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19):64-64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际月球探测领域技术的发展和趋势,探讨在该领域进行国际交流与技术合作的途径与模式,促进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意大利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国际月球探测工作委员会将于2007年10月22日至26日联合在意大利召开第九届“月球探测与应用国际会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月球探测的进展与我国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简述月球探测的历程与趋势的基础上,强调当代月球探测的总体目标为:(1)研究月球与地月系的起源和演化,特别是月球大气层与磁场的消失,矿物与岩石的分布和形成环境、月壤和内部层圈结构的形成以及月球演化的历程;(2)探测月球的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的开发利用及对人类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我国不载人月球探测划分为绕、落及回三个阶段。为了全球性、整体性重新认识月球,绕月卫星探测的科学目标为获取全月面三维影像,探测14种有用元素的全球分布与丰度,探测月壤厚度并估算^3He资源量以及太阳活动对空间环境的影响。“落”为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就位探测和月球车巡视探测,建立月基光学、低频射电和极紫外天文观测平台。“回”为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就位探测和取样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3.
嫦娥1号绕月探测——中国航天迈向深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1994年的“克莱门汀”号和1998年的“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成功和取得的新的科学发现,在21世纪初,世界各国相继宣布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中心的深空探测计划,掀起自阿波罗计划之后的第二次月球探测高潮。中国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适时开展月球探测,填补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经历了长达10年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论证,于2004年初开始正式启动。2007年初,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号的各项设施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待命出厂,择机发射,以确保首发必成。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包括绘制月球立体地图、探测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4项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新一轮月球探测的热潮,吸引了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印度等航天大国的广泛积极的参与.这次探月热潮中,几乎所有的卫星任务都把重点放在了测月学方向.一方面通过对月球地形、重力以及关联内部结构的探测研究来揭示月球的演化历程,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的月面着陆探测和建立月球基地开展准备工作.以绕、落、回三部曲为主线的中国月球探测简洁而完美地诠释了人类月球探测的这一路线规划.“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工程在成功实现了华夏千年奔月梦想的同时,也以测月学为基本目标,为人类探月的远景设想奠基铺路.  相似文献   

5.
我绕月探测工程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最近总结并发表了我国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嫦娥”1号两项优于国际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后续月球探测工程奠定坚实基础.并对国际月球探测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等对“嫦娥”1号取得的初步科研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分析了CCD图像数据的特点、获取方法和数据质量,系统探讨了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对图像镶嵌拼接方法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月球及深空探测一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和获得重大科学发现的标志性科学工程,大量新的科学发现和工程技术成果的取得,激发了越来越多国家和组织的积极参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始了自阿波罗计划之后的新一轮月球探测热潮,美国、日本、中国、印度以及欧洲等航天大国和组织化都相继发起了月球探测任务.与20世纪冷战时期的探测思维不同,本轮探测都把重点放在了月球科学领域某些科学问题方面,尤其在月球水冰探测、地质和内部结构探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学成果,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月球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飞向月球     
《科技知识动漫》2008,(1):25-26
我国探月计划3个阶段 2004年-2007年为“绕”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为期1年的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  相似文献   

8.
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这标志着“嫦娥一号”卫星在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后开始实施的各项在轨测试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月女神(SELENE,是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的缩写,意为“月球探测工程”。而SELENE一词,又恰巧是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故译为“月女神”)月球探测器上,装备了15种观测仪器。主卫星将在月球上空100千米的极地圆形轨道上,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整个月球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各种观测。  相似文献   

10.
科技短讯     
我国今年启动探月工程“嫦娥奔月”千年梦想将成现实。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最近透露,中国航天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工程,通过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的环境。第二期工程,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工程.实现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相似文献   

11.
读来编往     
5月25日,《科学世界》杂志社邀请到了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院士做客北京理工大学“聆听智慧”讲堂,给同学们做了一场有关中国探月——“嫦娥工程”的讲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开展月球探测是以和平利用空间为宗旨,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需求,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放在首位,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月球探测工程起步较晚,要借鉴国外月球探测工程的经验和教训,优选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探测目标,形成自己的特色,力求高起点进入国际主潮流并做出应有贡献。我们采取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循序渐进与分阶段发展相结合,各阶段互相有机衔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千年飞天梦     
《科学世界》2005,(3):64-71
2004年10月29日,欧阳自远院士到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叫做《月球探测的进展与我国的月球探测》。欧阳院士现任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他阐述了当前国际月球探测的最新动态,重点讲解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规划和目前实施进展,探月工程对我国国民经济与高新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经北京师范大学田斌老师整理,节选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世界》2011,(7):10-10
嫦娥二号在圆满完成月球探测任务后,燃料仍然充足。从2011年6月9日起,它开始进行另一项重要的拓展性试验:飞往距地球150万公里以外的深空进行探测,到达目的地需要大约3个月。这次飞行中需要完成技术试验和科学试验两类任务。就技术试验的任务而言,首先是要实现从月球到目标点的“长途旅行”并绕目标点环绕飞行,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讨论会将于2011年10月9—11日在西安召开。征文范围:正在进行和建议的空间探测计划介绍,空间探测专项技术发展综述;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太阳、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探测;空间电场、磁场、电磁波、粒子探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2011年曾断言:"月球探测以及未来的深空探测,都将有我国的一席之地,我们一定会把中国的旗帜插到月球上去。"2013年12月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正静静矗立在二号发射塔架上,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火箭顶部的整流罩上,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半轮明月,一  相似文献   

17.
2007世界大事     
《世界知识》2008,(1):14-17
一、嫦娥奔月 中国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 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奔向月球,于11月7日按设定进入最终工作轨道,不久发回第一批月球表面照片。胡锦涛主席指出:中国“开展深空探测,完全出于和平目的。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事业,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8.
《科技知识动漫》2008,(1):20-24
仰望夜空,星光点点,惟月为大,从东方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如今的九天揽月,人类从来没有停息对茫茫苍穹中那轮皎皎玉盘的追求,而今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启动,必将在全世界掀起一股“中国航天热”,激发中华民族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月球探测不仅是航天工业上的科学技术工程,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工程和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化工程,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读者对探月知识的渴求,引导公众崇尚科学、探索太空、热爱祖国,特推出这期月球科普专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和机构正酝酿在近2 0~3 0年内联合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开发和利用月球的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未来的月球探测活动目标将更明确、参与国家更多,国际合作将逐步成为主流模式。1月球探测活动的发展历程 人类对月球的真正探测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整个探测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据悉,有关部门将于今年正式提交探测使用的设 备,"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 进行中,明年年底可待命出厂。中国首次月球科学探测 将发射月球探测卫星,以月球表面可利用资源的勘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