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艳 《科技信息》2013,(13):311-311
<正>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其中,听力被排在了四种能力的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听力的过程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累积过程,听力也成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塑造最多的典型形象。而鲁迅塑造的孔乙己,叶圣陶塑造的潘先生,巴金塑造的高觉新,和钱钟书塑造的方鸿渐,最突出地表现了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弱点,他们是从心理上深刻反映我国封建制度崩溃前后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形象,是中外文学史上独有的旧时代总结性的弱点型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分子形象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体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现代作家心态的佐证。正因如此,这四个知识分子典型,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四座知识分子形象的高峰。当然,这四个知识分子典型的塑造与作家的写作身份,包括文化环境、生活体验、视角视点、心理诉求以及审察生活的立足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当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散去之后,中国知识分子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接受“师夷制夷”的思想,逐渐形成一股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求振兴华夏的思潮。而焚毁圆明园的烈火,使卷入这股思潮的洋务官僚、买办商人和知识分子经受了一场痛苦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悠久的文明史,是跟文官执政,精英治国分不开的。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扼要地说,就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国古代无论任何时期,任何朝代,作官的人都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培训,并且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从知识分子中选“优”者入仕、做官。我国文官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完善,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变更了四种形态:  相似文献   

5.
“三言”、“二拍”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这就是反映商人生活。它塑造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商人形象,这些商人形象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意义:其一,在此之前,中国文学对商人生活的反映是很有限的、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带着某些偏见的歪曲反映,而蒋兴哥、文若虚这样的商人形象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商人经过几千年的艰难跋涉,终了走进了中国古代文学形象的画廊,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增添了新的光彩。其二,这些商人形象既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沃土,又表现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精神,基本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商人文学的特色。目前,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是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为了培养"知识分子"的。笔者认为怎样培养"知识分子"和培养怎样的"知识分子"是当今中国大学必须思考的两大"命题",特别是后者更值得重视。中国大学应该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因此在怎样培养知识分子的过程中,即要通过自己的"顶层旨向"和路线图,去培养有社会责任感、人格完善并有着国家意识形态思想的人,而不是培养工具性的"经济动物"。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知的蘑菇有1700多种,可以食用的就有900多种。蘑菇不但可食用药用,而且还对生态平衡起着非常好的作用,蘑菇的生长情况能很好地展示生态情况,就是有毒的蘑菇也是有利用价值的。蘑菇是杭州隐藏的财富……”采访韩省华是从听他讲蘑菇经开始的。一说起蘑菇,韩省华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和他淳朴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照。在韩省华50年的人生里,他几乎都在和蘑菇打交道。我们可以说韩省华是得到命运女神的眷顾的,他对蘑菇的兴趣让他成为了“蘑菇王”,而这,在今天又成为商人韩省华的第一生产力。韩省华的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一年仅鲜蘑菇…  相似文献   

8.
1919年 5月 4日 ,北京的学生面对卖国条约走上街头。他们的宣言和他们的游行标志着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产生。事实上 ,这一代是在 1898年以来的两代知识分子奠定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他们是能够描绘现代中国新文化轮廓的人 ,他们具有的自学精神 ,是三代中国知识分子努力的成果。他们仍然遵循着中国知识分子世代相传的道路。他们以天下为己任。 1919年 ,当他们毅然唤醒国民的时候 ,他们不象前辈人那样盲目 ,他们更加自信 ,更准确迅速 ,更有效地行动 ,因为他们更年轻 ,也因为他们面临的时代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四个维度中,人生理想、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中国人的传统性的思想与观念减弱缓慢,同时其现代性的思想与观念增强迅速,所形成的当代中国人的人格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都偏高,也就是当代中国人的性格内涵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的特征都很强,从而确定中国人现代化模式的类型是“强势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蒋生元 《世界博览》2013,(10):52-53
在一个被西方人断定完全没有商业价值的国度,中国商人代替政府,建立起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第一个福建商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莱索托的?管理着这个220万人口小国的政府也说不清楚。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第一批福建商人的朋友、亲戚或是朋友的朋友开始陆陆续续地来到这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10,(6):13-13
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2010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首次将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前十名的省份与G20国家(除欧盟和中国外)进行了综合排名比较。比较发现,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前十名、GDP位居国内前四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可谓“富可敌国”,即便与G20国家相比也不落下风,广东已经超越沙特、阿根廷和南非。  相似文献   

12.
李云根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B06):49-49,5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自隋唐以来的最基本的选官制度,在唐代,它确实为统治阶级选拔了很多的人材,但也埋没了很多人材。本文简单介绍了唐代科考的一个侧面,就是进士及第后的情景,包括及第时的荣耀和吏部复试时的种种弊端,其中主要是后者。企图通过这一细节,让人们了解唐代科举考试的不为很多人知的另外一面,揭示统治阶级和当权者的压抑人才、摧残知识分子的腐朽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已进入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大变革、起跃腾飞的伟大事业。因此,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就成为实现这一伟大事业的决定性因素。胡耀邦同志对这个问题曾作了高度的概括:“推翻旧世界,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建设新世界,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这是以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我党六十多年来革命的历程和建设的实践而作出的结论,也是对周恩来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科学论述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周恩来选集》(下卷)的出版,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四个维度中,人生理想、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中国人的传统性的思想与观念减弱缓慢,同时其现代性的思想与观念增强迅速,所形成的当代中国人的人格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都偏高,也就是当代中国人的性格内涵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的特征都很强,从而确定中国人现代化模式的类型是“强势混合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但对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汇入这一进程却有着无法克服的特殊文化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认同 (身份 )危机,大批知识分子被排除于社会主流文化之外,成为零余人。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对知识分子悲剧的展现,确立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重新审视和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新文学中,鲁迅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他在此类小说中所坚持的创作倾向,对台湾作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台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不仅在民族灵魂的发现上沟通了与鲁迅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而且显现了一种深深的"鲁迅情结".这种"鲁迅情结"既影响了台湾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风貌和主题流向,有力表明了两岸文学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又从海峡彼岸文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形成的历史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新化运动时期国民经济改造思潮的形成,既有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也有深刻的思想化渊源。概括起来,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它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层层推演的必然产物;二、沉重的民族危机,使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思维角度发生变化,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对人的素质的思考,对国民性改造的关注;三、西方化的输入与西方化的冲突,为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化的反思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日本、欧洲启蒙思想家关于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影响;五、中国传统儒家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立人"是鲁迅关于现代"人"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一次伟大思考,也是中国知识界一次明确地 对自由解放、独立尊严的现代人本思想的呼吁和倡明。与两千年封建王权专制统治下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对权势 的依附性人格相比,鲁迅的"立人"代表了一次伟大的精神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鲁迅区别于中国历 史上传统文人,完成了自己由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一转交也同时预示着五四风潮中,中国现 代知识分子迎来精神自觉的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朱伟一 《世界博览》2010,(21):85-85
《华尔街》续集《金钱无眠》讲述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故事,其中有关于中国人的插曲。两位中国客一男一女:男的是位像官员的商人,也可能是位像商人的官员,有一位妙龄知识美女陪同。男性中国客人说着口音很重的英语一略带口音是性感,有如名贵香水淡淡的幽香,口音过重就有沐猴而冠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王众 《世界博览》2012,(22):56-57
要想做中国人的生意,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中吲人的人情世故,并且让他们从红酒里也能喝出茶味来。 从长相上看,从事中国和南非红酒贸易的马丁像个十足的英国人;一旦聊起天来,他又更像是个美国人;但红酒商的身份,听起来又像是法国人。这个精力充沛的英国商人确实拥有以上全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