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聚酯切片生产的技术要求,选用了JX-300DCS控制系统对其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详细地介绍了JX—300DCS控制系统的功能、硬件结构及其软件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个用于化纤原料生产过程的二级微机过程控制系统,内容包括微机控制系统的特点、系统结构、系统主要功能、系统软件设计思想。该系统应用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造纸、制糖等其他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运用模糊控制技术的集散型控系统,该系统由上、下两级计算机系统组成,实现了机立窑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物料配比控制,预加水成球控制和煅烧控制。系统的软件由C语言实现,中文菜单驱动,具有动态实时显示,动态故障检测和停电自动保护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真分析洗衣粉生产过程的系统特性,给出串级控制的总体控制方案,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案和所选用的算法对于缓慢变化的化工过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醇酸树脂生产的微机系统的设计思想、研制手段、软件及硬件结构性能.该系统具有多种人机联系功能,可严格地实现给定温度曲线的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运行效果良好,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泥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现代水泥生产的过程中,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极有可能影响到之后各个环节的生产,所以,对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水泥生产企业正常生产和水泥质量的关键。只有做好对水泥生产工艺中的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才能做到全面质量控制,全程把握产品质量,有效提高水泥质量。从而降低了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在水泥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8.
在分析橡胶硫化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胶料硫化的控制方法、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实践表明,采用微机控制橡胶制品的硫化过程,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石油化工厂偏苯三酸酐生产过程的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该微机控制系统已投入生产一个多月,运行可靠、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黄磷是一种高能耗的化工产品。为了增产节能,提高黄磷生产操作自动化程度,杭州新星微型计算机厂与建德化工厂联合研制了“黄磷生产微机系统”,于1990年底投入运行以来,炉况稳定,配料精度高,电炉自动控制稳定可靠。据有关专家评定,该系统采用“减量法”(两次计量配料算法)提高黄磷自动配料精度和开发先进的电极炉控制算数式等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水泥厂微机控制水泥生料配料系统的构成原理、实现方法以及运行结果。图3,参3。 相似文献
12.
13.
王冠华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1994,(2)
利用单片机组成工业控制机,对罐头工艺过程进行控制,控制按工艺曲线要求进行,并在控制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使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引言在水泥生产中,物料的粉磨过程耗电量大,据估计一般占总耗电量的75%。计算和实验都表明,磨机在最佳填充量时,产量最高,耗电最小(见图1)。在没有实现最佳负荷自动控制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各种易磨性不同的物料,操作工人一般都低于最佳负荷的5~10%进行操作,以免进入饱磨状态。这样虽然保证了粉磨细度,但却 相似文献
15.
16.
本系统采用一台TP801单板机,自行设计和研制了相应的接口电路及8K字节内容的控制程序。运用模糊控制器原理,通过实际系统的调试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度与压力控制算法。能够同时控制6台杀菌锅,性能价格比较高;既有数字与曲线的直观显示,又有打印输出,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灵活,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7.
李庆生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2):44-47
应用TCS集散系统,建立pH自动控制、自动补料、自动消泡等系统的控制体系,对金霉素发酵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结果表明:发酵单位平均提高8.8%,发酵总亿平均提高9.6%,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介绍利用内存驻留技术,在单任务的MS-DOS环境下,开发出具有有限多任务功能的应用软件,解决了微机生产过程监控系统软件开发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橡胶制品硫化工艺过程的微机控制系统原理,设计思想以及主要技术指标,同时给出了系统硬件设计的原理框图,列举了系统电路结构的若干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复合材料胶接过程的微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复合材料胶接过程微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针对被控对象复杂变及难以建模的特点,采用了智能化变结构控制策略和容错技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消除了温度超调现象,大大降低了工件各点间的温差,而且获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