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当温室效应日趋恶化,人们对清洁能源的渴求越来越迫切的时候,媒体陆续传来美国、日本在各自海域发现新能源的消息。 所谓新能源实际上就是冷藏在海底的甲烷,学名为甲烷水合物或水化甲烷,是气体甲烷在海底低温、高压下形成的结晶体,外表被水分子包围起来看上去如冰雪般晶莹透明。甲烷是可燃气体,即便结“冰”也会神奇地被点燃,因此有人称它为“可燃冰”。 可喜的是前不久,我国也在南海、东海海域发现海底甲烷,据报道,其蕴藏量相当于目前全国能源总量的50%。尤为可喜的是,这是一种燃烧后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的清洁能源,所以在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更被世人看好。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经初步判定,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是全国石油总量的一半。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的优点更为突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全球公认的“可燃冰”总能量是所有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2-3倍。除了南海外,我国东海也发现了“可燃冰”的踪迹。据悉,国家已经开始组织力量就全国“可燃冰”资源进行勘察。目前,该研究项目已被列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项目,主持该项目的樊检狮教授的实验室正进行超前的实验──研究怎么开采和运输“可燃…  相似文献   

3.
美国一些海洋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最近对地球上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新的看法:恐龙可能是在一场令人难以想象的气体燃烧所造成的风暴性大火中灭绝的。他们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在墨西哥海湾的冲撞所释放出来的巨量甲烷气体,引起空气燃烧,从而导致了恐龙的灭亡。 在白垩纪末期,大约6500万年前,大量由腐烂植物所产生的甲烷气体,在海底500米深处的沉淀物中贮存下来。海洋这一深度的低温和高压,导致了甲烷气体与水的结合,形成了固态的甲烷水化合物。 科学家们经过考察证实,今天,在地球表层的下面,潜藏着巨大的甲…  相似文献   

4.
叶連俊 《科学通报》1960,5(7):193-193
沉积作用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現象,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历程。在不同的地貭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沉积形成物。沉积作用在不同的內在和外在条件下有着不同类型和形态的集結和分异,有規律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岩层和矿层,忠实地記录了地貭发展的历史和規程,邏輯地說明了岩层和矿层的展布和演化,有力地指导着人们向自然界的斗爭。  相似文献   

5.
氯化铍中铍和氯的共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祥辉 《科学通报》1992,37(16):1483-1483
一、前言 铍的原子价等于多少?一般说铍是二价元素,这是指它的氧化态为+2。但铍的化合物极大多数都是带有部分离子性的共价化合物,即使它与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氟及氧形成的化合物如BeF_2及BeO等也是如此。铍在各种化合物中的配位数有2,3,4三种。有的作者认为配位数即共价,但我们认为配位数与共价有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12,(13):1099
爆轰波是自然界存在于预混可燃气体中的两种燃烧形式之一,它通过前导激波压缩可燃气体自点火,并借助迅速释放的化学反应放热实现超声速自持传播.爆轰物理研究一方面应用于煤矿瓦斯爆炸、化工厂和各种可爆粉尘场所的爆轰事故的预防和防护;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高速、高效的燃烧模式,在航空航天的热力推进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12,(6):F0002-F0002
近期,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的"海洋六号"科考船再次开赴南海北部区域,对那里的可燃冰资源进行新一轮的精确调查,为下一步更加精确的勘探工作做准备。据悉,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的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据相关人员介绍,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  相似文献   

8.
日本海底废墟 在日本冲绳以南6m~30m深的海底,竟然存在着像谜一般的远古建筑体,很可能这些建筑源自数千年前。科学家将它称为“失落的文明”,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研究员却猜测这种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很可能源于自然形成。弗兰克·约瑟夫在一篇名为《亚特兰蒂斯的浮现》文章中写道:“在第二年的夏末,另一位潜水员在冲绳海域震惊地发现海底竞存在着巨大的石质拱形门或通道。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在南海成功开采可燃冰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全球轰动。有俄罗斯媒体惊呼:中国一旦形成"可燃冰"的产业化开采,全球石油价格将崩溃,世界能源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燃冰是什么?它真的有可能取代化石能源,使人类彻底摆脱温室效应的困扰吗?为什么最早研究可燃冰的欧美国家迟迟没有动手开采,而我国却后来居上了呢?  相似文献   

10.
正为什么只在南极有臭氧洞?臭氧洞是怎么形成的?南极臭氧洞和北极臭氧异常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臭氧层:地球之盾臭氧是一种由3个氧原子组成、有特殊"臭"味的气体,主要分布在平流层,特别是在离地面20~30千米的臭氧层里浓度最大。臭氧是一种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和氧化性很强的物质,它在平流层中的生成和分解与太  相似文献   

11.
日本海底废墟 在日本冲绳以南6 m~30 m深的海底,竟然存在着像谜一般的远古建筑体,很可能这些建筑源自数千年前.科学家将它称为"失落的文明",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研究员却猜测这种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很可能源于自然形成.弗兰克·约瑟夫在一篇名为<亚特兰蒂斯的浮现>文章中写道:"在第二年的夏末,另一位潜水员在冲绳海域震惊地发现海底竟存在着巨大的石质拱形门或通道.这些远古群筑石质雕刻风格,与美洲印加文明古城遗址有着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与海底热液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延河  宋鹤彬  李金城  姚晓梅 《科学通报》1997,42(19):2084-2086
海底多金属结核贮量巨大,是重要的潜在矿产资源.对多金属结核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之间的关系早有报道,如火山碎屑常常做为结核的核心物质存在,海底热液活动正在排放大量的锰等成矿物质,并沉淀形成铁锰氧化物.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在结核成矿作用中的地位迄今还不清楚.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对结核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研究掌握结核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寻找圈定富矿结核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部海水中~3He是一种稳定的来自地幔的物质,它可以在海洋中保存上千年,随海流漂移数千公里,而且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因此海洋中~3He/~4He比值是探测海底热液活动最灵敏的指示剂. 本文根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氦同位素组成和分布规律探讨了多金属结核与海底热液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海底“锰结核”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一 《科学之友》2001,(10):18-19
沉睡在大洋中的海底奇宝--"锰结核"是一种含有锰、铁、镍、铜等30多种金属元素的凝结团块矿物,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由于它极具开采价值,自从1873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发现之后引起世界各国的浓厚兴趣,科学家为了解这笔巨大财富的由来进行了长期勘探调查研究工作,但对于它的形成原因却至今未有定论.  相似文献   

14.
各大洋的中央海底山脉是地球构造板块的交接处,那里存在着被称为“黑色冒烟物”的一种有迷惑力的水火山。海水通过爆裂和延伸的岩石向下渗透,一直到达下面炽热的岩浆,在这样的高温和水压强制下,水变成一种超临界的流质和一种最强烈的溶剂,它溶解了岩浆中的硫化物和其它的无机物,并通过黑色冒烟物的出口管道进行对流传热,最终以一种过热的溶渡从海床喷发出来。当它冷却并混台回到寒冷的海洋中时,它所溶解和悬浮的无机物便像黑色的“烟雾”般沉淀。许多技术上的难题现已被大批生产的边海石油实践和研制的莫霉海底超深钻孔的科研项目所解答,首先需要在海底钻通两个相邻的孔,它们必须钻到温度极高的岩石,从而使注入的水能分解它,最后连通二个孔形成一个海底洞穴。在两个孔内极细小的不平衡导致自身扩大的对流流动,在这孔内高温的,充满无机物的水将汹涌澎湃向上直到海底。  相似文献   

15.
地中海里的海水比相邻的大西洋中的水量稍微咸5%,这是为什么?地质学的研究证明,在海底和海岸的沉积层里有一层相当厚的沉积盐,它们是在大约700万年前的上中新世纪形成的。盐的沉积速度较快,在50万年间就积聚了150万立方千米。这些盐就是地中海海水不断变咸的原因,那么,在按照地质学观点认为的这样短的时间内,这些盐是怎样沉积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东海岸与百慕大群岛和巴哈马群岛形成的三角区,一直是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的恐怖海域,被称为"魔鬼三角"。多少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试图揭开造成船只和飞机失踪的真正原因,但始终未能如愿。最近英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从海底冒出一种气体是造成百幕大众多失踪事件的凶手,为验证这一推测,1995年10月将有一艘国际科学考察船前往百慕大进行新一轮科学探险。据英国《卫报》报道,负责这次探险活动的英国科学家、国际海洋钻探计划协调人朱利安·皮尔斯说,这种气体来自称之为气水化合物的物质。气水化  相似文献   

17.
黄金一直是一种贵重金属,甚至被称为“永不贬值的金属”。然而,澳大利亚科学家伯纳德·伍德近日撰文指出,在地核中储存有非常丰富的黄金,是地壳中黄金储量的99倍。如果地核中的黄金有一天被开采出来,黄金可能会大幅度贬值。伯纳德·伍德教授是悉尼麦考里大学的一名地质学家,他在近期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他的这个惊人结论。伍德和他的同事制作了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期地球发展的早期历史图表。他们特别关注了地球处于熔化状态下的金属核的形成。要了解地球物质的构成,我们首先得了解行星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其他与我们太阳目前…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04,(1):60-65
你曾经试图忍住打喷嚏或打嗝吗?你会发觉你是忍不住的,因为你感觉到有一股巨大的压力冲出.这并不是你的能力出了问题,而是本性使然. 火山喷发就像一个巨大的喷嚏,熔化的岩石(岩浆)和气体混合在一起后,被从数千米深的地底下推挤出来.随着压力的积聚,它就会从较薄的地壳表面喷发出来,而地壳指的是将地球内部与外部分开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测量从大地深处来的氡——一种放射性气体含量的变化,对探查地壳的异常活动是行之有效的.这样的变化虽然不总是意味着该处将定有一次地震发生,但是却能事先给从事这方面研究者发出警报. 氡是由地壳岩石中,特别是花岗岩石中的铀衰变而来的.它既是放射性气体,又是一种不活泼的惰性气体.它往往和其同位素钍射气共存,后者是从天然存在的钍元素放射衰变而来的.氡气通过地  相似文献   

20.
视野NEWS     
《大自然探索》2014,(10):4-7
月球形成之谜没那么简单科学家最近对月球岩石中化学成分进行的分析表明,月球内部的水量有很大的地区性差异,月球水的氢同位素组分的地区性差异也比地球的大得多。月球水并非液态水,而是被俘获在火山气体中或化学结合在月球岩石内部颗粒中的水。科学家目前普遍认为,月球是一颗火星大小的星子撞击原始地球的结果。碰撞后,环绕地球的炽热物质盘(部分为硅酸盐气体,部分为熔岩)中的作用机制形成了微量的月球水。月球水的来源对于确定地球水的来源意义重大。有两种可能性:月球水来源于地球;或者,月球水是由小行星或彗星带去的;再或者,这两个都是月球水的来源,也都可能是地球水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