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搬迁移民或当地居民是否得到合理的生态补偿是自然保护区顺利建设和实现保护目标的关键环节,尤其是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本文以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提出了一套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保护区居民生产用地的损失补偿,还以生态足迹为基础,计算了林产品、水产品、薪柴、牧草等生态系统为保护区居民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与保护区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差距较小,客观反映了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该方法解决了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补偿标准过高,而仅以生产用地损失作为补偿标准过低的矛盾,可为其他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建模分析等方法初步阐明了植物群落趋中生态适应对策假说;提出了生态适应对策系数——KW值.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测试和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得出可以利用KW值对植物生态适应对策进行量化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防沙治沙是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创新治沙补偿模式并以此加大林业资金投入是根本保障。近年来,治沙投入有所增加、财政补偿逐步提高、治沙绩效相对显著,但现有补偿模式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严重不均、补偿标准亟待完善、来源无法保证和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创新治沙补偿模式,必须对治沙补偿战略重新定位、推进补偿方式创新、改进财政补偿标准、加大农村地区投入和改革治沙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邹晓  卢涛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1990-1995
流域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和流域生态的保护中流域生态补偿是一种非常重要政策经济手段。新安江流域自2010年起国家实施了水污染防治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但仍存在补偿范围不明晰、补偿金额有分歧等问题,且没有明确对补偿资金进行有效分配。鉴于此,本文以位于新安江流域上游的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对黄山市的流域生态补偿的范围以及适应条件进行详细阐述,构建了基于信息熵值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总量分配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反映区域人口、经济结构、生产水平、污染控制、水环境等因素异质性的一系列指标,并据此核算出7区(县)的分配比例。本研究为建立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退田还湖工程是长江生态功能系统恢复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工程能否顺利实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退田还湖过程中对农民损失的利益能否有效补偿.在前文(鄱阳湖退田还湖生态补偿研究(I)和(II))相继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计算和双退区湿地生态补偿标准评估之后,提出了结合实际的补偿年限、补偿方式等可操作性建议,并根据2种补偿机制对补偿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污染足迹的区域内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利用生态足迹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更具科学性,但区域层面的生态足迹不应全部核算区域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态足迹,而应核算本区域无法避免的、一定要由本区域生产或由本区域吸纳的生态足迹,即污染足迹.该文构建了基于污染足迹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广州市区域内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研究:以广州2010年4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核算目标,按照三大产业将人口分为三大组群,分别计算三大组群的人均污染足迹和人均污染足迹效率,并以广州市平均生态状况为基准分别计算三大组群的补偿或受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第一、第三产业因出让污染足迹应分别获得67379亿元和19 26728亿元的生态补偿,而第二产业因多占用生态足迹,在生态补偿中应支付2 07037亿元.基于污染足迹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尝试将污染足迹理论引入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生态足迹理论内涵,而且可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政策的居民满意度是生态补偿政策制度改革方向的重要指示器,而影响生态补偿政策居民满意度的因素较多,如何有效识别各类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摸清其中的内在关系,是提高满意度和改善政策工具的关键问题.该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牛河林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调查形式,对现行生态补偿政策的居民满意度进行了深入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生态补偿政策居民满意度的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有三个影响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即生态补偿的标准、政策过程的互动程度以及农户本身的生计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这三个关键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改进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森林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森林生态补偿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笔者综述了森林生态补偿的概念、原则、设计机制、所产生影响的评价以及交易成本对森林生态补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研究取得了较好进展,但在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可操作性等方面依然存在可改进的学术空间,需要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性,更好地把握森林生态补偿实施效果,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联合投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并提出了联合投资的思路,然后构建了基于联合投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确定了流域生态补偿中联合投资主体的出资额,并对联合投资主体的基本投资行为和最优投资决策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投资前决策和投资后决策两个角度得到了基于联合投资主体投资经验水平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InVEST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量评估是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协调自然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补偿核算及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理论依据.国内外学者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和定量评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众多分类中以MA的分类得到普遍认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量评估亦有诸多方法,其中物质量、价值量和能值方法估算结果动态性不足,且空间化表达和分析比较困难;RS和GIS能实现部分功能空间化动态评估,但对旅游价值、科研文化价值估算方面则略显不足;基于GIS平台的InVEST模型以空间数据为基础,量化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以地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实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量评估的空间化和动态化,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量评估的新方法和新工具.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是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SPSS15.0软件,采用2001-2011年安徽省会经济圈城市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环境恶劣补偿效果相对较差,自2004年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补偿效益逐渐改善,2007年后生态补偿效果明显改善,安徽生态省建设中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补偿效益的提高,本研究为生态建设和补偿政策实施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现行生态保护建设政策,指出以往政策使用效果上的不足和补偿机制的对生态产品生产的激励作用,阐述了生态建设中资源转移对效率的关系,通过模型论证生态产品生产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对资源进行转移的必要性,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广西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广西现行的部分生态补偿项目标准过低,一些生态补偿政策不能从优化整个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通盘考虑环保基金的使用,从而导致与生态补偿关系最密切的收费项目不能发挥生态补偿的效用.应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各种资源费的生态补偿功能,积极...  相似文献   

14.
尹闯  林中衍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7(2):137-140,144
由于广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扩大,自然灾害多,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这些日益突出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广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立适合广西地区现实需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目前,虽然广西在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补偿的标准和形式单一,补...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构建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薇  方茂中 《河南科学》2009,27(11):1441-1444
生态补偿效率评价是构建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基础.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模型:①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是由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23项指标组成.②利用构建的评价模型对我国近10年间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年间前3年环境恶劣补偿效果相对较差;1999年以后逐渐改善,特别是2003年以后生态补偿效果明显改善,这与我国实施的生态补偿发展历程是一致的.构建评价模型力求为现阶段生态补偿状况提供新的可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天府国际机场为例,尝试引入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探索机场建设和保护对举人河流域生态水文的影响,为工程项目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和评价支撑.模型校准结果显示,率定期的R2和NS值分别为0.81、0.71,验证期的R2和NS值分别为0.70、0.53,模型对流域径流模拟效果较好.结合机场建设工程和生态补偿规划,设置了"建设破坏"和"下游修复"情景,结果表明,机场"建设破坏"使流域地表径流至少增加10%、植物根部入渗量减少20%以上、实际蒸发值增加,河川径流和产水量减少,建设破坏效果明显;流域"下游修复"使地表径流、产水量和河川径流大幅减少,下游治理修复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伴随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社区参与生态补偿的研究日益增多.文章从国内外社区参与生态补偿的实践出发,试图找到一条能够使生态建设与社区和谐发展的途径,为生态补偿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流域植被生态补偿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补偿标准又是生态补偿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遥感数据、地面气象数据和野外调察数据等为基本数据源,运用CASA模型模拟青海湖流域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并采用市场价格法、能量替代法估算和反演青海湖流域植被的生态补偿价值,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植被总补偿价值为98.74×108元,各植被类型的补偿标准分别是山地灌木林5467元/hm2.a、耕地5303元/hm2.a、河谷灌木林5028元/hm2.a、高寒草甸4923元/hm2.a、湖滨沼泽4898元/hm2.a、高寒沼泽4525元/hm2.a、温性草原4507元/hm2.a、河谷沼泽4058元/hm2.a、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2575元/hm2.a.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以财政资金为主的生态保护补偿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基于市场机制重构中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对生态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在阐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及生态补偿概念界限与关联的基础上,提出健全完善以“破坏者补偿、保护者得利、受益者付费”为原则,以生态空间净生收益为目标,对社会经济建设占用破坏的生态空间进行补偿,对生态保护各类行为进行奖励的基本生态补偿制度;优化财政出资的权益型补偿制度及健全资源收益型补偿制度,以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政策评价不仅仅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也是决定政策去向及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基于专家导向的政策评价模式,对已采用或正在采用的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恢复政策与措施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黑河分水工程"是所有政策中最重要且执行落实最好的政策,执行指数高达4.03;水资源类政策中"保证地下水水位供给"重要却落实不好;土地类政策中"防治沙漠化、盐碱化"重要也落实不好;植被类政策中"围栏封育"、"圈养舍饲"两项政策重要,执行落实较好;综合类政策中"加强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与评估"重要,执行落实情况却不如不重要的"生态移民工程"政策."生态补偿"是执行落实最差的政策,执行指数低达1.33;"防治水质恶化"执行落实情况次之,执行指数为1.93.政策执行的好的原因是政策内容清晰,便于操作,执行不好的原因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