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目前对脑电生物反馈疗效的评价多局限于患者症状改善的问题,该文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出发,将近似熵引入癫痫的反馈治疗效果评价中。以6个难治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强化患者12~15 Hz的感觉运动节律波,抑制4~8 Hz的θ波。一定疗程后,6病例的癫痫症状均有明显改善,16导联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近似熵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以训练点C4附近同侧导联脑电信号的近似熵增加更加显著,说明脑电反馈治疗有助于皮层神经元群体电生理活动向更加混沌的状态转化,从而改善癫痫病态症状。实验结果表明,近似熵能够表征大脑生理状态的改变,可用于脑电生物反馈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记忆状态下儿童青少年脑α波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4名7~18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脑电图记录,比较其在静息状态和记忆状态下脑电α波特点.结果表明:1)记忆状态下被试α波分布的熵值明显升高;2)记忆状态下α波平均频率显著上升;3)记忆状态下11,12,13Hz等高频脑波所占比率显著上升;4)高频脑波所占比率的上升在前脑和左脑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睡眠剥夺影响大脑功能区状态的非线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近似熵研究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价SD引起的大脑功能区状态的非线性变化.12名受试者在正常睡眠和一夜SD之后分别接受视觉注意力测试,记录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采用二维插值构建19导脑电近似熵脑信息图(brain information map,BIM).结果表明,在SD状态下,自发脑电的近似熵在全脑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额叶处大脑偏侧性发生变化,复杂度的中心从左脑转移到右脑;前额叶处诱发脑电近似熵值降低,而顶叶和颞叶处则升高.脑电近似熵可以作为指标来评价SD对脑认知功能的负向影响,BIM的变化趋势与从生理学及影像学角度的分析相吻合,与线性方法的研究结论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大脑功能状态,提供一条评价脑功能区状态变化趋势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脑电特征(EEG)。方法利用一种度量时间序列复杂性的非线性统计方法——近似熵(ApEn)方法。结果近似熵能够有效地反映脑电信号的变化情况。结论近似熵是一种值得重视且很有发展前景的复杂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伍国锋  肖维  周漓 《贵州科学》2001,19(2):66-70
利用ZN80 0 0型Video EEG监测系统对 10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和行为监测 ,旨在探讨额叶癫痫发作时的行为表现及脑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额叶癫痫发作以运动症状为主 ,常于夜间发作 ,发作频繁而短暂。发作期EEG为额区癫痫样放电亦可为高幅慢波 ,与临床发作同步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脑电生物反馈方法—脑电正弦调制光生物反馈,与传统的脑电生物反馈相比,具有直接用外部反馈环路提供客观刺激,无须受试者心理介入的优点。用本文研制的脑电正弦光的生物反馈系统对脑电α频率的正弦调制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选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小鼠通过匹罗卡品(PILO)腹腔注射,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E);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SE后4周测试小鼠听力,SE后6~7周播放莫扎特K.448,探究莫扎特K.448对颞叶癫痫模型鼠自发发作期高频脑电(EEG)活性的影响.数据显示,PILO注射未明显影响小鼠的听力,给予莫扎特K.448使对照组与SE模型鼠在55~145 Hz区间的功率谱显著升高.结果表明,短时期给予莫扎特K.448音乐治疗能导致小鼠EEG高频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比较Theta/beta神经反馈治疗前后脑电相干性的变化,从而证明神经反馈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脑电存在积极正向影响。通过采集16例ADHD患者神经反馈前后清醒闭眼脑电和16例正常儿童清醒闭眼脑电数据。研究了6个频段半球间和半球内脑电相干性。结果表明,神经反馈训练后ADHD儿童中短距离半球内theta频段相干性显著降低,长距离半球内theta和alpha频段相干性显著增加。在额区和颞区半球间alpha频段相干性显著增加并且theta频段相干性显著降低,在中央区-顶区-枕区半球间delta和theta频段相干性显著降低。可见,theta/beta神经反馈能影响ADHD儿童异常脑电活动,从而改善ADHD症状。神经反馈干预训练对脑电相干性有积极的影响,脑电相干性参数能够为评价神经反馈的作用提供一种客观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引用一种“信息传输”理论来研究不同生理状态时的脑电时间序列,比较了正常人和在急性缺氧条件下、睡眠条件下及局灶性癫痫病患者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发现在各种情况下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有非常特殊的现象:在急性缺氧时,人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量各导联均较正常人高;当深睡时,各导联的信息传输量均较正常人低;局灶性癫痫病人痫性导联与其他导联间的皮层信息传输量有明显增加,而非痫性导联信息传输量 对降低,用脑皮层信息传输量来分析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脑电信号是一个极有潜力的方法,可能为研究和理解大脑的活动机理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不同特性驾驶员指路标志信息认知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供指路标志信息量合理配置的理论依据,设计了生理反馈试验,对不同特性驾驶员信息判读时的认知机理进行研究.首先获得驾驶员在标志信息判读任务中的反应时间和脑电信号;然后根据不同被试组在试验任务中的反应时间差异判断出最不利被试组;最后根据试验中被试者的脑电信号的近似熵分布结合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利被试组与其他2组被试的认知差异机理.结果表明:男性新手驾驶员为标志信息搜索试验中最不利被试组,其不同频率的脑电波的近似熵表征与另外2组被试出现显著差异,在复杂任务中其高频脑电波近似熵值下降明显,反映出消极认知心理.根据不同被试者的脑电近似熵分布形态可以判断出4个地名为指路标志最佳信息量分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