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采用金属液滴与炉渣熔池快速反应的实验方法,对铁水预处理条件下磷在硅酸钠炉渣和铁-碳合金间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1350℃时金属含磷量与炉渣碱度,氧化铁含量之间的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硅酸钠炉渣具有极强的脱磷能力,即使在碱度不超过1时,磷的分配系数也可达几百以上。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冶炼低磷高碳钢可能回磷的途径。指出低磷高碳钢冶炼过程中的回磷,主要发生在炉内,即终点分析到出钢前这段时间内,而盛钢桶内回磷量较少。此时,由于终点钢水含碳量较高,炉渣中∑(FeO)含量少,造成炉渣中Ca ̄2+,O ̄2-量减少,减弱了Ca ̄2+对PO_4 ̄3-的稳定作用,致使PO_4 ̄3-分解;同时,液渣量减少,降低了炉渣积蓄P_2O_5的能力,从而造成回磷。提出了高碳钢冶炼过程中去磷及减少回磷的措施,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MgO含量对高炉渣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理论分析,就高炉渣中MgO含量对炉渣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高炉渣中MgO含量,炉渣粘度下降,流动性改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脱磷,在实验室和工业转炉的基础上开展了一些试验.结果表明,在顶底吹条件下,搅拌强度、碳磷氧化反应转化温度、金属液碳含量和炉渣成分对脱磷有明显影响.用试验数据建立了一个包括碳含量和搅拌因素在内的磷分配比公式,并验证了一个脱磷反应速率方程.在考察熔池氧化性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支配铁氧化的吹炼指数来调整氧在炉渣和金属液之间的分配.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控制顶底吹条件和炉渣成分使脱磷和熔池中铁的过氧化均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济钢210吨转炉脱磷情况,主要从转炉脱磷的理论分析入手,对冶炼过程中前期温度、炉渣碱度、渣中(FeO)、转炉底吹效果等对终点磷的影响及回磷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等进行了探讨,同时本文指出应控制的参数:炉渣碱度、渣中(FeO)、终点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并重视钢水回磷问题。  相似文献   

6.
300 t顶底复吹转炉炉渣磷酸盐容量计算分析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钢厂脱磷转炉炉渣磷酸盐容量计算和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实测炉渣磷酸盐容量与炉渣中碱性氧化物含量、炉渣光学碱度、炉渣中全铁含量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生产数据拟合出炉渣的组成与炉渣磷酸盐容量的表达式。将文献报道的不同炉渣磷酸盐容量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基于共存理论建立了本渣系炉渣磷酸盐容量预测模型,误差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准确可信,将为现场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MgO含量对高炉渣粘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高炉炉渣中MgO含量对其粘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高炉渣中的MgO含量,可降低炉渣粘度,改善炉渣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室内分析法探讨了炉渣与水稻土对磷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对磷的吸附量表现为炉渣土壤和炉渣混合土壤,等温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拟合模型;土壤和炉渣对磷的吸附量都是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炉渣和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均有增加;基质对磷的解吸量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炉渣作为基质时的解吸率较低,为3.5%,明显低于土壤的平均解吸率26%。炉渣可作为去除磷的有效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回归推导出渣系中磷酸盐容量对数与炉渣光学碱度和温度的关系表达式,通过回归公式绘制出 CaO-SiO2-FeO(10% MgO)渣系的等磷酸盐容量图,分析了转炉终渣、终点成分及温度对钢中磷含量的影响情况.当熔渣磷酸盐容量一定时,随着转炉终点碳含量降低,渣/钢间磷分配比增加;相同终点碳含量时,随着熔渣磷酸盐容量增加,渣/钢间磷分配比增加;转炉终点碳质量分数控制在0.03%~0.04%,炉渣碱度大于3.5,渣中 FeO 质量分数低于18%,渣中 P2O5质量分数低于2%,有利于获得终点磷质量分数在0.008%以内的钢水.  相似文献   

10.
回归推导出渣系中磷酸盐容量对数与炉渣光学碱度和温度的关系表达式,通过回归公式绘制出CaO-SiO2-FeO(10%MgO)渣系的等磷酸盐容量图,分析了转炉终渣、终点成分及温度对钢中磷含量的影响情况.当熔渣磷酸盐容量一定时,随着转炉终点碳含量降低,渣/钢间磷分配比增加;相同终点碳含量时,随着熔渣磷酸盐容量增加,渣/钢间磷分配比增加;转炉终点碳质量分数控制在0.03%~0.04%,炉渣碱度大于3.5,渣中FeO质量分数低于18%,渣中P2O5质量分数低于2%,有利于获得终点磷质量分数在0.008%以内的钢水.  相似文献   

11.
玛纳斯县农田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对于揭示各项养分的分布规律,实行特定的田间管理措施和实施精确农业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照分析了1982年和2012年玛纳斯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 pH 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发现30年来研究区土壤养分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性,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 pH 值变化明显,各项等级均有增长,其中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为明显,玛纳斯县研究区域养分总体含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缺氮少磷富钾”变为目前的“平氮平磷富钾”。  相似文献   

12.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福州市山仔水库水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山仔水库水质进行评价,得出了山仔水库近六年来的水质变化趋势,表明近年来由于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山仔水库的水质逐步地得到了改善。但是水库中氮、磷的含量还较高,所以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氮、磷的输入,使水质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哈尔滨市太阳岛月亮湾景区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开发建设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人为践踏压实,景区内土壤的通气性不好,持水量小,保水和保肥性差。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2级水平,全氮含量处于4级水平,全磷含量最高处于5级水平。除乔木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基本正常外,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明显下降,均低于松花江地区土壤表层的平均含量,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活性,降低土壤的供氮能力和不断补充有效磷的可能性。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中等,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该研究为景区的生态研究、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污水厂的污泥中回收磷是未来国内外市政污泥资源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磷矿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措施,已成为有机固废资源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磷含量为7.10-27.60 g/kg,我国市政污泥产量巨大,预计2025年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 000万t (以80%含水率计),是极具潜力的磷源。现有两种从市政污泥中回收磷的途径:从市政污泥中直接回收磷和在市政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利用磷,而好氧发酵-土地利用是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主流工艺之一。该工艺可将市政污泥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是实现市政污泥磷资源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市政污泥好氧发酵过程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有效磷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有机质和微生物对难溶性磷酸盐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市政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同时对以市政污泥好氧发酵为基础的难溶性磷酸盐转化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市政污泥中的磷资源利用研究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使用FIA法(Flow Injection Analysis)测定湿法磷酸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磷含量。该法是选用钼酸铵和钒酸铵混合液为磷的显色剂,0.48 molL~(-1)盐酸溶液为载流,对磷矿酸解所得的酸解液和萃取过程中萃余液(水相)等溶液中磷的含量,均可用此法测定。其含磷量在0~500mgl~(-1)的范围内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磷石膏中杂质的存在形态及其分布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磷石膏中杂质存在形式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磷石膏中杂质主要是磷、氟及有机物。磷分为可溶性磷、共晶磷以及难溶性磷。其中共晶磷是以CaHPO4·2H2O形式存在,而难溶性磷是以CaPO3(OH)·2H2O、AlPO4·2H2O形式存在。随着磷石膏粒径的不同,磷石膏中的磷、氟等杂质的分布存在差异。可溶性磷、总磷、氟和有机物杂质含量随着磷石膏粒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共晶磷含量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粒径分布与含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可为有效选择磷石膏预处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利用微波新技术 ,在密闭容器内 ,对样品进行微波加热—压力消解 ,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总磷量。讨论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酸度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与标准方法相对照 ,经t—检验法及F—检验法检验 ,没有显著性差异 ,多次加标回收率在 97.5~ 10 1.9%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 1.3%,结果令人满意。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省时、省力、经济、不污染环境、也不易被环境污染、宜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便于推广普及等优点。为水样中总磷量的测定 ,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简便的分析方法 ,亦可借鉴于其它样品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磷素转化的双库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库模型研究了土壤中有效磷素转化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由于磷素在非有效磷态滞留的时间长,因此对于外源磷来说其转化主要表现为磷素的固定,其固定过程符合指数关系.在土娄土上,钙积层和粘化层对有效磷的固定速度较快,这与石灰性土壤中磷固定的主要因素是碳酸钙含量,其次为粘粒含量的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种方便快捷的测定硅锰合金中硅和磷的方法。方法用硝酸和氢氟酸溶解试样,采用耐氢氟酸雾化装置,用ICP-AES法同时测定硅锰合金中的硅和磷。结果 ICP-AES法同时测定硅锰合金中硅和磷的实验测量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采用统计学上的t检验,t值均小于tα,f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对照分析,测定结果差值均在国标允许范围之内。结论用ICP-AES法测定硅锰合金中的硅和磷与标准化学分析方法相比,其操作更简便、快捷,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水坝拦截对新安江沉积物中磷、氮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安江水库及其相关河段为研究对象, 对沿程上游河段、库区河段、中心库区及坝后河段沉积物中的磷、氮地球化学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受上游颗粒物的沉积作用和水产养殖的影响, 库区河段的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总氮(total nitrogen, TN)分别比上游河段增加了37.3%, 34.2%. 受到大坝的拦截作用, 库区和坝后河段中的磷、氮含量明显降低, 坝后沉积物中的TP, TN分别比坝前降低了39.5%, 74.1%. 在磷的各形态中,钙结合磷(Ca-P)(13.8%∽31.9%)和铁结合磷(Fe-P)(11.5%∽26.2%)在TP中所占比例仅次于有机磷(organic phosphorus, OP)(48%∽69%). 受水库蓄水顶托的作用, 大量沉积的有机磷逐渐矿化降解, 并向铁结合磷转化, 导致坝前、坝后沉积物中的磷形态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 有机氮(organic nitrogen, ON)为TN的主要形态, 在上游河段中ON含量较低, 但在库区河段迅速升高, 而在下游河段迅速降低, 而氨氮(NH+4 -N)含量变化较小. 研究结果表明, 水库对磷、氮具有明显的拦截效应, 并改变了营养元素之间的化学计量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