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表阿霉素是广谱的抗肿瘤药物,为了减少给药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达到缓慢释放的目的,本研究以Span-80和Tween-80复合乳化剂为初乳乳化剂,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复乳乳化剂,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乳酸载药微球,并分别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微球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通过优化实验,所得载表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粒径2-5μm,载药率最高可达到4.39%,包封率达37.2%,72h体外累积释放量为34.9%,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本研究制备了表阿霉素缓释新剂型,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临床实验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纳米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为基质,构建一种新型甲硝唑缓释微球,作为充填材料用于骨修复.利用乙醇为反应溶剂,聚丙烯酸为分散剂,在pH=11的条件下,制备针状纳米羟基磷灰石.采用W/O型反相乳化-交联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载甲硝唑复合微球.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含量和体外累积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载药复合微球粒径主要集中在1~10 μm,壳聚糖对羟基磷灰石和甲硝唑形成了很好的包覆.复合微球平均载药量为38.23%,平均包封率为54.21%,3 d内对甲硝唑的释放达到82%左右.所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载药复合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对甲硝唑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油/水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洛伐他汀聚乳酸缓释微球,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制备工艺;考察了微球的粒径,形态,及载药量、包封率等特征,采用透析法进行微球体外释药研究。结果表明由最佳工艺制备的洛伐他汀聚乳酸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分子量5万聚乳酸制备的微球,载药量32.28%,包封率81.81%,平均粒径65.8μm ;分子量3万聚乳酸制备的微球,载药量27.66%,包封率60.84%,平均粒径63.3μm。二者在10d内体外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4.81%和40.96%,释药动力学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4.
5.
以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和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为原料,泊洛沙姆188为表面活性剂,通过乳化法制备了聚(α-氰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微球,然后通过共聚物微球对溶菌酶的吸附,制备了共聚物载药微球。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并就共聚物和药物的质量分数及吸附时间对微球粒径、载药率和负载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空白微球适宜的制备条件为,共聚物质量分数0.8%(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与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的物质的量比为1∶1),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1.0%,搅拌速度800r/min,体系pH2.5,反应时间3h;空白微球在pH7.0条件下进行溶菌酶吸附,在溶菌酶质量分数0.08%、吸附3h时所得的共聚物载药微球性能最佳,且所得的载药微球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载药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载 5 -氟尿嘧啶微球 .研究了乳化剂 ,有机分散介质、交联反应时间、戊二醛用量、壳聚糖浓度和 5 -氟尿嘧啶浓度对微球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以苯甲酸乙酯为有机分散介质 ,Span - 80用量 2ml,交联反应 90min ,戊二醛用量 2ml,壳聚糖浓度 1% ,5 -氟尿嘧啶浓度1%时 ,所制壳聚糖微球粒径 10~ 5 0 μm ,载药率为 19.7% ,包药率 5 2 .3% ,为黄褐色致密球体 . 相似文献
7.
改良复乳法(W/O/W)制备聚乳酸载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乳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渗透压在制备微球过程中对微球形貌、突释效应和释药性能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PLA-CEZ呈现完整的球形.体外释药曲线显示,表面多孔的载药微球具有明显的突释效应,此后是缓慢释放阶段.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微球的结构来控制头孢唑啉钠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主要考察了多柔比星(Dox)微球的理化性质、释放特性及其对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法(w/o/w)制备载Dox长效注射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体外释放溶液中的药物含量,以荷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质量和体积为指标观察Dox微球(Dox-MS)瘤内注射给药后的抗肿瘤活性.制备得到的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82.94 μm,包封率为92.67%,载药量为9.12%.微球体外第1天释放30.24%, 20 d累积释放91.85%.给药8 d后,Dox微球瘤内注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平均体积明显减小,抑瘤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Dox溶液静脉、瘤内给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因此Dox微球对小鼠体内Lewis肺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瘤效果与瘤内注射相同剂量的Dox溶液相当,但局部刺激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白蛋白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研究了复乳法制备聚乳酸-白蛋白复合微球和白蛋白的体外释放。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对复合微球的大小、形态、负载率和体外释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微球外观圆整,粒径主要分布在10~40μm,白蛋白的包封率为(85.25±2.5)%,负载率为(14.52±0.42)%。该复合微球在体外缓释白蛋白达27 d以上,主要通过扩散控释机制,缓释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10.
复乳法及其改良法制备的干扰素PLGA微球载药释药特性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法在复乳法基础上结合了海藻酸钠与Ca2+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分别用上述两法制备蛋白药物干扰素α-1b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等为指标,评价其理化性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外形态,软件计算其结构参数;用表面蛋白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蛋白在微球表面及骨架内的分布情况;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与复乳法相比,改良法所得微球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61.85%,0.724 3%),表面孔洞少、孔隙率低;内部孔洞大而少,孔隙率无显著差异;蛋白更多地分布在微球内部孔洞壁上而非表面;突释显著降低,缓释时间延长至20 d以上,30 d累积释药约70%。表明改良法所得微球载药释药性能较好,释药符合缓释制剂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壳聚糖作为聚阳离子组分,海藻酸钠作为聚阴离子组分,制备了壳聚糖(CS)海藻酸钠(SA)水凝胶。探讨了改变溶液的pH值和交联剂用量等条件对两种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交联剂含量、pH对CS-SA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较大,且在酸性条件下的水凝胶的溶胀率远大于碱性条件下的溶胀率,包埋在此水凝胶中的牛血清蛋白(BSA)释放随载药介质的pH值的变化而显著不同,pH值为1.0条件下载药的水凝胶释药率大于pH值为7.4,9.18条件下的释药率。 相似文献
12.
WANG Chun FU Xiong YANG LianShe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7,52(7):883-889
High MW chitosan (CS) solutions have already been proposed as vehicles for protein deliver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utility of water-soluble chitosan (WSC) as vehicles to load and deliver proteins. WSC nanoparticles (WSC NP) with various formations were prepared based on ionic gelation of WSC with pentasodium tripolyphosphate (TPP) anions.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used as a model protein drug incorporated into the WSC nanoparticles. Blank and BSA-loaded WSC nanoparticles were examined and determined to have a spherical shape with diameters between 35―190 nm, and zeta potential between 35―42 mV. FTIR confirmed that the tripolyphosphoric groups of TPP linked to the ammonium groups of WSC in the nanoparticles. Some factors affecting delivery properties of BS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lte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BSA from 0.05 to 1 mg/mL enhanced the loading capacity of BSA but decreased loading efficiency simultaneously. Also,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poly ethylene glycol (PEG), BSA release accelerated. Nanoparticle preparation from WSC with various deacetylation degrees (DDs) from 72.6% to 90% and MWs ranging from 3.5 to 15.8 kDa promoted loading efficiency and decreased the release rat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SC nanoparticles are promising carriers for protein delivery.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液沉淀和水热法相结合制备介孔羟基磷灰石(HA)纳米粒子,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分析(BET)、孔径计算(BJH)、傅里叶红外(FT-IR)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在羟基磷灰石上的等温吸附,通过对等温吸附曲线的拟合,发现该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同时测定了羟基磷灰石-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在不同pH磷酸缓冲液下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不同pH下释放率的不同是电荷相斥效应造成的,且体外释放行为符合Korsmeyer-Peppas释放动力学方程,其释放机制符合非Fickian扩散.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3μm无孔脲醛树脂-二氧化锆(UF-ZrO2)复合微球,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利用基体表面上的酰胺键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进行三次马氏加成反应和胺化反应,形成末端为胺基的聚胺基酰胺星型树状间隔臂.再用咪唑法将牛血清白蛋白(BSA)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制成BSA-UF-ZrO2固相萃取剂.以溶菌酶和卵清蛋白作为测试蛋白,分别考察了时间,pH值,洗脱试剂及其浓度对BSA-UF-ZrO2固相萃取剂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菌酶和卵清蛋白最佳吸附时间是4 h,缓冲溶液的pH值是6.0和5.0,最佳洗脱试剂是0.0625 mol.mL-1的KSCN(溶菌酶)和0.1250 mol.mL-1的KSCN(卵清蛋白).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的控释作用,以壳聚糖作为载体,采用流延法在65℃下水浴干燥制备负载乙烯利的壳聚糖复合膜,研究复合膜的结构及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缓释乙烯气体的速率与缓释环境的pH值、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跟乙烯利的含量呈负相关;乙烯利含量20%时,复合膜中的乙烯利在相对湿度为54.6%、74.9%和97.7%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16.6 d、9.7 d和5.9 d;在pH为7.0和7.5缓冲溶液中的半衰期为7.5h和4.5h。复合膜的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图表明:乙烯利的添加量对复合膜的结晶度、表面的平整性等均有影响;乙烯利含量为20%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较空白样提高了7.17 MPa。乙烯利/壳聚糖复合膜实现了乙烯利的控释作用,为乙烯利的使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生物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E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方式及机理.结果表明,EB可动态猝灭BSA内源荧光;在温度为290 K、300 K、310 K时它们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1.38×103L.mol-1、3.91×103L.mol-1和6.38×104L.mol-1,结合位点分别为0.97、1.02和1.32;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推断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EB对BSA构象未产生影响,其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聚乳酸纳米粒(PLA-NPs),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比较了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PLA-NPs的稳定性;以5-氨基荧光素(5-AF)为模型药物,研究了4种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PLA-NPs在pH值为7.4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PLA-NPs的稳定性与表面活性剂性质密切相关;SDS,Poloxamer 188和BSA修饰的PLA-NPs具有相似的体外药物释放规律,其药物释放曲线呈现明显突释效应;CTAB修饰的PLA-NPs则呈缓慢持续释放,且药物释放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表面活性剂性质对PLA-NPs稳定性和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金属螯合亲和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正庚烷乳液中生成1.5μm的无孔脲醛树脂-二氧化锆复合微球基体,其与丙烯酸甲酯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后,通过亲核取代反应与螯合剂亚氨基二乙酸(IDA)键合,制成IDA-UF-ZrO2固定相,此固定相与铜离子(Ⅱ)螯合后,形成金属螯合亲和色谱固定相(Cu-IDA-UF-ZrO2).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样品,考察了两种新合成的固定相的色谱性能,结果表明BSA在Cu-IDA-UF-ZrO2上的保留时间比在IDA-UF-ZrO2上的保留时间有所增加,同时BSA在Cu-IDA-UF-ZrO2上的保留主要受固定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侧链上氨基酸间配位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