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运用量子化学有限场FF/PM3方法,对2,5-二(2-羟基苯基)吡嗪及其单取代衍生物的能量、结构、非线性光学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二(2-羟基苯基)吡嗪分子中其中一个羟基的对位被取代后体系变得更加稳定,其单取代衍生物均为准平面结构,且具有较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尤其是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这类化合物可能成为一类良好的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2.
以3-氨基-4-甲氧基苯磺酸、2-氨基噻二唑、2-氨基-5-甲基噻二唑、2-氨基噻唑、2-氨基-4,5-二甲基噻唑等为原料合成了四种尚未见报道的偶氮化合物,通过UV-vis、FT-IR、MS、1H-NMR等方法对这4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的电子吸收光谱行为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 2-氨基-5-甲基-1, 3, 4-噻二唑, 3-N,N-二甲基氨基苯酚,四水合乙酸镍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未见文献报导的 2-[2-(5-甲基-1, 3, 4-噻二唑)偶氮] -5-二甲基氨基苯酚及其镍螯合物。并采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ICP发射光谱及红外光谱等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它们的电子吸收光谱性质和热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3-芳基-4-氨基-5-巯基-1,2,4-三氮唑(1a-lg)与2,6-吡啶二甲酸(2)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碘化铵和POCI,作用下,高产率制得7种1,3-双[3-芳基-l,2,4-三唑并[3,4-b]-l,3,4-噻二唑-6-基]吡啶类衍生物(3a~3g),并利用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以3-(N,N-二乙酸乙酯基)氨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为偶合组份,2-氨基-3,5-二硝基噻吩、3-氨基-5-硝基-2,1-苯并异噻唑、4-硝基苯胺、2,4-二硝基-6-氯苯胺和2,4-二硝基-6-溴苯胺为重氮组分,经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了5个二乙酸乙酯基系列偶氮分散染料;用UV-Vis,IR,~1HNMR和M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探索其对涤纶织物和改性木粉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5个二乙酸乙酯基系列偶氮分散染料为目标产物,其最大可见吸收波长为513~655 nm(丙酮);染色涤纶织物的色光分别为蓝绿色、艳绿色、红色、蓝紫色和蓝紫色,并体现高皂洗牢度和高日晒牢度特征;染色乙酰化木粉和染色苄基化木粉的色光与染色涤纶织物的色光类似,但稍暗。  相似文献   

6.
L-鼠李糖及L-鼠李糖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及选择性,为了降低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氮杂胞苷的毒副作用,以氮杂胞苷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7个L-鼠李糖氮杂核苷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和元素分析确证.对目标化合物对两种细胞系进行了体外增值活性研究,4-氨基-1,3,5-三嗪-1-硫代-α-L-鼠李糖核苷(5D)对MKN-45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抗癌活性,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烷基将二(苯基异喹啉)(2-吡啶甲酸)合铱(Ⅲ)红色磷光基团、咔唑电子供体(D)单元和噁二唑电子受体(A)单元同时引入到芴单元9-位的侧链上,设计合成了一类侧链含D-A和环金属铱配合物功能基的聚芴衍生物.通过改变封端剂的分子结构,研究了端基对这类聚芴衍生物光电性能的影响.与引入苯基为端基相比,引入噁二唑为端基能够有效抑制聚芴衍生物的excimer发射,提高这类材料在ITO/PEDOT/聚合物/LiF/Al器件中的发光效率,其中,端基为噁二唑的聚芴衍生物(P1)器件的电流效率是端基为苯基的聚芴衍生物(P2)器件的1.42倍,达到了0.54 cd/A.  相似文献   

8.
以3-氨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氨基的亲核取代、肼解、环合、亲核加成等一系列反应合成3-((4-丙基-5-(嘧啶-4-基)-4H-1,2,4-三唑-3-基)甲胺基)-N-(2,6-二氟苯基)苯甲酰胺。借助1H NMR和LC-MS等方法对所合成的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甘氨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2个新的分子内给受电子体系N-(末端三甲基硅甘氨酸肽)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5a,5b).化合物5a和5b在甲醇中发生光诱导单电子转移反应,以很高的区域选择性生成新的环甘氨酸肽.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谱验证.  相似文献   

10.
应用量子化学FF/PM3方法计算了一系列N-(4-吡啶亚甲基)苯胺类化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研究了不同的取代基及其不同的取代位置对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与其分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运用有限场FF/PM3、FF/AM1及ab initio HF/6-31G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二苯胺双席夫碱类化合物分子结构特征、构象转化等对电子性质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双席夫碱配体偶极矩、极化率、超极化率对构象的依赖关系,为研究二苯胺双席夫碱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发光特性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二苯胺双席夫碱类化合物具有较大的非线性光学系数,从理论上为进一步探索优质非线性光学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硼酸酯取代反应的合成方法,首次合成了七种由硼与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HL)和乙酸酐(OA_C_2)、仲丁醇(S-BuOH)、异戊醇(i-PeOH)、乙二醇(C_2H_4—OH—OH)、邻苯二酚(pb—OH—OH)、邻氨基苯酚(ph—NH_2—OH)、邻氨基苯硫酚(pH—NH_2—SH)形成的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H、″B核磁共振谱,差热-热重分析,摩尔电导测定等分析测试手段,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3个含不同取代基的羟基-1,8-萘啶衍生物,并使用质谱、核磁、红外等方法确定其结构.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发现,当化合物含有不同取代基时,溶剂效应会使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通过酰氯化、二酰肼化和脱水关环反应,合成了五个2-芳基-5-(4-溴苯基)-1,3,4-口恶二唑衍生物,关环反应产率达到78.9%,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得到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合成口恶二唑衍生物的影响,研究了口恶二唑衍生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能.结果表明:这类衍生物氯仿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280~301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在350~370 nm,芳基取代基结构对2-芳基-5-(4-溴苯基)-1,3,4-口恶二唑衍生物的发光性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NO_2~-与芳香族胺类化合物在酸性介质(pH1.3—1.7)中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在氨——氯化铵底液(pH9—10)冲,该偶氮化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上有一个灵敏的导数波,峰电位约为-0.57V-(对SCE)。NO_2~-的浓度在4×10~(-8)—2×10~(-5)M与波高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2×10~(-8)M。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并利用该方法测定了井水、河水、池塘水和土壤中的NO_2~-—N,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扑热息痛的水解产物对氨基苯酚经重氮-偶氮化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在NH3·H2O-NH4Cl底液中,该偶氮化合物在单扫描极谱上,峰电位-0.40V(vs,SCE)处产生灵敏的极谱波.扑热息痛在1×10-7~5×10-5mol/L浓度范围内与导数峰高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10-8/mol·L.探讨了极谱波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利用该方法测定了扑热息痛片剂和速效伤风胶囊中扑热息痛的含量,与分光光度法对照,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应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一种富勒烯衍生物盐的自组装薄膜的纳秒非线性折射特性.测得样品在波长532 nm处的非线性折射率为n2=-2.22×10-6esu.初步分析表明,大的非线性折射可能起源于薄膜分子的致密有序排列和纳米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合成向列相液晶化合物对乙基苯甲酸对氯基苯酚酯,用红外光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用偏光显微镜(POM)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其液晶行为进行研究.将该液晶化合物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通过色谱柱柱效和极性的测试,以及GROB试剂、正烷烃和二取代苯位置异构体在色谱柱上的分离,研究其色谱性能,并根据其形成超分子体系和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分子的结构特点,应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该液晶化合物的色谱分离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用绿色氧化剂高锰酸钾对水体中两种磺胺类衍生物及其相对应的氨基衍生物分子进行氧化降解,通过测定不同时间下的吸光度值来确定高锰酸钾被消耗的量,建立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最终计算出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并由此初步掌握磺胺衍生物的降解程度及降解机制:在酸性条件下,磺胺噻唑、磺胺异叼恶唑、2-氨基噻唑和5-氨基-3,4-二甲基异叼恶唑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44.17、105.14、19.24和74.86 mol-1·L·s-1;在碱性条件下,它们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6.81、0.28、63.75和17.08 mol-1·L·s-1。  相似文献   

20.
首次合成了八种CeL_4A型混配配合物,其中HL为1-苯基式-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HL′)和1-苯基-3-甲基-4-(p-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L″),A为1,10-二氮杂菲(phen)、2,2′-联吡啶(Dpy)、二苯亚砜(DPSD)和三辛基氧化膦(TOP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摩尔电导测定等分析测试手段,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