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安徽省人民政府《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出台和省委省政府“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暨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的召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已正式加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3+1”试验示范区序列。获批开展并启动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是试验区建设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为试验区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安徽自主创新工作水平,加速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12月1日,安徽省政府在芜湖召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现场  相似文献   

3.
为学习外地经验,加快推进安徽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安徽省创新办)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广东省,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调研自主创新情况。  相似文献   

4.
《安徽科技》2011,(12):13-18
11月26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暨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并下发《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皖政[2011]100号)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省财政厅、科技厅、地税局、国资委、工商局等部门相继或联合出台了7个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了“1+7”政策体系框架,为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本刊现对该政策体系主要内容要点进行解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泰 《安徽科技》2010,(1):12-14
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是安徽省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加速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自2008年10月份“扬帆起航”以来,试验区创新体制机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取得丰硕成果,在省内的带动力强,在国内的影响力大。本刊将从本期开设“自主创新典型巡礼”栏目,重点宣传展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涌现的鲜活典型和创新经验,不断提升安徽自主创新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10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启动建设以来.省及合芜蚌三市按照“先行先试,勇于突破: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原则,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主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建设.着力探索建立推进试验区建设的五大机制.打造安徽创新崛起的先导区。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09,(12):26-26
本刊讯 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以来,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涌现出一大批国家以及省级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安徽省自主创新的精锐部队。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10,(12):4-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安徽自主创新工作水平,加速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12月1日,安徽省政府在芜湖召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现场会,省长王三运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9.
柯宣 《安徽科技》2013,(7):9-11
2009年,安徽省被列为首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经过三年的建设推进,逐步确立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突出企业主体、产学研一体、创新载体建设,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创新联动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在全国的影响力铿锵有声,自主创新已成为安徽发展的一面旗帜,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跃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12,(2):4-7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省自主创新工作以强化支撑发展为中心环节,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主抓手,紧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核心,着力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型园区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公共创新平台搭建、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09,(11):F0002-F0002
2009年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的第一年。也是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关键一年,合肥市科技工作狠抓“三条主线”(即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产业成长线。以推进产学研合作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培育线,以改革科技投资管理为突破的体制机制创新线)着力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2.
《太原科技》2010,(7):108-108
近日。安徽省下达2010年自主创新资金4亿元,专项用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创新体系建设。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至2009年合芜蚌试验区跻身自主创新“国家队”以后,安徽省自主创新资金已增至7亿元,其中4亿元用于合芜蚌试验区专项建设,2亿元用于全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1亿元仍固定投人到政府创新投资引导基金中。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11,(2):28-28
本刊讯 2010年,安徽省加速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特色日趋明显、企业创新更加活跃、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快.主要经济指标显著增长,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从2015年起,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包括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在内的所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迎来重大税收政策利好,将进一步推动试验区创新发展、促进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中关村推广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4项税收试点政策分别是:一是给予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股权奖励,可  相似文献   

15.
《太原科技》2011,(10):108-108
为深入贯彻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的系列部署,突出省属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日前,安徽省科技厅、  相似文献   

16.
《安徽科技》2012,(10):7-7
正省发改委将认真贯彻大会精神,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推动成果转化为抓手,努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支持合芜蚌试验区建设。牵头起草《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在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将50%左右的资源投向了试验区。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三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北京两会期间,作为全国第一家设立自主创新试验区的省份,安徽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将安徽省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升格为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的议案。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同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参照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并适用与之相关的政策。由来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全省推进自主创新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动员大会"。此举标志着安徽省力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重大决策,力求通过体制机制的突破,探索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200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部际协调小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入国家推进层面。2011年7月,经国务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去的一年,安徽省科技工作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突出推进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三体”建设,在产业、科技、人才、改革四个方面取得一批显著成果,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以及《人民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被褒誉为自主创新“安徽现象”、1月7日,本刊联合安徽电视台和《安徽日报》记者专门就此采访了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徐根应.  相似文献   

20.
建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培育安徽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但是,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决不能局限于合肥、芜湖和蚌埠,结合安徽区域特点和战略布局,将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拓展到江淮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