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中承式拱桥在移动载荷作用下的受力情况,采用相似材料制备了由桥面、拱圈和吊杆构成的中承式吊杆拱桥模型。通过对模型桥面施加均布荷载及移动集中荷载,对桥面和吊杆进行移动载荷力学性能测试,得出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下吊杆受力分布规律、受力范围以及桥面的受力情况。该研究结论可为中承式拱桥设计及在施工之前提供更加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极限与安定理论上限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复杂变化载荷作用下弹塑性结构安定上限分析的有限元数学规划格式. 利用研究结构在基准载荷域各个角点处安定的办法,克服了机动定理中对时间积分的困难,提出了一种直接迭代算法求解,以克服目标函数非线性非光滑所导致的困难. 该格式同时考虑了温度对材料屈服极限的影响. 算例表明本文作者所提出的安定上限分析算法具有计算效率高、收敛性好和数值精度高等优点. 由于采用了位移模式有限元,因而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可用于复杂承压结构的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4.
引入荷载粗糙度来描述荷载作用效应与结构抗力离散程度的相对关系;在参考有关文献对灾害荷载作用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后,指出灾害荷载作用可处理为无限粗糙的荷载作用,结合失产图分析得出弹塑性结构在无限粗糙荷载作用下的体系可靠度可近由结构最弱失效路径决定,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文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弹塑性分析已成为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高层建筑,考虑高振型的影响,采用了Pushover分析过程中有效振型的选取方法和提出了解决高振型对侧向荷载分布和目标位移的新思路。之后,通过采用结构弹性时程分析方法、能力谱方法和本文建议的Pushover方法对同一实例计算比较,得出了:本文建议的方法的计算结果较其他方法更接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高层建筑的实际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uer)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克服基于水平力模式分析方法中的理论不足,采用基于水平位移模式分析方法,便于确定结构层间位移和各构件的弹塑性变形.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表明pushouer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简单实用,便于操作,而且是一种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的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有限元软件PLAXIS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既有高速铁路路基的加筋效果和动态响应特性进行分析,以具体拓宽道路为例,对比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结果与典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对比了三维与二维模型的差异,研究了既有高速铁路加宽路基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变形不仅发生于荷载正下方路基,路基两侧的坡面上也伴随变形发生,且靠近加宽路基一侧的坡面变形更明显,相对整体而言,加宽路基处更容易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导致失稳破坏。路基表面应力变化有一定滞后性,动应力衰减系数与列车速度呈正相关。相较于列车静载,列车动荷载产生的路基表面峰值应力更大。路基沉降与路基高度总体上呈现出正相关趋势,随着高度的降低,沉降减少。路基坡面横向变形随列车的运动响应较快,最大横向变形发生在路基上部。利用土工格栅对既有高速铁路加宽路基加筋,可显著改善路基变形特性,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在中上部进行加筋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
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逐渐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的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已经被我国现行GB50111-2010《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采纳,可直接用于对多层结构进行评估计算。为使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一步推广到高层结构,通过对某高层算例采用PKPM2010版PUSH&EPDA进行计算,将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所得到的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并提出优化建议,为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土的一种普遍弹塑性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砂土在动荷作用下的反应特性建立了一个动荷作用下砂土的弹塑性模型。该模式通过引入相对应力比的概念,使得应力路径上的每一个点都处于加载状态。模型不直接定义屈服面和塑性势函数,而是由破坏面、流动方向、初始加载面、加载方向和塑性模量等部分组成,具有参数少且易确定等特点。最后给出了该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并通过和试验数据的比较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固支梁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单位荷载法分析了两端固支超静定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加载及变形过程,并给出了加载各阶段的弯矩和位移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受力变形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弹性阶段:固支端附近产生塑性变形阶段;固支端为塑性铰而固支端附近塑性区卸载阶段;固支端保持为塑性铰而梁中部部分区域产生塑性变形直至形成塑性流动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