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八种马先蒿属叶的解剖学研究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马先蒿属八种植物的叶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均由单层细胞组成,具有较厚的角质层;细胞壁加厚程度高;下表皮上分布许多 腺性乳头细胞及非腺性表皮毛;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多为一层,栅栏组织胞间隙发达,在下表皮内有较大的储气室;叶中脉维管组织排列为马蹄形,半扇形,木质部特别发达,其中具较大裂隙腔。八种植物既具有高山植物特征又具有湿生物特点。从叶结构看,这八咱植物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四合木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取材于四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四合木群落,对其叶片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找出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四合木叶片结构的差异结论如下:四个群落中四合木叶的基本结构一致。为肉质旱生叶、叶片体积小,表皮细胞壁具不同程度的增厚,但角质层不发达,表皮外密生单细胞表皮毛,气孔为基本型,属等叶面,靠近上、下表皮均具发达的栅栏组织,且细胞由外向内渐次增大,液泡发达,同海绵组织一起构成绿色贮水组织,具不发达的叶脉,但群落Ⅲ中四合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地区委陵菜属14个种3个变种为材料,制作石蜡切片,对其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其叶片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委陵菜属植物叶片均为异面叶,栅栏组织1-3层,只在近上表皮分布,但二裂委陵菜较特殊;上、下表皮均由单层细胞构成,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且厚度明显大于下表皮;气孔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下表皮;叶表皮均被表皮毛,且毛被类型多样;部分特征反映出委陵菜属植物对其生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对欧活血丹营养器官解剖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活血丹营养器官具有双子叶植物的基本特征.根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二原型,外始式发育;次生生长时不形成周皮,只形成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发达.茎横切面为正方形,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茎的表皮有少量的腺体与表皮毛,4个角隅处有厚角组织分布,厚角组织内侧为4个大维管束,髓发达;上、下叶表皮细胞差异显著,上表皮细胞大,疏被表皮毛,腺点及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形态多样、排列疏松;叶为网状脉,主脉维管束发达,侧脉及各个支脉的结构因大小不同而逐渐简化.叶柄横切面为马蹄形,有三个维管束,中央大维管束发达,角隅处小维管束简化且具厚角组织.  相似文献   

5.
利用石蜡切片法比较分布在内蒙古赤峰市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亚洲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并头黄芩(Scutellaria scordifolia F.)、串铃草(Phlomis mongolica Turcz.)、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6种唇形科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这6种唇形科植物的根多为次生结构,周皮脱落,有发达的维管组织.茎均是四棱形,表皮细胞角质层较厚,有腺鳞和表皮毛,皮层薄,近表皮均有1~2层厚角组织,含有叶绿体;初生维管组织为无限外韧维管束,均由4个维管束环状排列,其次生生长过程中,束间形成层产生新的小维管束和薄壁细胞;髓占比例大,髓射线宽.叶表皮细胞1层,排列整齐紧密,角质层较厚,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和腺鳞分布,腺鳞处大多数表皮下陷;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有发达的孔下室,主脉木质部和韧皮部较发达.薄荷茎的皮层中含有晶簇细胞,并头黄芩的叶表皮中无腺鳞.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西部四种旱生植物茎和叶解剖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分布于吉林省西部干旱草甸上4种旱生植物茎和叶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它们具有适应旱生环境的典型结构特征植株矮、叶面积小、表皮细胞厚且有较厚的角质层.栅栏组织发达并具环栅结构、栅栏细胞内叶绿体发达等.叶脉外有维管束鞘包围,而且叶有大量的表皮毛.茎中导水组织发达.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西部四种旱生植物茎和叶解剖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布于吉林省西部干旱草甸上4种旱生物茎和叶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它们具有适应旱生环境的典型的结构特征:植株矮、叶面积小、表皮细胞厚且有较厚的角质层。栅栏组织发达并具环栅结构、栅栏细胞内叶绿体发达等。叶脉外有维管束鞘包围,而且叶有大量的表皮毛。茎中导水组织发达。  相似文献   

8.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材于四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四合木群落,对其叶片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找出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四合木叶片结构的差异结论如下:四个群落中四合木叶的基本结构一致.为肉质旱生叶、叶片体积小,表皮细胞壁具不同程度的增厚,但角质层不发达,表皮外密生单细胞表皮毛,气孔为基本型,属等叶面,靠近上、下表皮均具发达的栅栏组织,且细胞由外向内渐次增大,液泡发达,同海绵组织一起构成绿色贮水组织,具不发达的叶脉,但群落Ⅲ中四合木叶片的结构与其它三个群落相比具独特性,表现在1)表皮具1~3层细胞,密度约为其它三个类型的2倍;2)气孔极度下陷;3)主脉相对发达,具有明显的机械组织;4)叶肉组织内具有丰富的含晶细胞,以上特点说明群落Ⅲ的叶片具更强的旱生特性,这一特性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的独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筋仔树(Mimosa bimucronata)叶片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筋仔树的叶是异面叶,表皮角质层的角质化程度随发育的进行而增大.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在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之间具有贮藏组织.叶脉维管组织发达,具四级叶脉组成脉序,第一级、第二级叶脉类型属半周韧、有限维管束;第三级、第四级叶脉类型属外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摄影技术,比较了两个大豆属植物根、茎、叶和叶柄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扁茎大豆根内皮层维管形成层带明显,次生木质部导管发达、口径大,且皮层内有菌窝出现;茎的横切面表面积较大,茎中维管束的管孔链数和维管束数目较多,中间髓细胞呈狭长柱形,四周髓细胞发达,体积大、排列紧密.导致扁茎大豆不抗倒伏、光合能力下降以及结实率低的因素可能是:茎的表皮细胞呈方形紧密排列,凯氏带中没有淀粉鞘;叶片只有两层栅栏组织和叶片较薄、海绵组织稀疏;叶柄横切面面积较小.中国普通大豆吉育67叶片有三层栅栏组织,并且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和叶片的厚度均明显大于扁茎大豆,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吉育67根的栓质化外皮层发达,对植物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木犀属植物叶片微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观察法对木犀属(Osmanthus)27种植物叶的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脉厚度、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层数和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以及中脉维管组织的结构特征等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这些结构特征与木犀属植物生长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选取屋顶绿化中9种常见的庭院观赏阔叶植物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微观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这9种阔叶植物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并对10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与抗旱性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9种阔叶植物抗旱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迎春、花椒、连翘、红刺玫、红叶李、蜡梅、紫藤、南天竹、月季; 10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中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与抗旱性的关联度最高。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差异显著,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可作为筛选屋顶绿化抗旱植物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吊兰及其变种(银心吊兰、银边吊兰)是重要的室内观赏、园艺装饰植物。采用徒手切片、显微观察与测量及数理统计等方法,比较其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①吊兰、银心吊兰和银边吊兰均为等面叶;叶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上下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气孔器均分布于下表皮,且呈带状排列;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叶脉结构简单,由木质部、韧皮部和机械组织组成。②吊兰及其变种叶外观色彩区别明显,叶面积显著差异;上表皮细胞厚度约为下表皮细胞的两倍;上下表皮细胞径向厚度、切向长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差异明显;叶肉细胞形态和叶绿体数量差异显著;叶脉维管束在横切面上的长度差异极显著;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吊兰及其变种间的分类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酸枣生长于华北西北地区的土石山区,耐旱性极强.酸枣叶片小,角质层厚,下表皮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等面叶,叶柄叶脉有粘液道和粘腔,这些都是典型的旱生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种杨树的铅(Pb)抗性和Pb积累能力,筛选具有修复Pb污染土壤潜力的杨树树种。【方法】选取7种速生杨树,用8 mmol/L Pb处理6周,分析7种杨树Pb抗性和积累能力。【结果】Pb胁迫导致7种杨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抑制了7种杨树的高生长和径向生长,其中欧洲黑杨、群众杨和青杨的光合和生长对Pb胁迫较敏感,美洲黑杨敏感性较低。Pb胁迫导致7种杨树生物量显著降低,其中欧美杨根生物量降低最多(50.31%),欧洲黑杨(31.99%)和群众杨(22.26%)木材生物量降低最显著,欧美杨(12.67%)和群众杨(19.54%)皮生物量降低最显著,灰杨叶生物量降低最多(35.44%)。7种杨树的总生物量在Pb胁迫下出现明显降低,其中灰杨降幅最大(29.03%),欧洲黑杨降幅最小(12.02%)。相应地,7种杨树Pb抗性指数大小顺序依次为:欧洲黑杨(88.09%)>银腺杨(82.98%)≈美洲黑杨(80.70%)>欧美杨(79.86%)>青杨(76.79%)>群众杨(72.78%)≈灰杨(70.35%)。7种杨树吸收和转运Pb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美洲黑杨根中的Pb含量最高,达2 906.10 mg/kg;灰杨木材、皮和叶中的Pb含量较高,分别达46.55、44.39和325.90 mg/kg。美洲黑杨根和整株Pb积累量最大,分别为4.20和5.06 mg/株;灰杨地上部分Pb积累量最大,为1.21 mg/株。美洲黑杨的根富集系数最大,达6.70;灰杨地上部分富集系数最大,为0.43。灰杨的Pb转运系数显著高于其他杨树,达0.16;欧洲黑杨的转运系数最低,仅为0.02。【结论】7种杨树的Pb抗性和Pb积累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欧洲黑杨Pb抗性最强、美洲黑杨根吸收Pb的能力最强,可能在Pb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和生态恢复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灰杨转运Pb能力最强,地上部分Pb积累能力最强,可能在Pb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 P. nigra)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活性对酸雨胁迫的响应情况,为其在酸雨沉降日趋频发的北方地区栽植提供参考。方法 以小黑杨为研究材料,对其连续喷施不同酸度[pH为2.5、4.5和7.0(CK)]的模拟酸雨,待小黑杨叶片出现明显病症时,测定其生长、叶片超微结构、抗氧化酶和光系统Ⅱ活性指标。结果 与对照相比,pH 4.5的模拟酸雨处理下小黑杨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显著增加;叶片颜色变浅绿色,但叶绿体结构紧凑,类囊体排列规则,未见淀粉粒,嗜锇滴数量略增多。而pH 2.5模拟酸雨处理的小黑杨幼苗茎粗和叶面积显著降低;叶片颜色变黄、叶尖和叶脉出现明显斑点,且细胞膜局部破损,叶绿体体积增大,类囊体间隙增大,可见少量淀粉粒,嗜锇滴数量和体积明显增加。模拟酸雨处理的小黑杨叶片中超氧阴离子 O 2 · -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显著增加,且酸度越大,增幅越大;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酸度的增大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pH 2.5模拟酸雨处理杨树叶片的可变荧光强度(VLVKVJVI)和诱导曲线初始斜率(MO)显著高于CK,但叶绿素荧光曲线面积(Fix Area)和质体醌库的大小(Sm)显著低于CK。pH 4.5模拟酸雨处理中,仅VLVK显著高于CK,而其他荧光参数与CK差异不显著。结论 酸雨对小黑杨生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pH,pH 2.5模拟酸雨处理抑制小黑杨生长,并且叶片出现坏死斑点症状时,叶绿体结构异常,类囊体排列不规整,光系统Ⅱ电子传递受到抑制;而pH 4.5模拟酸雨处理促进小黑杨生长、叶片超微结构表现正常,小黑杨幼苗对pH 4.5酸雨沉降具有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17.
对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紫茉莉根的结构分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除有正常的初生和次生结构外,还具有三生结构。茎的结构分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表皮上有多细胞毛,皮层中有针晶细胞。维管束外韧型且比较特殊,既有双子叶植物同心环状的维管束,也有单子叶植物散生的维管束。叶的结构为表皮、同化组织和维管组织。栅栏和海绵分化明显,中脉由3个维管束构成。  相似文献   

18.
陈健辉  黄涛 《广西科学》2002,9(2):142-147
为了探讨环境污染对植物叶片的影响,于2000年11月19日15;30,同时在广州市区内的水泥厂,硫酸化工厂、簏湖,白云山、环市路,采集榕树南向树冠的外展枝条上成熟的叶片10片,观察叶片的主要形态和解剖结构,结果显示:水泥厂,硫酸化工厂种植的榕树的叶片较薄,短且窄,叶片的二级脉间距较窄,而白云山,簏湖生长的榕树的叶片厚,长且宽,各级叶脉较粗,二级脉间距宽。5个点的叶片均有3层细胞组成的上表皮,但水泥厂,硫酸化工厂采集的叶表皮层占叶片的总厚度增加,细胞壁增厚,栅栏薄壁组织的纵向直径与横向直径径的比值增加,栅栏薄壁组织占片总厚度的百分上升,在海绵薄组织中出现非胞间隙的圆形穿孔,玻璃幕墙形成的强光反射长时间对榕树照射也造成叶片的机械组织表达,而海绵组织不甚发达,较强的二次光源以植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蔷薇科植物MLO基因在抗白粉病中的作用,研究应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抑制了大花香水月季RgMLO6基因和长尖叶蔷薇RlMLO7基因的表达,随后接种白粉菌对这2个基因进行抗性鉴定. 研究发现在VIGS载体转化植株叶片20 d后,RgMLO6和RlMLO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了80%~90%,沉默效果明显. 分别对2个基因沉默后的嫩叶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大花香水月季和长尖叶蔷薇的抗性水平较对照组均提高. 显微镜观察白粉菌接种2个基因沉默后植株叶片中菌丝体的生长情况,整体表现出沉默植株叶表皮细胞上的白粉菌生长较对照组生长缓慢. 结果表明RgMLO6与RlMLO7基因对蔷薇科植物的白粉病有负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