于收敛.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存在新型城镇化与土地供给不充足矛盾,亟需调整城镇化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二者的良性共振.  相似文献   

12.
以绿洲自组织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绿洲规模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根据于田县1980—201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于田绿洲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并据此对不同时期于田绿洲规模的适宜度作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80—1990年,于田绿洲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相对较高,绿洲的发展规模适宜;(2)1991—2000年,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相较于上一阶段有所下降.但是,其大部分数值仍处于0.6以上,绿洲的规模也较为适宜;(3)2001—2010年,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处于三个时期中最低水平,绿洲规模的适宜度也从2003年起由适宜转变为勉强适宜和不适宜.  相似文献   

13.
在对城市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指数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该省各地州市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值从0.304 3上升到0.623 4,但总体发展程度不高,均处在中度协调阶段;(2)各地州市耦合协调度分布不均,湘西、湘北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湘中、湘东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3)该省各地州市在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但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伊春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关系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伊春市2003~2012年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伊春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但发展趋势是稳步上升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失调衰退期(2003~2005年)、调整改善期(2006~2008年)、协调发展期(2009~2012年).要改变目前伊春市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低的现状,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衡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模型等主要研究方法,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对2006至2016年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与协调性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6年湖南省各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至2016年无严重失调地区;(2)湘东地区长沙、株洲、湘潭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较高。整体上,耦合协调度存在向东及向南发展的趋势。(3)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依然存在不足,且主要表现为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耦合关系,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耦合模型,基于山东省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均呈逐渐上升的演化趋势,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也逐年提高,呈显著的协调发展态势,而且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与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创新-经济增长三类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密切相关,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因此,实现三类两系统协调发展是三系统耦合协同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新发展理念为视角,构建湖南省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8—2018年,湖南省城镇化质量由低质量发展(0.1759)进入加速发展阶段(0.3616),但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够平衡.(2)城镇化质量在投入产出和规模方面(创新、共享)提升较快,结...  相似文献   

18.
在新型城镇化理论的指导下,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新疆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为视角,融合地方发展特色,构建了一套由7个目标层、19个准则层和95个指标组成的新型城镇化状态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新型城镇化定量评估模型对新疆14个地州(市)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Arc GIS技术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状态区域差异显著,乌鲁木齐、喀什为高等水平,伊犁、阿克苏、巴州、昌吉、克拉玛依、和田为中等水平,阿勒泰、哈密、塔城、吐鲁番、克州、博州为低等水平.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新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状态.研究对丰富我国新型城镇化案例有一定的作用,并为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脱贫地区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为例,从产业耦合角度出发,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重点探究花垣县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发展的过程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实现进一步高质量耦合协调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度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重点关注城市桂林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及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的土地利用效益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迅速增长,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两效益的耦合度在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由于桂林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速度,2008-2009年,两者的耦合度呈现略微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