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虞莹莹  林丽 《科技资讯》2014,12(19):198-198
本文通过对丽水市缙云县园林蛀干害虫的调查研究,介绍了当地园林树种受蛀干害虫危害的现状。详细阐述了7种危害较为严重的蛀干害虫:星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松褐天牛、桑天牛、桃红颈天牛和日本竹长蠢的主要危害对象及发生规律。提出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为指导思想的结合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治方法。并提出强调园林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充分利用害虫资源,化害为宝的防治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载我国严重为害林木、果树的星天牛属的黄斑星天牛、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黑星天牛和绿绒星天牛等五种幼虫,可供识别这些害虫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柳树作为焦作市的重要乡土树种之一,在栽培中蛀干害虫是一大隐患.为了弄清蛀干害虫的种类、病害发生规律等,开展了历时几年的试验研究,查清了主要害虫是光肩星天牛、星天牛、锈色粒肩星天牛、红颈天牛等,并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和为害特点等.采取了药剂灌根、虫孔药剂堵塞和注射药液、树干喷药防治等方法进行试验研究,有效地防治了柳树蛀干害虫的发生,还可兼治其它害虫.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还需要继续试验研究,不断改进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天牛是危害我国杨、柳、榆等树种的重要蛀干害虫,由于其蛀干危害、生活隐蔽、防治难度大而成为树木毁灭性害虫,多年一直制约着杨树等树种的栽植和发展。特别是光肩星天牛曾在我国西北地区大规模猖獗危害,致使“三北”防护林工程损失惨重。我县是陕西省天牛治理重点县,2001年被列入国家级天牛治理县。天牛的种类主要以光肩星天牛为主,最初发现于92年春季。主要发生在榆靖公路两侧的城关镇、新农村乡、东坑乡、梁镇等乡镇。分布范围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分布规律以乡镇及附近村庄的人口稠密区较为严重,以四旁树危害严重,地处偏远的林木较轻微,发生面积也随着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和分析蛀干类害虫天牛成虫的个体间通讯行为,笔者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并描述了3种天牛即曲纹花天牛(Leptura arcuata Panzer)、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和栗山天牛(Massicusraddei Blessig)发音器的超微形态结构,分析了3种天牛摩擦发音的方式。结果表明,3种天牛雌性和雄性发声器的形态、大小、音齿数目、分布及排列等存在种间差异,栗山天牛可能存在两种摩擦发音形式。同时还发现,3种天牛前胸背板后缘前端均生长有整齐的硬毛,光肩星天牛发音板上具有侧纵纹,这些硬毛结构在天牛的声音通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s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斑天牛是福建省林木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2年发生1代。林间试验表明,应用棉花浸蘸80%敌敌畏或50%甲胺磷原液堵塞蛀孔,或用芜菁夜蛾线虫的Beijing、Mexican品系的1000条/ml悬液注射蛀孔,以及应用线虫海棉塞孔法防治幼虫,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斑星天牛是我省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分布在我省9个地区45个县市。为了有效地保证杨树成林成材,控制黄斑星天牛发生,为害,根据《黄斑星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与《黄斑星天牛防治试验示范》的验证,对危害较轻,有利用价值的中、幼杨树林进行药剂防治,控制该虫的发生、蔓延,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经济允许水平,特制定以下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光肩星天牛是黑龙江省重要蛀干害虫,具有发生面较广、危害较重的特点,防治较为困难。本文分析了该虫的危害规律、危害加重的原因,重点探讨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桑天牛是桑树、果树、林木的一大害虫,在全国分布普遍,已知为害树种达36种之多。桑天牛的成虫啮食桑皮,幼虫蛀树干,使树体受害惨重。防治桑天牛,过去一直是把精力放在对付幼虫上。然而,幼虫隐藏在树体木质部内,自上而下钻蛀,虫道长达3~5米,个别可长8米,不仅树体受害,防治也有一定难度。以往采用的防治方法,多为人工穿  相似文献   

10.
山丹县黄斑星天牛疫情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研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苗木、木材等林产品调运频繁,加上植物检疫检查不严格,给杨树蛀干害虫黄斑星天牛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山丹县以杨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生态安全带来了一定威胁.本论述通过对山丹县黄斑星天牛疫情发生状况、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黄斑星天牛疫情防控措施和办法,以期为今后开展黄斑星天牛防治及减少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设W是n维欧氏空间中的DnWeyl群,以W的正根为法向量的超平面形成的通有构形称为Dn型通有构形,记为A(Dn)。首先建立了不含自环的符号图与A(Dn)的子构形的一一对应关系;其次,研究了一个符号圈线性相关的充要条件;最后从符号图的角度给出A(Dn)的子构形线性无关的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给出A(Dn)及其子构形的特征多项式的具体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特有濒危极小种群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的年龄结构和动态特征,揭示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发展动态,探索其濒危机制,提出野生梓叶槭种群的保护和恢复对策。【方法】通过对集中分布于四川峨眉山和都江堰的梓叶槭种群进行样地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将各样地划分为1~4个20 m×20 m的样方,再将每块样方划分为16个5 m×5 m的小样方; 对样方内的梓叶槭植株进行每木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体数、树高、胸径等生长因子,同时记录各样地海拔、经纬度、坡向、坡度、林分郁闭度、植被群落以及土壤类型等生境因子; 以梓叶槭个体的胸径代替龄级来反映种群结构,将梓叶槭胸径大小划分为11个径级(Ⅰ-Ⅺ,设置DBH>50 cm为Ⅺ级,每级间隔5 cm),龄级与胸径大小级对应,绘制梓叶槭种群的径级结构图; 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等重要参数; 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和发展趋势。【结果】梓叶槭在峨眉山和都江堰地区的种群差异明显,峨眉山种群共有105株,都江堰种群共有81株,种群龄级结构完整,种群径级结构表现为中龄级所占比例较大、幼龄级和老龄级比例次之的纺锤形结构。梓叶槭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指数表明,两个地区受随机干扰时的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指数(Vpi')分别为0.011 6和0.004 2,均趋近于0,总体上表现出由稳定型向衰退型转化的衰退型结构; 生命表及相关曲线分析显示,梓叶槭早期个体死亡数较高,存活数随龄级的增加而减少,对环境的选择作用强; 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各龄级种群有相近死亡率; 生存函数分析表明,两个种群的生存率函数S(t)均随着龄级的增大呈单调下降的趋势,而累计死亡率F(t)则呈单调上升趋势,两个函数曲线变化呈现互补的现象; 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2、4、6、8龄级时间后梓叶槭老龄级个体逐渐增多,幼龄级个体则有所降低,种群稳定性降低,难以长期维持; 如果种群中幼苗难以补充,幼树不充足,再经过4个龄级后梓叶槭种群将成为衰退型种群。【结论】导致梓叶槭濒危的原因可能是梓叶槭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为干扰; 应加强对梓叶槭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保护梓叶槭现有的成年个体,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更新,防止栖息地及生态系统的破坏; 还要深入开展梓叶槭生物学及繁育特征研究,提高梓叶槭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促进其种子向幼苗转化。另外,在天然林更新中,应采取人工抚育等措施来加强对中小径级梓叶槭个体及生境的保护,促进梓叶槭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13.
选取嗜水气单胞菌表面特异性抗原蛋白AhsA,构建了pET-28a(+)-AhsA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蛋白纯化方法进行纯化。重组蛋白表达效果较好,浓度可达10 mg·mL-1,纯度可达90%以上,符合制备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标准。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将AhsA抗体特定识别免疫原蛋白,结果表明该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免疫原蛋白AhsA,而对于牛血清蛋白却不能发生免疫应答,表明该抗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AhsA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同时通过检测验证了AhsA蛋白抗体能够特异性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将为水产品质量控制及临床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可提供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储粮害虫微弱声信号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取了5种主要储粮害虫微弱爬行声信息,采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新方法,建立特征模式识别.通过对声信号时域和频域2方面的分析,发现了不同储粮害虫声信号间差异,时域信号的差异表现为声脉冲的不同,频域信号的差异表现为功率谱幅值和主要频域范围的不同,信号间差异与害虫爬行速度快慢有关,并与害虫体重有关,体重大的害虫具有较大的振动能量.5种害虫时域及频域信号的差异是害虫种类差异的表现,这一差异揭示出不同种类害虫声信号的本质特征.本研究内容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灭虫措施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及早确定防治对策,降低储粮损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随机森林算法在树木水分预测模型中高维度变量筛选困难及精度较低的问题,研究基于递归特征消除(RFE)与随机森林(RF)的融合算法,构建幼龄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可见光图像与叶片含水率的估测模型,探索适合幼龄沉香生长的水分条件,为实现沉香幼苗水分亏缺程度的无损监测提供可行方法。【方法】以2年生的名贵树种沉香为研究对象,用相机获取4种不同水分梯度下的幼龄沉香可见光图像,提取15种图像特征,利用递归特征消除法筛选沉香叶片最优的图像特征子集,然后结合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沉香叶片含水率的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将RFE_RF模型与常规随机森林(RF)以及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LSSVM)相比较,检验模型的可行性。利用递归特征消除和随机森林融合(RFE_RF)算法筛选出幼龄沉香叶片图像的标准红光值(INR)、饱和度(S)、矩形度(ER)3个特征,并以此作为模型自变量。【结果】与重度水淹胁迫相比,幼龄沉香对于长期重度干旱胁迫更加敏感,且干旱时间超出2周时幼苗叶片严重受损,威胁沉香生长;沉香最适叶片水分生长范围为50%~65%,适度增加水分,有利于沉香生长。基于RFE_RF融合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敏感度、特异性、误报率和精度分别达到88.64%、85. 31%、14. 39%和91.62%,优于LSSVM模型效果;与RF预测模型相比其敏感度提高3.34%、特异性提高10.87%、误报率降低36.83%、精度提高13.39%。【结论】基于RFE_RF融合算法建立的沉香叶片颜色、形状特征与含水率的模型,解决了随机森林过程中高维度变量选择问题,提高了RF在林木水分预测模型中的精度,实现了沉香幼苗叶片含水率的无损估测和诊断,为珍贵树种在经营管理中对水分进行准确管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设X为实或复数域F上维数大于1的Banach空间, φ:B(X)→B(X)是一个可加映射。 证明了如果存在正整数m,n使得(m+n)φ([A,B])=m[φ(A),B]+n[A,φ(B)]对所有A,B∈B(X)成立, 则存在λ∈F及在换位子为零的可加映射h:B(X)→F使得对任意A∈B(X), 有φ(A)=λA+h(A)I。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是近年来在国内出现的新分布种,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宿主。掌握钳嘴鹳空间活动分布及变化规律,揭示其与家禽养殖区的空间关系,为家禽管理和禽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云南蒙自捕捉11只钳嘴鹳并为其佩戴了卫星跟踪器,采用动态布朗桥模型对其中5只符合数据分析要求的钳嘴鹳进行了家域计算,并在ArcGIS中通过叠加分析探究钳嘴鹳家域和养鸭场的空间关系。【结果】①钳嘴鹳的家域主要位于长桥海和大屯海两个湖泊周边区域,核心区域(核域)主要集中于长桥海的南部和东南部以及大屯海的南部和西北部区域;②钳嘴鹳(n=5)年平均家域和核域面积分别为(45.65±17.57)km2和(1.98±1.19)km2,核域仅占家域面积的4.34%;③家域和核域面积在个体间差异均较大,年家域面积最大为70.93 km2,最小仅为22.16 km2;年核域面积最大为3.67 km2,最小为0.51 km2;④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钳嘴鹳家域面积季节间差异性不显著(F=2.607,df=3,P>0.05);核域亦不存在显著季节性差异(F=1.832,df=3,P>0.05),但夏季明显大于其他季节;⑤所有养鸭场均分布于钳嘴鹳家域范围内,有3处养鸭场和钳嘴鹳的核域在空间上高度重合,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存在极大的禽流感传播风险。【结论】建议当地养殖方式由开放式放养转为封闭式圈养。今后应加强钳嘴鹳的种群监测工作,系统开展钳嘴鹳卫星跟踪研究,从而全面了解国内钳嘴鹳的分布和扩散动态,提高禽流感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节节麦入侵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探明节节麦对盐碱生境的适应能力,为节节麦入侵扩散的进一步预测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CK)、50、100、150和200 mmol/L] NaCl和Na2CO3胁迫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①随着两种盐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节节麦种子发芽率、胚芽及胚根长度均呈持续下降的变化。当处理液分别达到150及100 mmol/L时,NaCl和Na2CO3胁迫中节节麦种子发芽率与CK差异显著,至200 mmol/L时,Na2CO3处理的种子不发芽。此外,相同浓度条件下,Na2CO3胁迫中发芽和生长指标均明显低于NaCl处理;②盐碱胁迫中,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节节麦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呈显著增加的变化,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在低浓度盐碱处理中较CK增加不显著,之后在高浓度的处理中则呈急剧增加的变化。由此表明,节节麦能够通过自身调节适应一定范围的盐碱胁迫。此外,相同盐处理浓度条件下,Na2CO3处理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NaCl处理。【结论】综合分析表明,节节麦对盐碱生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Na2CO3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NaCl。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k-连通图生成树和完美匹配上的可收缩边数目,得到如下结果:任意断片的阶都大于「k/2k-连通图中生成树上至少有4条可收缩边;若该k-连通图中存在完美匹配,则完美匹配上至少有「k/2+1条可收缩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气体钻井随钻测量问题,参照医用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提出在气体钻井中利用钻柱内声波进行井下信息传输的方法;通过建立钻柱内声波传播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得出钻柱内声波信号传输的衰减规律;利用声波导理论对钻柱的声波导特性进行分析,计算钻柱内声波的截止频率。通过管道声波传输实验,将采集声波信号与计算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气体钻井钻柱内声波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随频率的升高而逐渐加剧;钻柱的内径尺寸决定了内部各阶声波的截止频率,内径越大,声波的截止频率越低;声波信号传输载波频率的选择时,应兼顾钻柱内声波信号的衰减规律和不同尺寸钻具的声波导特性,尽量选择钻柱截止频率内较低的频段,减少因高次波激发造成的衰减,延长声波信号的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