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成 《科学通报》1975,20(1):28-28
决定原子结构的相互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决定原子核结构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强相互作用。在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中,决定强子结构的相互作用主要是超强相互作用。虽然到目前为止,在利用高能加速器进行的实验中,还没有观察到层子的产生及作用于层子之间的超强作用力;但是分析已有的实验,已经可以获得有关超强相互作用的初步知识。 超强相互作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饱  相似文献   

2.
郑玉明 《科学通报》1980,25(22):1018-1018
核子是由层子组成的,我们把核子看作层子集团;层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我们假定核力是由集团间的折叠位所给出。本文以此观点来探索核力与层子相互作用之间的联系,并对n-p系统进行具体计算。  相似文献   

3.
黄涛 《科学通报》1975,20(9):421-421
在层子模型中,所有强子(重子和介子)被看作是由层子组成的,描述强子内部结构的波函数在静止系中满足SU(6)对称性,其空间部分由Bethe-Salpeter方程给出。这些复合粒子的所有相互作用均通过层子进行。例如,对强子的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所用的唯象哈密顿量是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已进一步揭示出原子核的层子结构。从理论上来讲,层子和层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即量子色动力学)应当可以预言原子核的性质。《核的层子结构和量子色动力学》一文介绍了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B.C.S.超导机制中,电子间通过声子的相互吸引胜过库仑排斥。Frohlich等指出: 对于具有未填满电子壳层的过渡元素,电子与声子相互作用过于小,可能存在非声子的超导机制。我们认为:一个晶格离子如具有未填满  相似文献   

6.
胡宁 《科学通报》1978,23(6):344-344
任何层子力模型都必须满足实验所要求的下述“饱和条件”:只存在有一对层子-反层子结合成的介子态和由三个层子结合成的重子态。在层子质量M很重的情况下,为着使重子和介子同时具有比M小得很多的质量,层子-层子位阱V_(qq)必须为层子-反层子位阱V_(q(?))的一半,并且  相似文献   

7.
顾秉林 《科学通报》1987,32(10):798-798
完整的哈密顿量由电子、声子、电-声子相互作用三项组成,通过正则变换把电子体系转化为极化子体系,再利用爱因斯坦模型或德拜模型处理声子色散关系,获得等效哈密顿量的四子参量为  相似文献   

8.
胡宁 《科学通报》1979,24(1):5-5
在用层子模型处理强子态的一系列工作中,我们假定层子间的作用可用下面瞬时位势代表V_0代表一个很深的位井,ar~2/M代表简偕振子的位势,r为系统的质心系中离坐标原点的距离,M为层子质量,由于实验尚未发现层子,我们假定M是一个很大的量(比如说大于20GeV),因而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不能产生这种粒子。V_0的作用只是使层子很大的质量降为很小的  相似文献   

9.
极化晶体中激子声子系的哈密顿为在忽略激子发射虚声子时反冲效应中不同波矢的声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近似下,  相似文献   

10.
在层子模型中,认为介子是由一对正反层子构成的强耦合的束缚态。目前实验发现的介子可以用SU(2)(3)O(3)群的不可约表示分类,这里SU(2)群的不可约表示,表示正反层子的自旋态,O(3)群的不可约表示,表示正反层子  相似文献   

11.
郭奉坤 《科学通报》2019,64(22):2263-2264
<正>质子和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束缚到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原子核,再通过电磁相互作用与电子一起形成原子,从而构成了宇宙中的可见物质.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是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 QCD).在QCD中,参与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夸克和胶子.与质子和电子分别带正负电荷类似,夸克带有3种不同的色荷;与传递电磁力的光子不带电荷不同,在夸克间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胶子具有8种色荷,从  相似文献   

12.
μ子之谜     
μ子,也曾被称为μ介子,至今仍是一种令人迷惑的粒子。早在三十年代,人们就在宇宙线实验中发现了μ子。由于它的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因此称之为μ介子。但是,现在“介子”一词已被用来描述参与强相互作用并由夸克-反夸克组合所构成的玻色子,μ子显然不满足这些条件,所以不该再称它为μ介子了。μ子同电子中微子,以及在SLAG和DESY新发现的:τ粒子,应一起归入轻子一类。μ子比电子重200倍,不稳定,平均寿命为2.2微秒,但其它性质与电子相似。μ子和电子似乎都是“点状”粒子,它们的相互作用可用量子电动力学方法精确地进行计算。尽管如此,μ子和电子却不会相互转变。某种神秘的“μ荷”,象电荷一样,在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必须保持守恒。“μ荷”的守恒,  相似文献   

13.
滕礼坚 《科学通报》1987,32(17):1300-1300
近十年来,人们作了许多努力试图从夸克模型(QM)说明NN相互作用。文献[2,7]用单胶子交换势解释NN相互作用的短程排斥,得到了一些结果。但是单胶子交换势能否给出NN相互作用的中程吸引却是一个正在探索而尚无定论的问题。有些人在单胶子交换势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改进夸克模型来获得核力的中程吸引,Maltman和Isgur的工作是沿这个方向探索的代表。他们通过扩大夸克模型的基空间,考虑色、自旋和轨道激发,利用变分原理得到了包括短程排斥和中程吸引在内的等效NN相互作用势,并且指出大部份中程吸引是由带色的核子集团的P-波激发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胶子种种     
自从报道了丁肇中的实脸组找到胶子存在的实验证据后,引起了广大读者对胶子问题的广泛兴趣,我们特请物理学家刘耀阳撰写《胶子种种》一文.刘耀阳是从事层子模型研究者之一,六十年代中期即提出层子可能带有某种“荷”■(目前称为“色荷”)的假说.  相似文献   

15.
孔静 《科学通报》1990,35(11):824-824
一、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原子多极矩分布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可以用分子多极矩表示出来,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即以分如分子偶极矩就足以描述静电作用,但两分子比较接近时,即使将分子的较高极矩考虑进去,子中的各原子为中心,用原子多极矩来表示原子周围的电荷分布,如此在分子中形成一原子多极矩的分布,静电作用可以被看作是两分子的原子多极矩的相互作用。这样做的优点是,原子多极矩的低级项的分布可以代表分子多极矩的高级项,从而大大提高多极展开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朱重远 《科学通报》1981,26(8):460-460
重夸克素谱是近年来粒子物理研究中有兴趣的问题之一。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讨论它。其中大多数是用非相对论的方法。在文献[2]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内部相对论性的介子B-S波函数的旋量结构。它所描写的介子体系不但质心运动是相对论性的,而且组成介子的层子-反层子间的相对运动也是相对论性的。当取层子-反层子相对静止这一特殊情形时,它就回到Bargman-Wigner型波函数。我们也已指出,这一波函数的旋量结构与自由费米子体系的波函数旋量结构类似。(当  相似文献   

17.
中子是由三个夸克udd组成的一个集团,因此可以把核理论中处理集团模型的方法——共振群方法用来研究核子-核子的相互作用。把夸克之间的单胶子交换相互作用加上唯象引入的禁闭势与共振群方法相结合,就是夸克势模型。该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核子-核子之间的短程排斥势,这是它的成功之处。根据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中子-中子之间的短程排斥相对应的中子硬球半径为0.45fm。因此在计算高密度中子物质的状态方程时必须考虑到这个  相似文献   

18.
奇超重氢是理论予言可能存在的一种由稳定的带单正电荷层子形成的奇异原子——层子素。 层于是我国理论物理学工作者于1965—1966年提出的关于强子的结构模型中预言存在的粒子。当前高能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是通过实验寻找是否存在自由层子,如能从实验上直接证实自由层子的存在并研究清楚其性质,这将是对物质结构认识的又一次突破。了解更深一层次粒子的物质如何再分,不但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哲学意义,而且在生产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1977,22(11):510-510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科学要兴旺发达起来,要捷报频传”的号召鼓舞下,中国科学院于8月1日至20日在安徽黄山召开了“基本粒子理论座谈会”.会议在“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总结交流了国內基本粒子理论研究的成果;分析了近年来在国际上高能物理实验和基本粒子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许多单位作了学术报告,学术空气活跃.报告和讨论主要围绕新粒子,及相互作用和层子模型的发展等三个专题进行.此外还进行  相似文献   

20.
胡宁 《科学通报》1979,24(12):538-538
GIM弱作用模型由于引入了C-层子而消除了△S=1中性流。Weinberg-Salam进一步引进了电磁修正项使得实验与理论很好的符合。1964年以来发现很多新粒子,这些粒子被认为是含有C-层子的介子。它们的弱衰变现象与GIM+WS模型的预言相符,因而C-层子的存在已一般的被人们所接受。本文将提出一个新的弱作用和新粒子模型。在这个模型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