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振 《科技信息》2011,(20):I0059-I0059
党的十六大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对社会公平、公正、正义的追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与此同时,体现在教育工作中,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同时它也是现代政府最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之一。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解决我国社会生活中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应牢固把握好社会公平,正确对待收入分配不公平,教育不公平、就业机会不平等等问题,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来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王勇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1):131-134
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生态文明是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遵循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平等的生态享有机制、科学的生态规划机制、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绿色的生态消费机制是实现生态公平的保证。只有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生态文明观,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公平。  相似文献   

4.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通过对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效率与公平兼顾论的评析以及对我国历史与现实的考察,阐明了效率、公平与以人为本应该统一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正是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国家进行教育资源配置的规范或原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该文对我国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索研究,即高校的自主办学和办学形式、高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及调整区域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些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能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社会正义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经济公平或者经济正义,亦或者分配正义是社会正义关注的焦点.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工业社会及市场经济体制而产生的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多重目标的复合体,不仅要解决的工业社会及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带来的社会功能失调问题,同时要通过社会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福利.经济公平与社会保障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解决好公平性问题,是将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势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效结合的重要课题.因此,经济公平理论研究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公平性理论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规范和价值目标的研究范畴.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相关成果,并作出相应评论,从而借鉴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上.  相似文献   

7.
效率、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是法经济学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本质内容。坚持效率观与伦理观相结合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并在不同领域和特定环境下进行研究才能解决公平正义与效率的均衡问题。在社会经济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建立一个拓展的社会福利函数整合了法经济学的多元价值目标并构建一个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分析框架模型,对其均衡实现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效率与公平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和基本尺度,二者之间关系是一种动态过程,其关系异化的根源在于市场扭曲与政府功能错位;效率与公平的目标均衡实现最终要靠市场与政府的功能准确定位与价值选择,通过权衡与协调二者的作用边界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王天仁 《科技信息》2011,(11):192-192,16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应该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公平不仅受到学校显性教育资源和隐性教育资源的影响,而且更受到教师期望和学校制度的影响。教育公平对义务教育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是实现学校教育公平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农村社会保障因其特殊的社会功能而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着特殊的作用。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不仅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更好地防范农业生产风险,维护农村社会公平、公正性的必然选择和有效手段,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核心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瑛 《科技与经济》2008,21(6):59-6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它维护的是全体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产物,公平与效率都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但过分的公平会引起效率的损失。通过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效率分析,得出制度特征决定了最低生活保障具有较强的效率性,从而也有利于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机会平等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则。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统筹区域发展都需要推进机会平等。只有坚持机会平等,才能充分保证区域发展的公平性。以地方财政政策为例,就政府在推进机会平等方面应采取的举措进行论析,应增强机会平等的理念,创新机会平等的制度,促进机会平等各阶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问题事关每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正确界定弱势群体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一步。南非社会进入后种族隔离时期后,在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变革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界定逻辑经历了从种族到阶层的转变,这在南非政府、高校颁布的相关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中有明显体现。尽管以种族为基础的倾斜性招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偿弱势群体的作用,但随着去种族隔离改革的深入,这些补偿性政策逐渐演变成特权性政策,诸如黑人学生参与率仍旧低下、专业选择倾向人文学科、阶层分化与恶性循环、污名化与逆向歧视等新问题随之出现。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种族团结,近年来,南非政府和高校采取了以阶层为基础的招生政策,这是南非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动教育公平的重大突破。相比之下,我国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应当坚持“能力本位”与“综合评价”的正确方向,推动“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环境保护法把维护人类利益、人际社会秩序和当代人的公平作为价值取向,这些传统的价值取向已经不符合环境时代的要求。环境时代的环境保护法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立人类利益和生态利益并重的利益观;维护人际社会秩序和人与自然生态秩序的秩序观;兼顾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14.
不少论者出于理论和实践的动机,试图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完全统一。他们以“机会公平”为口实,来尝试取消和终结公平与效率悖论,交易成本的存在表明了这一努力的破产。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条件下,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率,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公平,而保证了机会公平的强约束条件,就必然要降低和牺牲经济效率。可见,人们只能尽其可能地努力缓解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张力,无法完全取消和终结公平与效率悖论。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社会也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奋斗目标。公平与效率作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诉求、社会各阶层的和谐性诉求的实践呈现。当前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社会进程。因此,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进行反思。并把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链接,用公平与效率并举的原则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这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理论支撑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股权再融资中取得比较优势,企业具有通过实施盈余管理来获取相对业绩的强烈动机,以提高潜在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企业管理层试图通过虚增报告盈余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从而造成了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群体效应.在动态博弈中,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所有企业都实施最大可能的盈余管理构成子博弈纳什均衡,使虚增报告盈余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在随机收益条件下,具有混合因素(未分配利润和扩股)的最优融资问题.给出了价值函数满足的自由边界,用求解变分方程的方法证明了最优控制的存在性,并找到了最优控制策略.最优控制策略可以用两个临界值来描述:当资产小于较小的临界值时,公司扩股融资,但不分红利;当资产大于较小的临界值时,公司收益全部分红,但不扩股融资;当公司资产介于这两者之间时,不分红,也不扩股.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需要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不仅共享物质文明成果,也要共享精神文明成果和文化发展成果。要确保社会成员,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居民也能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需要我们在文化体制改革和送文化下乡、实施“文化低保”工程的基础上,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地区的文化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文化生产和消费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我们的不懈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晶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2):118-124
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一直努力追求实现的美好理想。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动已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教育权力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其中以教育机会均等为核心。教育机会均等表现在个体入学机会均等、接受教育机会均等和最终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三个方面。动态的表现为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20.
宗教具有维护与危害和谐社会建立的双重功能,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复杂性、国际性等五大特点。据此,我国政府制定的宗教政策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原则,是解决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有关宗教问题的行动指南。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切实地系统地执行我国现行的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