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I期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120例(12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57耳,骨疡型63耳)患者在清除病变的同时行鼓室成形术。结果:全部120耳均获干耳,无一例胆脂瘤复发,语频听力提高30dB以上者10耳,提高20~29dB者30耳,提高10~19dB者50耳,小于10dB30耳,无听力下降者。结论: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可行I期鼓室成形术,病变清理彻底,鼓膜有效振动面积,咽鼓管是否通畅是影响听力和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120耳),男性47耳,女性73耳.年龄11~50岁.右耳50例,左耳70例.病程2~40年.其中鼓膜紧张部穿孔81耳,松弛部穿孔39耳.术前电测听检查结果为传导性耳聋43耳,混合性耳聋77耳.病理检查结果为胆脂瘤型57耳,骨疡型63耳.术后语频听力提高30dB以上者29耳;提高20~29dB以上者54耳;提高10~19dB者25耳;小于10dB者12耳.无听力下降者.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120耳),男性47耳,女性73耳。年龄11~50岁。右耳50例,左耳70例。病程2~40年。其中鼓膜紧张部穿孔81耳,松弛部穿孔39耳。术前电测听检查结果为传导性耳聋43耳,混合性耳聋77耳。病理检查结果为胆脂瘤型57耳,骨疡型63耳。术后语频听力提高30dB以上者29耳;提高20~29dB以上者54耳;提高10~19dB者25耳;小于10dB者12耳。无听力下降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内镜辅助下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和相关的经验教训。方法对56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耳内镜辅助下的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内植法修复鼓室成形术,术后进行言语频率(250~2000 Hz)气骨导差、声阻抗检查及临床效果观察。结果 56例(耳)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听力提高达91.8%;鼓膜有效达96.4%;干耳达94.6%。术后1年纯音测听示言语频率气骨导差:(17.5±8.1)d B H L;术后1年声阻抗:As型曲线29例,C型曲线10例,B型曲线17例。结论施行耳内镜辅助下完壁式乳突根治-鼓膜内植法修复鼓室成形术,既可以清除隐蔽部位病变组织,又可以有效保留原中耳乳突解剖结构和改善听力,更好地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常规手术加用耳内镜辅助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患者获得干耳的情况.方法 全麻下对3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术后两周复查,随访3~6个月,对其干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3例患者,3~6个月随诊,全部获得干耳.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对患者获得干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乳突根治术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均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结果:手术在彻底清除病灶基础上听力改善总有效率为43.15%;听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者为53.85%;听力下降者为3%;干耳率为88.5%.结论: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提高听力和干耳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深对不同性质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55侧)中耳炎的资料,详细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4例(55侧)中耳炎中,单纯胆脂瘤者15例(16侧),胆脂瘤伴肉芽者24例,单纯肉芽肿者14例,前两者在CT表现上相似;而单纯胆脂瘤和胆脂瘤伴肉芽者,在听小骨、鼓窦入口和外耳道破坏方面均显著多于单纯肉芽肿者(P<0.05)。中耳炎患者患侧乳突呈硬化型或板障型者53耳,占96.36%,而对侧乳突呈硬化型或板障型者32耳,占58.18%。结论:CT发现听小骨和鼓窦入口破坏多提示胆脂瘤;双侧乳突发育可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36例外耳道病变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临床对外耳道病变CT影像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6例患者的38耳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耳外耳道病变中,外耳道胆脂瘤伴肉芽16耳,其中骨质破坏9耳,合并中耳胆脂瘤伴肉芽者15耳。外耳道胆脂瘤11耳,其中骨质破坏8耳,合并中耳胆脂瘤5耳。外耳道肉芽4耳,耵聍2耳,均无无骨质破坏。外中耳癌3耳,广泛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毛细血管型血管瘤1耳,外耳道呈虫蚀样破坏,并累及乳突部,MR 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鼻咽癌侵犯外耳道1例,可见鼻咽部肿块直接蔓延至外耳道并骨质广泛破坏,增强扫描肿块强化明显。结论:外耳道病变虽然少行影像学检查,但CT对外耳道病变的鉴别有重要作用,对疾病评估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9.
120例聋哑儿240耳的脑干电反应测听结果234耳(97.5%)有残余听力,216耳(88.3%)听阈高于110dB,平均听阈为83.7dB,在100dB可诱出波Ⅰ、Ⅲ、Ⅴ者共180耳,达75%,波形变异及波Ⅴ波幅低于0.15μV者占18%;因此大部分聋哑儿具备语言训练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鼓膜穿孔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体征,我院自1993年10月至1997年3月,应用中药木蝴蝶贴补治疗鼓膜穿孔58例63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临床分型属慢性单纯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边缘至少应有1mm残留鼓膜,鼓室内无明显上皮增生,耳咽管自吹张通畅.2.性别年龄及穿孔大小:男性28例30耳,女性30例33耳.年龄最小13岁,最大58岁,平均32岁.病程1年~30年.鼓膜大穿孔占鼓膜面积2/3以上20耳,中等穿孔占有1/2~1/4之间30耳,小穿孔小于1/4 1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60耳,外伤性穿孔3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7例EACC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且病程较长,以间歇性或持续性耳漏、耳痛、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病状。检查外耳道均有阻塞物,CT显示外耳道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全部经手术治疗,随访6~24月无复发迹象。结论EACC可以造成广泛破坏,根据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式,尽早彻底清除胆脂瘤和死骨,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路旭伟 《甘肃科技》2022,(14):116-118
分析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将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穿刺组(给予鼓膜穿刺术)和置管组(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各40例。比较2组患者中耳积液消退时间、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听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穿刺组治疗后中耳积液消退时间、愈合时间相比,置管组明显降低(P<0.05);与穿刺组治疗后临床疗效72.50%比较,置管组92.50%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骨导听力、气导听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与穿刺组相比,置管组明显降低(P<0.05);与穿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0%比较,置管组5.00%明显降低(P<0.05)。分泌性中耳炎使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可明显减少中耳积液消退时间、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听力水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解放后,我国先后出现三次针治聋哑高潮,针刺对聋哑人恢复听力是否有作用?长期以来有争议。为此,我们选20名有残余听力的聋哑学生为实验对象,以皮层听区声诱发电位的阈值做为观察听力变化的客观指标,以250、500、1000周/秒三个频率的平均值提高10dB以上为有效,进行针刺治疗观察。两个月后上述三个频率的平均值提高10d B以上的有两人的两只耳,单项频率提高10d B以上的有21耳。即针刺对部分有残余听力的聋哑人可提高听力10d B以上,但比例只有5%,听力提高的幅度也有限。因此,把针刺做为治疗聋哑的有效方法加以宣扬和推广是不适宜的,但本文也不同意针刺对聋哑人听力百分之百无作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变化在早期发现Ⅱ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23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4例(Ⅰ期36例,Ⅱ期50例,Ⅲ期28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使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测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变化,分析与T2DM视网膜病变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视网膜病变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神经纤维弯曲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无视网膜病变组,空腹C肽、GLU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病程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分支密度均呈负相关;T2DM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呈负相关,与神经纤维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发生异常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对病程较长和空腹C肽水平较低的T2DM患者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因素及重要性。方法:利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出生后72小时,对171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性别,耳别通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初筛未通过的进行复诊,复诊未通过者,建议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结果:通过控制测试时机,测试环境,测试技术等外在因素对通过率的影响外本次实验发现耳别与TEOAE通过率间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性别与TEOAE通过率间无统计学差异。初筛通过率为88.5%(1519/1716)。复检通过率为95.2%(140/147),其中50人失访。再次未通过者进行电话随访,3例确诊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4例正常。结论:耳别对TEOAE筛查通过率有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必要的,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颜面部早期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对鼻部、眉弓、耳后周围的基底细胞癌进行手术切除,并行皮瓣移植.结果:术后创面均达Ⅰ期修复,2~5年无1例复发,术后效果较好.结论:该手术方法应用于中老年人早期颜面部发生的基底细胞癌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壮年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总结青壮年胫骨平台骨折89例,男82例,女7例.按Schatzker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21例。Ⅳ型17例,Ⅴ型27例,Ⅵ型10例.根据不同类型骨折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有骨缺损者给予填充植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结果本组89例获得随访.按Rasmussen评分标准:优48例53.9%,良28例31.5%,可10例11.2%,差3例3.4%,优良率85.4%.结论对不同类型的青壮年胫骨平台骨折行针对性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栓股骨转子间骨折(Ⅱ型)的疗效.方法:将2010-08~2012-08收治的老年脑血栓股骨转子间骨折(Ⅱ型)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期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脑血栓病人股骨转子间骨折(Ⅱ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疗效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软骨基质成分Ⅱ,Ⅹ型胶原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研究了在Ⅱ或Ⅹ型胶原存在下,以骨基质Ⅰ型胶原为晶种时钙磷酸盐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用FT-IR方法分析了固相产物羟基磷灰石(HAP).结果表明:Ⅱ或Ⅹ型胶原的存在对钙磷酸盐在Ⅰ型胶原表面的生长速率有抑制作用,Ⅹ型胶原的抑制作用大于Ⅱ型胶原.在Ⅱ型胶原存在下,测得其反应级数为4.说明软骨基质Ⅱ,Ⅹ型胶原在软骨内成骨这一生物矿化过程中可能起积累钙离子的作用,对结晶生长机理与矿化产物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严重后凸型脊柱侧凸前方支撑融合时的入路选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探讨严重后突型脊柱侧凸前方支撑融合手术的入路选择问题,以及后突型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特征和手术策略.本组共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0~27岁,平均16岁.全部为后突型脊柱侧凸,其中后突畸形位于侧弯区20例,位于胸腰双弯交界处12例,非僵硬性脊柱侧凸组14例,后路矫形术后2周行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僵硬性脊柱侧凸组16例,6例单纯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另10例于术后2周再行后路矫形.伴不完全性瘫痪脊柱侧凸3例,Halo-骨盆牵引3~6周后行后路矫形或原位融合,2周后再行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移植骨均为自体胫骨.本组前路凹侧入路手术时间180~250min(平均210min),出血600~1700mL(平均960mL).术前后突畸形Cobb角60°~104°(平均78°),术后30°~104°(平均50°),纠正率为35 9%,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56°~130°(平均82°),术后20°~120°(平均40°),纠正率为51 2%.全组无死亡,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后路手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胸膜破裂2例(胸廓成形时),后份骨折4例,前路手术术后渗出性胸膜炎2例.本组随访3个月~4年,平均17个月,假关节1例,后期脱钩1例,无纠正丢失.1例术后5个月在外伤后发生胫骨取骨处股骨骨折.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对后突型脊柱侧弯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假关节发生率低和远期预防躯干塌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